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针对当前一些文献未能较好解释包裹体研究结果的科学涵义,甚至出现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自相矛盾的现象,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本文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表1),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发育的地质作用特征划分5种类型:①浆控高温热液型,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铁氧化物型、夕卡岩型等岩浆热液型矿床;②造山型,即变质热液型;③浅成低温热液型--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中的改造热液型;④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或/类卡林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⑤热水沉积型(VMS型和SEDEX型)--水下喷出地表的改造热液型'VMS型和SEDEX型.指出了各类矿床成矿构造模型(图1)  相似文献   
22.
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蜕晶质化锆石微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电子探针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系统研究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中蜕晶质化锆石各部位的成分特征、结构变化和蜕晶质化程度间的关系,定量评测了放射性衰变对锆石不同部位结构的影响程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此锆石为铪质锆石,具有明显的环带,其中核部U、Th含量高,边部U、Th含量低,而且锆石破碎区富含非化学式元素Ca、Al、P等,表明此处为锆石的薄弱区,已发生热液蚀变。拉曼光谱特征和锆石的辐射剂量值都表明,锆石核部发生了中度-高度的蜕晶质化,且由于热事件发生退火,辐照损伤程度得到一定的愈合;而边部晶体结构保持较好,只局部出现点缺陷和零星非晶质区。  相似文献   
23.
新元古代晚期—寒武纪早期是地球历史演化的关键时期,整个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在此期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海水成分在其间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石盐流体包裹体恰恰记录了该时段海水主要离子成分的转变:海水成分从新元古代晚期的“文石海”,快速转化为寒武纪的“方解石海”;同时海水中的碳、锶、硫同位素都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其中海水硫酸根的硫同位素从新元古代冰期前的20‰左右,迅速升高到新元古代冰期后的35‰左右,甚至可以到45‰,海相蒸发岩沉积中的硫酸盐沉积(主要是石膏、硬石膏)则直接记录了当时海水中硫酸根的硫同位素变化。现有研究表明,新元古代晚期——寒武纪时期的海相蒸发岩沉积记录了当时海洋中存在着地质历史时期最大的硫同位素异常,即“Yudomski事件”。塔里木盆地的寒武纪早期、中期蒸发岩记录了“Yudomski事件”的硫同位素异常高值(35‰左右,甚至更高),表明这一起源于新元古代晚期的同位素异常事件持续到了寒武纪的早期和中期;塔里木盆地奥陶纪早期的蒸发岩、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中期蒸发岩和美国Williston盆地奥陶纪晚期地层的蒸发岩的硫同位素数据相似,都在+25‰左右则记录了较低的海洋硫同位素值,表明起源于新元古代冰期之后的“Yudomski事件”的硫同位素异常,持续到了寒武纪的中期,而结束于寒武纪的晚期。  相似文献   
24.
系统介绍了近些年来国外在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水体组分、δD和δ18O同位素、气体成分及微生物等信息提取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进展充分表明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是目前利用蒸发盐定量获取古气候环境(温度、湿度)参数、揭示海洋和盐湖水体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演化以及丰富和深化成盐成矿理论的良好地质载体。分析了我国目前在这一研究领域同国外相比的差距、潜在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5.
王汝成  王硕  邱检生  倪培 《岩石学报》2009,25(7):1603-1611
石榴子石是榴辉岩中的基本造岩矿物。本文对苏鲁地体中的毛北榴辉岩和大别地体中的双河榴辉岩中的石榴子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石榴子石都表现出中心“富”钛特征,即石榴子石颗粒的中心部位的TiO2含量(0.10%~0.50%)明显高于正常榴辉岩中石榴子石的钛含量(TiO2 一般<0.1%)。另外,在石榴子石中心部位含有大量金红石及其它钛矿物包裹体,其定向分布特征揭示其出溶成因模式。计算结果显示,出溶金红石的原始石榴子石大约含1.7% TiO2,揭示其超深源特征。此外,在石榴子石中发现了一颗TiO2含量达8%~9%的钙铝榴石,具超深源成因特征。因此,本文认为超钛钙铝榴石也是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标志矿物。  相似文献   
26.
江西铅山晚石炭世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铅山晚石炭世硅质岩大多呈条带状、少量呈层状和结核状产出,赋存于灰岩层内或层间;主要由微晶石英 组成,含有少量蛋白石或玉髓,未见硅质生物及硅化特点。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晚石炭世硅质岩的SiO2 含量为 74.51%~98.48%,Al2O3,TiO2,MgO 及ΣREE 含量低, 分别为0.10%~3.42%( 平均为0.45 %),<0.01%~0.12%( 平均 <0.02%),0.07%~1.46%(平均为0.20%)和<1.52×10-6~24.66×10-6(平均不足4.84×10-6);δCe 值为0.15~0.70(平均为 0.42),呈负异常。Al2O3 与TiO2 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两者与SiO2 相关性极低。在双变量SiO2-Al2O3,SiO2-MgO 和三变量 Al-Fe-Mn,Fe-Mn-(Ni+Co+Cu)判别图上,硅质岩几乎都落入热液成因及生物沉积成因区;在双变量Fe2O3 / TiO2-Al2O3 /(Al2O3+Fe2O3) 判别图上,落入大陆边缘沉积区范围。综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薄片观察结果,可以认为研究区硅质岩形 成于大陆边缘,其成因主要与海底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7.
赣东北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北西是扬子板块,南面是华南褶皱系,东面则是同属江南造山带的江绍地区.金山金矿位于赣东北深大断裂中,该断裂带是九岭地体与怀玉地体的碰撞拼合带.  相似文献   
28.
张晓琳 《地下水》2022,(1):278-280
为解决柳沟拦河闸存在的安全问题,使其满足设计要求正常运行,全面分析了苏家屯区柳沟拦河闸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暴雨、排涝模数、排涝流量、洪水成果合理性分析等计算拦河闸过流能力,并结合设计水面线计算结果校核了拦河闸断面水位.结果表明:拦河闸段20 a一遇过流能力为122.88 m3/s,10 a一遇过流能力为81.46 m3...  相似文献   
29.
倪培  迟哲  潘君屹 《地学前缘》2020,27(2):60-78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全球铜、钼、金、银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这两类矿床之间通常存在紧密的时空关系,对其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的解剖不仅有利于探究金属沉淀机制,也有助于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本文在综述国内外重要研究前沿基础上,以中国华南富家坞斑岩型铜钼(金)矿、桐村斑岩钼矿,以及邱村和安村浅成低温热液金矿为例,系统总结了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流体特征、演化规律和金属沉淀机制、探讨了从斑岩型到浅成低温热液型流体演化的“气相迁移”模型,并以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为例,介绍了应用流体填图进行找矿预测的实例。  相似文献   
30.
碳酸盐岩中烃类包裹体的人工合成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倪培  孟凡巍 《岩石学报》2008,24(1):161-165
运用Sterner和Bodnar在1984年提出的愈合裂隙的实验技术,利用冰洲石作为主矿物,进行了烃类包襄体的合成实验研究。并将实验产物磨制成双面抛光的薄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对合成的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结果表明本次研究在冰洲石中成功地合成了含液态烃类的包裹体,这也是国内外首次在碳酸盐岩矿物中成功合成的烃类包裹体,它为研究碳酸盐岩中油气藏的形成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也为正确理解和解释自然界碳酸盐岩油气藏中烃类包裹体的资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