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几种新型的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和 航空重力梯度测量系统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张昌达 《物探与化探》2005,29(6):471-476
较详细地描述了2个航空重力测量系统:一个系统由俄罗斯科学家设计、制造并进行飞行试验, 命名为GT-1A;另一个系统由加拿大山德尔地球物理公司研制, 命名为AIRGrav。这2个系统都利用惯性稳定平台, 适用于地质调查和普查油气和其他矿产。此外, 简略地评论了航空重力梯度测量系统, 如Falcon, AirFTG, GEDEXTM和 ARKeX-EGGTM。  相似文献   
22.
岩石圈磁场研究--卫星地磁学的一个新分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评介了卫星磁测的历史和现状 ,并向读者推荐了全球和中国的卫星磁异常图以便研究利用 ;对中国境内的卫星磁异常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主要结果如下 :华北、塔里木和扬子地台与正异常重合 ,而碰撞造山带、褶皱带、山脉则与负异常重合 ;塔里木、四川、松辽盆地之下 ,都有一个扁平的、致密的磁性底座 ;西藏高原地壳中的磁性层在地表以下 30 km以内 ,其磁化率约为0 .0 163SI,相当于 I型花岗岩类的磁性 ;在南中国海海域 ,有两个伸展很大的磁性层 ,位于莫霍面上下 ,黄海海域的岩石圈内也有类似的一个磁性层。  相似文献   
23.
由卫星磁异常推断西藏高原地壳的磁性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前人对本区卫星和航空磁异常所作的研究工作,作者经过综合研究所得的结果是:西藏高原地壳中的磁性层在地表以下30km以内,其磁化率平均为.0167SI,相当于I-型花岗岩类的磁化率,在30km以下,地壳显示为无磁性。  相似文献   
24.
综述:一种新的找水方法—核磁共振找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5.
磁铁矿矿石与强磁性火山岩磁性有明显的差别,前者以感应磁化为主,后者以剩余磁化为主.推荐一种利用地磁场变化磁场确定磁异常源磁性特征的方法,评论了几种涉及由剩余磁化引起的磁异常的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26.
张昌达 《物探与化探》1985,9(3):192-199
作者采用二阶线性系统来描述均匀电流场中形状简单的极化体的特征。这种地电断面对阶跃讯号的响应是两个指数函数的线性组合,研究表明,系统的两个时间常数只与地球物理参数有关,对整个观测剖面来说它们的值是不变的,两指数函数前之系数,除与地球物理参数有关外还与几何因子有关,在剖面上不同测点,两系数的数值与符号是可变化的。因此,可能有8种不同类型的放电曲线。作者还研究了充电持续时间对放电曲线的影响。理论计算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J.伯廷、J.洛布和傅良魁的野外实测资料和模型实验结果,并指出可能存在而尚未被发现的现象。作者认为本文所采用的理论研究方法可应用于更复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27.
卫星磁测的过去·现在·未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昌达 《物探与化探》2003,27(5):329-332
论述了卫星磁测的历史、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介绍并对比了3颗磁卫星(Magsat,Oersted,CHAMP)和由它们测得的与中国大陆和海域大地构造单元有关的6个卫星磁异常.  相似文献   
28.
中国大陆和南海卫星磁异常的初步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境内存在6个明显的卫星磁异常,其中4个分布在大陆,2个分布在南海.塔里木、四川、松辽和南海曾母盆地地区磁性层的下界面在莫霍面之下,上地幔顶部约10 km厚的一层呈强磁性,磁化强度约为2 A/m;西藏高原地壳呈弱磁性,磁性层厚度小于30 km,磁化强度约为0.66 A/m,而该区莫霍面深度约为60~70 km.因此,Wasilewski等提出的"莫霍面是一个磁性界面"的论断,不能普遍成立.  相似文献   
29.
利用原子干涉仪测量重力加速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昌达 《物探与化探》2000,24(5):321-326
介绍并评论了用原子干涉仪测量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原理、实验装置和观测结果。这种新方法是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朱棣文教授、M.Kasevich和A.Peters等研究开发成功的,分辨率达到 10-10 。此外,还讨论了在地球物理学方面的应用以及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