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是镍矿资源消费大国,同时又是镍矿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为了科学地评估我国镍矿资源潜力,指导找矿勘查工作,进而提高我国镍矿资源的自我保障能力,国土资源部在2006-2013年部署了包括镍矿在内的25个矿种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该项目以矿产预测类型为主线,通过分析我国镍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对代表预测要素的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信息进行综合,最终形成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相似类比的思想圈定预测区,估算资源量。结果表明:(1)我国镍矿包括岩浆型、风化壳型和沉积型3种矿产预测类型,其中以岩浆型镍矿占绝对主导地位,其查明资源储量约占全国镍矿资源总量的93%;(2)我国共划分了30个成镍带,其中重点成镍带13个,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3)不同预测类型对应的预测模型,其主要预测要素存在明显差异,岩浆型镍矿最重要的预测要素是基性超基性岩体,风化壳型镍矿最重要的预测要素是超基性岩顶部形成的风化壳,沉积型镍矿最重要的预测要素是寒武系下统黑色岩系;(4)全国圈定了524个镍矿最小预测区,在此基础上,全国共圈定98个镍矿3级预测区,在3级预测区中,大于10万t的镍矿预测区共有35个;(5)镍矿累计查明镍资源储量共计1 345万t,预测镍资源量共计2 820万t。  相似文献   
22.
中国铁矿预测模型与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相关数据和资料对中国铁矿资源进行概况总结。截至2013年底,中国铁矿区共计4 406个,累计查明资源储量882×108 t,保有资源储量76×108 t,但是其中绝大多数为贫铁矿(全铁品位平均为30%),富铁矿(全铁品位大于50%)仅有10.33×108 t,占1.35%。中国铁矿资源查明资源储量超过1 000×104 t的铁矿共计727个,其中超大型铁矿(>5×108 t)共计32个,大型铁矿((1~5)×108 t)共计121个,中型铁矿(1 000×104 t~108 t)共计574个。根据可利用性划分:可利用的铁矿共计678个,其中超大型27个,大型113个,中型538个;难利用的铁矿共计49个,其中超大型5个,大型8个,中型36个。 截止到2010年,全国预测铁矿资源量1 927×108 t。资源量按预测深度统计:500 m以浅775×108 t,1 000 m以浅128×108 t,2 000 m以浅1 927×108 t。按照目前技术经济评价,在预测铁矿资源量中,可利用的铁矿资源量1 382×108 t,暂不可利用的545×108 t。全国划分了铁矿最小预测区共计6 081个,在此基础上共圈定全国3级预测区392个,铁矿预测资源量10×108 t 以上46个,(1~10)×108 t为118个,1×108 t 以下128个。在典型矿床分析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物探、化探、遥感等异常找矿标志,归纳概括各类型预测要素并构建其区域预测模型,指导该区域的找矿勘查。根据中国铁矿资源潜力和开发现状,全国铁矿划分了8个开发基地和7个勘查基地,这些基地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包括辽宁的鞍山-本溪、河北冀东、安徽庐枞地区等。中国西部铁矿资源潜力总体不大,但四川攀枝花、云南惠民、新疆西天山和西昆仑等也具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23.
矿产资源评价系统(MRAS)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娄德波  肖克炎  丁建华  孙艳 《地质通报》2010,29(11):1677-1684
矿产预测是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预测的成果也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目标。MRAS作为矿产预测最重要的辅助决策系统,了解其在矿产预测工作中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对于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体系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中的正确应用是很重要的。现对MRAS在矿产预测中的应用做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4.
区域矿产定量评价的矿床综合信息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克炎  程松林  娄德波  孙莉 《地质通报》2010,29(10):1430-1444
控制矿床生成的地质要素和识别矿床存在的勘查信息对区域矿产预测评价是至关重要的。矿床综合信息评价模型要从传统的矿床模型出发,将其总结和转化为区域预测评价的控矿关键预测要素,研究识别矿床存在的物、化、遥勘查信息,开展矿床品位-吨位统计特征研究,形成预测评价的要素集,进行矿产预测。  相似文献   
25.
娄德波  肖克炎  丁建华  孙艳 《地质通报》2010,29(10):1677-1684
矿产预测是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预测的成果也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目标。MRAS作为矿产预测最重要的辅助决策系统,了解其在矿产预测工作中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对于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体系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中的正确应用是很重要的。现对MRAS在矿产预测中的应用做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6.
德尔菲法在全国铁铝资源潜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伟  阴江宁  陈兴华  肖克炎  娄德波 《地质通报》2010,29(10):1539-1546
探讨了德尔菲法2种赋值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德尔菲法的原理和流程。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在已经完成铁铝两个矿种预测的基础上,以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单位,组织专家运用德尔菲法对全国铁铝矿产的资源量进行了评估,这是德尔菲法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预测。本次德尔菲预测中给定3个累计概率值:90%、50%、10%,由专家来填写资源量,借助于矿产资源评价的相关软件,在对数据进行一系列检验、调整、再检验的过程后,对3个预测深度500m以浅、1000m以浅和2000m以浅(铝土矿不包含此深度)进行了资源量预测,各省区市预测结果经过汇总整理后,经专家研究论证,认为此次德尔菲法预测铁铝资源量合理有效,全国铁铝资源前景较为乐观。  相似文献   
27.
李楠  肖克炎  陈析璆  娄德波 《地质通报》2010,29(10):1558-1563
以已知的矿床——内蒙古炭窑口矿床为研究区,基于围岩矿化蚀变理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矿化蚀变异常信息进行提取。首先对Hyperion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坏线、条带、大气校正及光谱重建。其次,从反演后的反射率数据提取5类端元矿物,通过分析矿物组合,最终确定5类矿物并利用波谱角制图法在研究区填图,进而提取矿化蚀变信息。在以上研究过程中改进了去除条带的方法。在获得蚀变信息后,结合炭窑口研究区的地质图进行应用分析,通过解释异常,验证其是否为矿化引起的蚀变。最后,再根据研究区的地质情况和前人对矿床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含矿地层的研究成果,结合提取的蚀变矿物,预测其他有利靶区。结果表明,获得的矿化蚀变信息与矿点吻合较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成矿概率面金属量法在东天山铜镍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化学方法被普遍应用于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但多数方法都只是基于地球化学数据本身而进行的,较少考虑除成矿物质来源之外的诸如构造、地层等地质环境的影响,结果使估算的资源量不能够很好符合客观实际。在充分研究地质因素的基础上,认为物质基础和富集强度是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并据此对传统面金属量法进行了修正,建立了成矿概率面金属量法。该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屏蔽虚假资源量。笔者采用成矿概率面金属量法对东天山地区铜镍矿的铜资源量进行了定量评价,效果较好。预测结果表明,东天山地区该类型铜矿资源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我国第27次南极考察埃默里冰架外缘实施航空摄影的研究目的及实施方案,并对像控点的GPS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像控点坐标。通过ZSS 3(中山站连续运行站)的已知坐标,分析解算结果精度是否满足航空摄影的成图精度。  相似文献   
30.
在第二次全国城镇土地调查过程中,因诸多条件限制各地在控制测量、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进度控制等方面采取的方法不尽相同,结合太原市的实际状况,对太原市在第二次调查中所采取的方法进行技术探讨,提出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