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地球物理   6篇
海洋学   136篇
综合类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环沟格特蛤(Katelysia rimularis)的生殖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年采集环沟格特蛤分别测定生长指标并用组织切片观察性腺发育的状况,以确定性腺发育的周期和时间。组织的光镜研究说明环沟格特蛤雌雄性腺发育均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  相似文献   
162.
埋植雄烯二酮一次诱导雄性日本鳗鲡性腺发育成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植雄烯二酮包膜型药条一次后70d,塘养雄鳗成熟率达73.3%。鳗鲡精液质量随埋植天数的增加逐步提高;脑垂体促性腺激素(GtH)含量在埋植后有明显升高;血清GtH含量在理植后15d起,一直稳定在2ng/ml左右,与对照组(约0.9ng/ml)相比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3.
埋植雄烯二酮一次诱导雄性日本鳗鲡性腺发充成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4.
采用同源性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从条石鲷(Oplegnathidae fasciatus)垂体中获得了全长为897bp的GtHαcDNA序列,其中包含249bp的5′非编码区、399bp的开放阅读框和249bp的3′非编码区。该基因编码由132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蛋白,其中前38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在第122和124Cys中间间隔了一个组氨酸(His),形成CXC型趋化因子的特征结构,肽链中包括10个保守Cys残基和2个N-糖基化位点。氨基酸同源性和进化分析表明,条石鲷GtHα与鲈形目鱼类的进化关系较近,与鲈形目鱼类GtHα的同源性为87%~98%,与其他脊椎动物GtHα的同源性为53%~87%。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GtHαmRNA在垂体、脑、性腺中的表达量较高,在心、肝脏、胃、肠、肌肉、幽门盲囊中微量表达,在脾脏、头肾、鳃、肾脏中不表达,其中在垂体中的表达量最高;周期表达发现:垂体中GtHαmRNA在卵巢发育的Ⅴ期达到最大值,卵巢中GtHαmRNA在卵巢发育的Ⅳ期达到最大值,而脑组织中GtHαmRNA在卵巢发育的Ⅴ期达到最低值,表明GtHα对卵母细胞发育的调控可能同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途径进行。本研究为条石鲷生殖调控机制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5.
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和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对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时期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卵巢成熟系数(GSI)、生物学体型及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关系。结果表明,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GSI在4月份达到最高(9.51%±7.23%),相比20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初,自然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性腺发育提前,且生殖期延长。20世纪80年代初曼氏无针乌贼的生物学体型、怀卵量及个体生殖力均大于60年代初和自然海域曼氏无针乌贼,同时曼氏无针乌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物学体型、怀卵量及个体生殖力增大。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的个体生殖力均随着胴长(ML)、体质量(W)、卵巢质量(WO)、GSI这些指标的增大而增大,除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W)与ML为密切正相关外,个体生殖力与这些指标的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WO是影响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个体生殖力的最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6.
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湛江市遂溪县草潭镇施氏獭蛤的性腺发育和繁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氏獭蛤的性腺发育以1年为1个周期,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雄性生殖细胞发生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等时期,精原细胞具有A型和B型两种类型。施氏獭蛤卵子的发生可分为卵原细胞期、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和成熟期。较晚期的卵母细胞和成熟卵子的核仁变成双质核仁。流沙港海区施氏獭蛤性腺指数峰值出现在1月,为3.47%;该贝的繁殖期为10月—次年4月,繁殖期水温为16.2—26.5℃。雌、雄性腺发育基本同步,雄性发育略快,雌雄比为2:1。  相似文献   
167.
鱼类甲状腺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永强 《台湾海峡》1998,17(2):224-227
本文介绍了近十多年来,鱼类甲状腺功能的新进展。现已证实甲状腺所分泌物质甲状腺素参与鱼类性腺发育成熟和生殖活动。甲状腺素对鱼类受精卵发育、孵化和幼体生存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8.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组织染色法研究了性成熟绿鳍马面鲀雄性生殖腺结构和发育组织学。结果表明,性成熟绿鳍马面鲀精巢从外形上明显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生精部,下段为贮精囊。生精部分为2支,呈黄色、长条状;生精部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精小叶间有间质(Leydig)细胞。其生精部的发育历程可分为重复发育Ⅲ期、精子形成Ⅳ期、精子成熟Ⅴ期和退化吸收Ⅵ期。贮精囊位于精巢的后方并通过壶腹与生精部相连,贮精囊为椭圆形,白色不分支,其组织结构与贮存精子功能相适应,由许多被结缔组织分开的管状囊腔组成;贮精囊组织学变化与生精部周期性的变化相关,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也有周期发育,可分为恢复期、生殖期和退化期。  相似文献   
169.
为探究三倍体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性腺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对AMPK基因及其靶基因在长牡蛎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进行研究。长牡蛎AMPK包含AMPK α、AMPK β和AMPK γ三个亚基。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这三个亚基的mRNA表达量在二倍体长牡蛎性腺发育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在三倍体长牡蛎性腺发育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二倍体长牡蛎性腺中AMPK α亚基Thr172位点磷酸化(p-AMPK α)水平在增殖期高,到成熟期几乎完全消失,这说明在长牡蛎性腺发育早期AMPK基因可能起到重要调控作用;在三倍体长牡蛎中,不育型三倍体(3nβ)的p-AMPK α水平显著高于可育型三倍体(3nα),推测AMPK α亚基磷酸化增强可能与三倍体不育密切相关。AMPK α亚基活性蛋白主要定位在滤泡细胞、精原/精母细胞和卵原/卵母细胞,说明该蛋白可能参与调控长牡蛎配子发生的早期过程。对AMPK潜在靶基因(GCS、CREB、SREBP1、ACC和Raptor)进行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长牡蛎中p-AMPK α可能参与了CREB和SREBP1基因表达的调控。推测在可育型三倍体长牡蛎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70.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分布于粤西沿海的斗嫁蜮Cellana grata(Gould)的精子发生和雄性性腺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斗嫁蜮精子发生经历雄性性细胞的增殖、生长、成熟、变态等阶段.依据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细胞形态的变化,精子发生过程可分为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细胞期和精子形成期等5期。雄性性腺组织主要由滤泡构成,滤泡为生殖细胞增殖、生长、成熟、变态的场所,滤泡腔中的精子经生殖输送管向外输送。显微观察与分析表明:(1)精子发生中,生长期不明显,初级精母细胞较精原细胞小;(2)生精细胞及核的大小随发育逐渐变小,核嗜碱性逐渐增强;(3)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变态期长,易观察到变态过程中的不同形态的精细胞;(4)成熟精子为鞭毛型,头部短杆状,约0.5×(3~4)μm,尾部细长呈鞭毛状;(5)生长-成熟期的雄性性腺由形态较规则的(多边形)滤泡构成,滤泡界限清晰;(6)雄性滤泡壁由不同发育时期的生精细胞依次排列,较原始的生精细胞呈嗜酸性,靠近滤泡膜分布,而发育晚期的生精细胞呈嗜碱性,渐离滤泡膜分布,成熟精子群集并呈涡旋状分布于腔中;(7)成熟雄性性腺可伸入足部或肝组织中;在肝组织切片中,可观察到结构不同的4个级别的生殖输送管;8)斗嫁蜮雌雄异体,但存在雌雄同体、性转化现象。还对斗嫁蜮精子发生与成熟过程及雌雄同体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