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大气科学   204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南亚地区黑碳气溶胶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志立  张华  郭品文 《高原气象》2009,28(2):419-424
利用NCAR的全球大气模式CAM3,模拟了南亚地区黑碳气溶胶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春时期,南亚地区黑碳气溶胶强烈吸收太阳辐射,加热低层大气,造成孟加拉湾及沿岸地区雨季的提前,可能导致南亚夏季风提前爆发.夏季,被加热的大气沿青藏高原南坡爬升,在高空形成一个稳定的加热层.高空的持续加热,引起局地的深对流活动,使得印度洋和南亚大陆之间产生一个北升南降的经圈环流,导致印度洋洋面上的向北运动加强,从而使南亚夏季风的强度增大.但是,南亚地区黑碳气溶胶通过影响表面气压、垂直运动、降水和850 hPa风场等减弱了东亚夏季风,且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西伸,使我国梅雨带位置向东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82.
105°E和125°E越赤道气流与南、北半球环流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1980~2004年5~8月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 将105°E和125°E越赤道气流增强过程按一定标准进行取样, 并对增强过程中越赤道气流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应的南、 北半球环流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越赤道气流的增强往往对应着通道南侧或北侧从热带到副热带地区的环流调整, 而这种环流调整在南半球主要指澳洲冷空气活动, 在北半球主要为辐合带的变化, 二者是影响越赤道气流的主要环流因子; 北半球辐合带的变化与西太平洋副高的东西振荡有密切关系, 前者的分布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南半球环流及越赤道气流变化对北半球热带外环流的影响情况; 125°E越赤道气流比105°E越赤道气流的增强过程通常更为显著, 这与它们对应的南、 北半球环流调整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83.
澳洲北部强/弱越赤道气流对应的环流配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向文  孙照渤  李维京 《大气科学》2009,33(6):1348-1362
采用1980~2004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 挑选5~8月中澳洲北部越赤道气流的极强和极弱年作为典型样本,探讨了强/弱越赤道气流对应的环流系统的配置特征。结果表明: 强越赤道气流通常对应北半球辐合带维持较强, 或南半球澳高维持较强,亦或澳洲冷空气活动频繁发生的环流形势, 同期西太平洋副高通常偏东或偏北; 弱越赤道气流通常对应西太平洋副高的偏西或偏南, 或者是西太平洋副高-辐合带共同演进过程的多次发生。  相似文献   
184.
济南市霾气候特征分析及其与地面形势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济南市1951~2006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济南市霾日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地面风速和气压场形势对霾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980年代~1990年代霾日数最多,近几年有下降的趋势;秋冬季霾日数较多,夏季较少;霾发生的天气型主要有冷高压型、低压槽型等;污染物PM10的浓度与霾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5.
长江三峡库区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长江三峡库区及其周围地区34个气象站1961~2002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库区高温日数、极端高温、高温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高温日数和危害性高温日数均存在年际变化大,阶段性变化明显、减少趋势三大特征,其中危害性高温日数减少趋势显著;高温过程频次也呈明显的减少趋势,且这种趋势主要是中等强度高温过程减少所致.极端最高气温变化趋势存在地域差异,江北大部地区有微弱的升高趋势,库区其余大部地区无明显变化趋势或降低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6.
气候变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封国林  龚志强  支蓉 《气象学报》2008,66(6):892-905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判断当前全球的温度变化趋势,已经成为研究气候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进一步发展新的气候变化检测技术以适应全球增暖的新特征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结合(1)气候突变和转折检测技术、(2)观测数据信息的分离和提取、(3)气候系统内在复杂性、(4)气候系统动力学结构特征的识别、(5)极端气候事件定义及其检测等方面的气候变化检测技术研究,分别介绍了中国近期气候变化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部分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新检测技术和方法的介绍。最后,就当前气候变化检测技术方面的一些焦点和难点问题做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7.
北京城市化发展对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利用1961~2000年北京13个台站的气候观测资料及北京统计年鉴资料,分析了过去40年北京城区、郊区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年际、季节变化趋势,结合北京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基本设施投资额、房屋施工面积和道路面积等城市发展数据的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这40年中,北京城区、郊区的年平均温度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城区比郊区上升幅度快,热岛强度也在不断加强,其中以城区最低温度上升最为明显,并且热岛强度与北京人口等城市发展数据的年际变化有较强的相关性.城区年平均相对湿度总体呈下降趋势,郊区则略有上升;本地年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城区下降幅度比郊区明显,并且波动性增强.各气候因子的季节变化趋势总体上与年平均变化趋势一致,个别季节变化趋势受城市化及季节自身因素影响,与年平均变化趋势有所差异.过去40年北京城区、郊区的气候演变趋势及与城市发展数据的关系表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经对北京局地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8.
全新世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建的中国全新世植被图和现代植被碳密度资料,初步估算了全新世期间中国及其分区每2 ka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10 ka期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在6 ka BP前后达到最大,此后开始降低,尤其是近2 ka降幅明显。新石器时期,特别是农业文明开始以后,人类活动对陆地植被的持续干预可能是造成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长期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9.
中高纬度气压系统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柳艳香  郭裕福 《高原气象》2005,24(2):129-135
中高纬度气压系统的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中蒙地区平均海平面气压和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异常与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负相关系数分别达-0.67和-0.69,远远超过了99.9%信度。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压系统异常表现为距平低压的1960-1976年期间,东亚季风区盛行较强的偏南风,增强了东亚夏季风,造成华北地区多雨;而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压系统异常为距平高压时的1977-2000年,其东部的偏北风阻止了南来水汽的往北输送,减弱了东亚夏季风强度,使华北地区降水明显减少,江淮流域降水增多。100hPa位势高度的距平场呈偶极子型分布,表现为东高西低时东亚夏季风偏强,西高东低时东亚夏季风偏弱,这一现象在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中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0.
基于卫星气候资料的1989-2015年南北极海冰面积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雷  徐宾  师春香  周自江  任国玉 《冰川冻土》2017,39(6):1163-1171
利用被动微波卫星海冰密集度气候资料,分析了1989-2015年南北极海冰面积和密集度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北极年平均海冰面积减少,南极海冰面积增加,变化趋势分别为-0.569×106 km2·(10a)-1和0.327×106 km2·(10a)-1,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两极海冰面积变化趋势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两极总海冰面积出现了下降,变化趋势为-0.242×106 km2·(10a)-1。年海冰密集度在北极地区普遍减少,而在南极地区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威德尔海、罗斯海北部海冰密集度增加,趋势超过了10%·(10a)-1,别林斯高晋海、阿蒙森海的海冰密集度出现下降。北极各月海冰面积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7-10月海冰面积减少明显,其中9月减少最显著,趋势为-0.955×106 km2·(10a)-1。南北极海冰冻结和融化的时间不完全对应,北极融化与冻结时间基本平衡,南极海冰冻结时间明显长于融化时间。南极年内海冰面积的变化幅度大于北极,呈现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北极极小海冰面积的变化趋势最显著,达到了-0.636×106 km2·(10a)-1。南极极大海冰面积出现的时间后移明显,趋势为0.733候·(10a)-1;极小海冰面积出现的时间非常稳定,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