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川东南地区燕山期以来的隆升剥蚀历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南地区侏罗系砂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T—t热史模拟表明,燕山期以来研究区经历了两个阶段的隆升剥蚀。127~105Ma为初始缓慢隆升阶段,隆升剥蚀速率约为5m/Ma,使106m厚的早白垩世地层被剥蚀;105~75Ma间转入快速沉降,75~0Ma由快速沉降转入全面不等速隆升。其中,75—65Ma为快速隆升.隆升剥蚀速率为28m/Ma;65~20Ma为缓慢隆升,隆升剥蚀速率为14m/Ma;20~10Ma期间,研究区由缓慢隆升转为急剧隆升,隆井剥蚀速率为147m/Ma;10Ma到现今,该地区再次由快速隆升转为缓慢隆升。隆升剥蚀速率为10m/Ma。燕山期以来的隆升使大约2580m厚的地层被剥蚀掉。  相似文献   
22.
川东南立体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有关考察资料对川东南立体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小麦生产立体布局,制定栽培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文章利用子波沉积相预测方法,在井旁的地震记录中提取出研究目的层的优势相所对应的地震子波,经研究发现,沉积相的改变和地震子波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关联。利用从井中提取到该优势相的地震子波对研究目的层进行相关计算,就能够预测这种优势相。分别提取在不同沉积微相控制下生成且彼此重叠的砂体,有助于实现对单一砂体的识别,这对砂体十分发育的川东南河流相沉积区会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页岩气的商业性开发证实成熟页岩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川东南地区是我国南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战略先导区。裂缝发育情况是页岩气保存和开发部署的关键因素,对于构造环境复杂特殊的盆缘地区,在加大页岩裂缝研究难度的同时,也给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页岩气勘探作为我国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尚未形成成熟的裂缝评价体系。以川东南东溪地区为例,基于三轴岩石力学实验结果,首先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进行应力场模拟,而后利用岩石力学参数进行模型构建和模拟结果的反复试算,以获取东溪地区最大、最小主应力和应力差分布图,最后运用莫尔–库伦准则计算岩体破裂系数预测裂缝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裂缝发育情况主要分为4个级别,其中,Ⅰ级裂缝呈条带状分布在东西两侧断裂附近,Ⅱ级裂缝在Ⅰ级裂缝周围发育,而Ⅲ级裂缝分布在北部背斜核部和西部背斜翼部;优选页岩气埋深、距剥蚀区距离、距齐岳山断裂距离、断裂作用、应力差及压力系数等10个保存条件参数,采用组合权重法确定保存条件参数权重,其中一级参数权重分别为埋深(0.2)、距剥蚀区距离(0.1)、距齐岳山断裂距离(0.1)、断裂作用(0.25)、应力差(0.15)、压力系数(0.2),以此建立相对完善的页岩气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优选出2类页岩气勘探目标有利区,其中A类、B类有利区分别分布在研究区南部背斜核部及翼部和中部宽缓褶皱两翼。研究成果为川东南地区的页岩气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
川东南构造应力场地质分析及构造变形成因机制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致辨析构造应力对研究区域作用方式和转换形式,对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直立褶皱、共轭节理等各种构造形迹,采用构造解析分析方法,研究川东南构造应力场演化特征。同时在构造应力场地质分析的指导下,运用构造形迹叠加分析的方法及定年分析,清晰刻画了川东南构造应力作用方式以及期次,认为川东南主要受到四期不同方向构造应力作用,其中NW向挤压应力最早影响到研究区,形成控制研究区主体构造特征的NE向构造;其次是近SN向挤压应力对研究区的作用,发育一系列及EW向构造;随后印—亚板块碰撞远程响应在川东南形成EW向挤压,形成近SN向构造;最后NE—SW向构造应力是渐新世晚期以来一直影响研究区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并对早期油藏进行改造和调整。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受到多期构造联合作用的影响:燕山晚期NW向挤压应力作用,致使研究区褶皱变形;渐新世晚期以来的构造活动,导致研究区大范围隆升剥蚀,断层出露地表,影响了页岩气保存条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6.
何文刚  周建勋 《地球科学》2018,43(6):2133-2148
川东南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天然气探区,气藏分布受与该区的褶皱带构造演化密切相关.该区褶皱带呈现马尾状平面构造样式,对于这种特殊褶皱样式的形成机制存在不同的观点.构造物理模拟是研究构造形成机制的有效手段.为此,笔者在对该区马尾状褶皱特征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5组模型,分别考虑边界几何形态、地层流变学结构、韧性层粘度和基底摩擦系数等4个因素,对该褶皱带的形成机制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马尾状褶皱带的形成与川东华蓥山断裂和齐岳山边界断裂形态关系密切;(2)脆/韧性地层厚度比和脆性层的厚度差对褶皱波长和样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3)适当的基底摩擦力是形成马尾状褶皱带的重要条件;(4)四川盆地内部、川东地区和湘鄂西地区基底流变学强度差异对该区马尾状褶皱带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7.
根据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场等资料对川东南地区地温场形成的地质背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对乌江彭水长溪温泉的综合研究,建立了温泉形成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8.
川东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指导下,以油气勘探为目标.针对川东南地区飞仙关组,取三级层序体系域作为成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和瞬时法进行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详细探讨了川东南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组古地理特征及演化.研究表明:川东南飞仙关期发育海相地层,可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二者皆为Ⅱ型层序.SQ1TST期,由于海平面的上升,研究区发育较深水环境的混积陆棚;进入SQ1HST期由于前期的沉积填充,盆地水体逐渐变浅盆地进入了开阔台地沉积环境,开始了鲕滩发育演化阶段.SQ2TST和SQ2EHST期研究区沉积格局基本上延续了SQ1HST期沉积特征,其中鲕滩在SQ2EHST进入了发展最高峰期;SQ2LHST由于相对海平面下降和沉积物的继续填充,研究区转入局限台地沉积环境,沉积-套区域上分布广泛的紫红色泥岩、白云岩、膏岩组合.SQ2EHST为研究区鲡粒滩最发育层位,具有较大的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29.
川东南脉状萤石-重晶石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30.
川东南脉状萤石-重晶石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南脉状萤石──重晶石矿床主要产于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中,其成矿与岩浆活动无明显联系.成矿温度较低,成矿流体富含NaCl和H_2O,CO_2和CH_4的含量较低,N_2,O_2及H_2的含量甚微。成矿介质水主要来源于地层水(如封存的海水、盆地压实脱水等)及大气降水,成矿温度、δ ̄D值、盐度、Na ̄+/K ̄+比值以及矿石中有机包裹体的在在均表明本区萤石和重晶石的成矿流体类似于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的成矿热卤水,其形成与介质水溶滤本区寒武系蒸发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