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41.
仲学锋  王荣 《极地研究》1996,8(2):19-25
本文利用1989/1990至1992/1993年度南大洋考察于普里兹湾邻近海域所获大磷虾标本,分析了南极磷虾临产个体卵母细胞的数量及与体长、体重的关系,以及卵母细胞的组成和发育特点。结果表明:卵母细胞的数量(怀卵量)波动在2188-9263个之间,平均为5283个;连续4年的平均怀卵量没有显著差异;怀卵量与体重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与眼径及尾肢长度的相关关系较差;卵母细胞的组成可分为4个不同的发育期,各发育期数量的比例不尽然相同,似与卵巢发育程度和产卵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42.
孙松  王荣 《极地研究》1995,7(4):4-9
本文从自然种群现场取样和实验室内活体培养两个方面对南极磷虾复眼中的晶椎数目与磷虾体长之间的关系、在负生长状态下磷虾复眼中的晶椎数目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磷虾身体不出现负生长),磷虾复眼中晶椎数目与体长之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雌性磷虾的晶椎数目(NOCC)与体长(BL)之间的关系为NOCC=463.62e0.0484BL(r=0.9642,n=273)。从活体培养的结果来看,当南极磷虾身体出现负生长时,磷虾复眼中的晶椎数目保持不变,即晶椎数目不受负生长的影响。晶椎数目与体长之间的比率可作为研究在自然环境中南极磷虾是否存在负生长的一种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3.
北京市西山地区地下水数值模拟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西山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是北京市重要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之一。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已经引起了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等环境问题。南水北调客水进京后,将会改变区域用水结构,逐步实现对含水层系统的涵养目的。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区域含水层系统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开采条件下含水层系统响应特征。取得如下认识:西山地区地下水开采总量达到3.546 2×108m3/a,为达到可持续开采目的,需要将开采量压至2.798 8×108m3/a,实现采补平衡;维持现状开采至2030年,岩溶水水位下降22m,第四系承压水水位下降约28m,部分地区第四系潜水含水层出现疏干现象;南水北调进京后,按照规划压采方案实施,2030年末岩溶水水位平均恢复约5m,第四系承压水水位下降约6m。区域岩溶含水层恢复贮水0.185 4×108m3,第四系含水层系统贮水损失2.782 8×108m3。  相似文献   
144.
胶州湾的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是进行海洋生物资源评估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依据。70年代在国际生物圈计刘(IBP)的推动下,本领域的一些学者曾在世界各大洋的代表性海区进行过大量现场观测研究。最近,随着世界性的资源与环境问題的日趋严重,全球C循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海洋初级生产力是了解全球C循环必不可少的指标之一,因而再度成为生物海洋学家的研究对象。新生产力是总初级生产力的一部分,亦是海洋N循环的特征参数,对于大洋水域而言,它反映了真光层生物群落的净生产力,代表了真光层向下输出的C通量,是当今有关国际研究计划,如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 JGOFS)的核心内容之一。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研究,对于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C、N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胶州湾作为我国温带地区的典型海湾,已成为我国生态研究系统网络(CERN)的野外观测站。代表性的地理位置和强度开发下的生态条件,使其生态学资料在环境监测和资源开发方面极具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胶州湾的初级生产力曾用黑白瓶生氧量法测定过(郭玉洁等,1992),而新生产力的实测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本文运用14C,15N同位素示踪方法,在胶州湾进行了季节性的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现场实验研究,获得了比较系统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45.
东海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克  王荣  高尚武 《海洋与湖沼》2001,32(5):534-540
于 1 994年 4月 (春季 )和 1 1月 (秋季 )在东海 41 0站 ( 1 2 4°5 9′E ,2 9°32′N ,水深 85m)对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变化规律进行 2 4h定点连续观测。结果表明 ,春季和秋季浮游动物总数量的昼夜垂直移动变化均不明显 ,其数量主要分布在 0— 1 0m的表层水域 ;在桡足类的优势种中 ,个体较大的中华哲水蚤第V期和成体、精致真刺水蚤 ,以及磷虾类的中华假磷虾和太平洋磷虾等 ,其昼夜垂直移动比较明显。而一些个体较小的种类 ,如小拟哲水蚤、近缘大眼剑水蚤和其他种类的幼体、被囊类的优势种长尾住囊虫等 ,无论是在春季还是在秋季 ,它们的昼夜垂直移动均不明显 ,主要集中在 0— 1 0m的表层水域  相似文献   
146.
鲁北伟  王荣 《海洋与湖沼》1996,27(2):179-186
介绍分布混合分析的理论,并运用分布混合分析估计南极磷虾种群体长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参数,首次给出体长取样间有效性和方差a^2下限的数学分析。概率密度函数式为Q(x)=k∑j=1pjq(x;uj,qj),式中x是随机变量体长的取值;K是年龄组数;pj是第Aj年龄组的强度;q(x;uj,qj)是均值为uj;方差为a^2j的正态分布。Pj,uj,δj,j=1,2,…,K是待估计的参数。求解这些参数的最大似  相似文献   
147.
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桡足类的体积测算法——绘图求积法。用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测试的结果表明,该法与直接称重的结果相差不到1%,这说明这是比较理想的取代直接称重的方法。此法对于不便于直接称重的小型桡足类尤为适用。我们用这一方法测定了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桡足幼体Ⅰ期至成体的重量,并用回归法建立了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文中还提出了另一种测算体积的方法——切片求积法。  相似文献   
148.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焦念志  王荣 《海洋与湖沼》1993,24(4):340-344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和信息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量值所能表达得了的,必须建立起一个能够反映其生态学意义的关于生产力结构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中,初级生产力的结构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1)组分结构,即不同类群生产者(包括自养微生物、各类浮游植物等)对初级生产力贡献的比例;(2)粒级结构,即不同粒径级(<2μm,2—20μm,>20μm)生产者对初级生产力贡献的比例;(3)产品结构,即初级生产产品中颗粒有机碳(POC)和溶解有机碳(DOC)的分配比例;(4)功能结构,即新生产力占总初级生产力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9.
东海颗粒有机物中的碳氮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1994年中国JGOFS计划在东海进行的春,秋两航次的资料,分析颗粒有机物中碳氮化的变化,结果表明,春季碳氮比明显低于秋季;春季表层海水中的碳氮比分布特点是,近海小于外海,北部海域小于南部海域;秋季分布特点是,东北部海域碳氮比高,西南部海域较低,这种分布变化是生物活动,水团运动及沉积物再悬浮等因素引起的,研究表表明,仅利用碳氮比判断有机物的来源是不可靠的,必须综合其它现场因素谨慎判断。  相似文献   
150.
胶州湾浮游生物群落NH4+-N的吸收与再生通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焦念志  王荣 《海洋与湖沼》1993,24(3):217-225
通过4个季节(1991年11月—1992年7月)的现场实验观测,初步研究了胶州湾表层浮游生物群落的NH_4~+-N吸收、再生通量的有关问题。结果表明,NH_4~+-N吸收、再生通量的季节变化为:夏季>春、秋季>冬季;周日变化为:吸收通量在白天大于夜间,再生通量夜间大于白天;全年平均,吸收通量为0.073μ mol/(L·h),再生通量为0.053μ mol/(L·h),再生通量始终小于吸收通量;NH_4~+-N的周转时间最长为16.34d(冬季),最短为0.68d(夏季);吸收通量主要来自Picoplankton(占总量的46%—57%);NH_4~+-N吸收具有光依赖性,不同粒级的光依赖顺序为:Netplankton>Nanoplankton>Picoplankt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