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胶州湾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长期变化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依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胶州湾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系统分析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1981年以来,胶州湾浮游植物总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但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胶州湾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发生改变,洛氏角毛藻、密联角毛藻、波状石鼓藻、叉角藻与梭角藻等成为近5年来新的优势种。胶州湾浮游植物优势类群数...  相似文献   
22.
INTRODUCTIONContinentalshelfareasarereportedtohavehighproductivity (GuoandPan ,1 992 ;Furuyaetal.,1 998.,Ningetal.,1 988) .Eventhoughtheycompriseonlyasmallpartoftheworld’stotaloceanicarea ,theirproductivityaccountsforalargeproportionofthetotalprimaryproductivity(Wol…  相似文献   
23.
周成旭,吴玉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连续观察和摄影,详细研究了夜光藻的二分裂和核分裂过程。发现夜光藻分裂时具核外突细胞膜现象,双鞭毛配子和多种状态的配子结合。结果表明,二分裂是夜光藻的主要繁殖方式,核分裂形成营养细胞的机会甚微,且具有某种程度的性健化不完善。  相似文献   
24.
铜在中国对虾体内的积累和致毒效应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Cu在中国对虾(Panaeus orientalis)体内的累积规律和致毒效应,探讨了积累机理。实验表明,对虾的胃、肠、鳃和肝胰脏都能从海水中较快地积累Cu。肝胰脏的积累速度最快,是Cu在对虾体内贮存的主要场所。进一步分析表明,累积在肝胰脏中的Cu有部分与类金属硫蛋白相结合,但大部分是与细胞液中的小分子物质结合在一起。从肝胰脏中分离出了一种小分子Cu络合物,随着Cu的积累,这种小分子络合物含量增加,同时肝胰脏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也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与对虾的中毒反应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胶州湾浮动弯角藻赤潮生消过程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根据 1 999年 6月中旬胶州湾东北部养殖水域浮动弯角藻 (Eucampia zoodiacus)赤潮的监测资料 ,分析讨论了赤潮生消动态过程中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Chl.a及水文化学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本次赤潮高峰持续时间为 3天 ,面积约为 1 5 km2 ,赤潮原因种为浮动弯角藻 ,密度变化范围为 5 2× 1 0 6— 1 0 2 8× 1 0 6个 /m3 ,Chl.a变化范围为 1 .5 3—3 2 .2 8mg/m3 ,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 4.0× 1 0 6— 7.7× 1 0 8个 /m3 ,赤潮过程中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更替明显 ;水文化学等要素亦有较大变化 ,海水呈棕褐色 ,透明度范围为 0 .1— 0 .3 m,温度范围为 2 0 .4— 2 4 .8℃ ,盐度范围为 2 9.4— 3 2 .9,DO、COD均出现异常增高现象 ,营养盐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 ,其中铵态氮、磷酸盐、硅酸盐降幅明显 ,成为后期限制赤潮种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 ,导致赤潮逐步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26.
INTRODUCTIONPhytoplaktonhasakeyroleinthemarineecosystemasthebasicpartinthefoodchain ,whichisimportantinformationforassessingproductivitypotentialandfisheryresources.Phytoplanktonalsohasanimportantroleinthecarbonbiogeochemicalcycle,becauseitcanabsorbala…  相似文献   
27.
海洋中“有机碎屑雨”的存在,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生物学家认为它为深海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Harding,1974);化学家则认为它是海洋中物质转移的主要途径(Menzel,1974)。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实验技术未能解决,无法进行现场研究,因而这些论断均未得到证实。自70年代以来,沉积物捕捉器的使用(詹滨秋等,1991)开创了这个研究领域的新局面。现在不仅能够研究悬浮体的基本特性,而且可以了解它们在沉降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沉积物捕捉器的使用,在我国开始于80年代,主要用于浅海和港湾,在水深80m以上的陆架海域的使用尚未见报道。本文为运用捕捉器在东海水深大于80m水域采获沉降悬浮物质,对其特征进行研究。此次调査研究的地点选择在长江冲淡水、黄海沿岸流、台湾暖流和黄海暖流交汇处,该海域10-50m深处一年四季存在一个半永久性的气旋型冷涡旋,并且存在上升流,因而该海域的悬浮物质具有独特性,对其进行的研究也有助于了解其他海域的同类问题。  相似文献   
28.
夜光藻的营养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饵料,外界营养条件和离子变动的角度研究了夜光藻的营养动力学。结果表明,夜光藻与基饵料之间存在类似米氏方程的定量关系,外界离子变动可以影响夜光藻的重量活动,并提出了夜光藻赤潮形成的生化聚集机制。  相似文献   
29.
海河口位于渤海湾西端,天津市东侧,是仅次于黄河口的渤海第二大河口。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性的内湾,水质肥沃,资源丰富,是我国黄海、渤海许多经济鱼、虾类良好的产卵、索饵和育肥场所,在渔业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渔盐之利,舟辑之便”的海河口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对天津市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天津市工农业的发展和经济开发的加强,以及城市的扩大和人口的密集,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对海河口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出现了入海径流锐减,水域污染严重等环境问题,渔业资源受到了威胁。为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其他单位组成协作组,于1978-1981年对渤海湾的污染状况及其影响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污染的主要区域是河口近岸区,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氮、磷和石油等。(本集邹景忠、张景镛?文)当时由于受调查范围和项目的限制,对河口区的有机污染研究甚少。为进一步查明海河口区有机污染的状况、规律及其影响,研究河口的物理自净,探索污染防治措施,我们又于1983-1985年,从陆、海区域水环境的综合研究出发,运用环境地球化学和污染生态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地对面积814 km2 的海河口区进行了多学科的专题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调查范围是118°E以西,38°35’N以北,水深l0m以浅的外河口(包括大沽口、北塘口及其口外近岸水域)和受潮汐影响的内河口(包括永定新河河口段和大沽排污口),共29个测站(图1)。调查时间为1984年5月(枯水期)、8月(丰水期)、10月(平水期)三个代表月份。8月还在B, D, 8, 17 和20号站进行周日连续观测。调查项目如下: 水文、气象、物理部分:水深、水温、水色、透明度、盐度、海流、风速、风向。 水质部分: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五日生化耗氧量(BOD5)、总氮(TN)、氨氮(NH4-N)、亚硝酸氮( NO2-N)、硝酸氮(NO3-N )、无机氮(TIN)、有机氮(TON)、总磷(TP)、无机磷(TIP)、有机磷(TOP)、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悬浮体。 底质部分:有机碳(TOC)、有机氮(TON)、硫化物(S)、腐殖酸(HA)、烧失量(IL)、AS。 生物部分:大肠菌群(CB)、陆源异养菌(THB)、海洋异养菌(MHB)、叶绿素a、浮游动、植物。另外,还进行了天津南、北排污河污水对鱼、虾的急性致毒和鱼虾的回避实验。 本调查是国内首次对河口区有机污染进行综合的研究。通过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数据和样品,经过资料处理、分析和研究,查明了目前海河口区的有机污染水平;探讨了有机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迁移、转化规律;阐明了有机污染对河口生物(微生物、浮游生物、经济鱼虾)的影响状况;计算了海河口和渤海湾的三维潮流场,建立了COD的三维扩散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其中,对某些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河口生态现象所提出的一些新见解,以及调查中所建立的综合研究方法、有机污染评价方法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析方法等等,对当前和今后更深入地研究有机污染规律及防治措施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调查研究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和专题论文两部分。本调查报告,着重讨论海河口区水环境特征,海河口区有机污染的评价和海河口区有机污染的防治途径等三项内容。  相似文献   
30.
30年代起欧美、苏联和日本已有关于污水研究的报道,我国学者费鸿年1954年也发表过论文。但有关综合污水对海洋动物的毒性的研究还不多见,这主要是因为污水的成分比较复杂,往往差异很大,难于控制,经常给实验研究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渤海湾的大沽口和北塘口是天津南、北排污河综合污水的人海口,己受到明显的污染,局部水域还比较严重,据塘沽区环境监测站测定,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COD、氨氮、酚、石油类和五氯酚钠等,它们来源于天津市和塘沽地区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因此,了解和掌握综合污水对海洋动物的毒性规律,可为渤海湾的环境保护和水产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