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在将钻井垂直地震剖面(VSP)数据的时深拟合公式应用于深部地层的时深转换时,拟合深度与计算的层速度常常不够准确。本文首先利用多项式和幂函数给出了东海陆架盆地中部某凹陷41口钻井VSP数据的时深拟合公式,并用双程旅行时(TWT)最深达8 s的三维地震速度体数据与多道地震剖面对拟合公式在深部地层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在TWT为8 s时,速度体数据表明41口钻井位置的平均深度为18 140 m,平均层速度为6 208 m/s,二次多项式的平均拟合深度较之偏高9.2%,计算的层速度偏高36.2%,幂函数则分别偏低28.9%与35.6%,拟合效果都不理想。对此,本文采用通过识别VSP数据的增速拐点并对增速拐点前的VSP数据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对增速拐点后的VSP数据进行幂函数拟合的分段拟合模型,将TWT为8 s时的平均拟合深度和层速度的误差降到3.3%与4.7%。地震剖面显示研究区莫霍面深度约为TWT=11 s,分段拟合模型在TWT=11 s的平均拟合深度为27 516 m,层速度为7 334 m/s,更接近前人研究成果,表明该模型能显著提高深部地层时深转换的精度。  相似文献   
23.
南海东北部洋陆转换带及其邻区复杂的地壳结构一直是南海岩石圈结构研究和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本研究基于覆盖南海东北部的119条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包括二维地震和OBS/OBH/ESP等剖面),采用已有OBS数据拟合的时-深关系进行转换,提取主要沉积地层界面和Moho面深度信息;参考区域深钻资料,利用离散平滑与克里金插值法对研究区的数据稀疏区进行插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南海东北部三维地壳结构模型.结果显示:南海东北部的地壳拉伸减薄具有空间差异性.平面上,可以分为地壳轻微、中等和强烈减薄区(拉伸系数分别小于1.5、1.5~2.5之间和大于2.5);Moho面深度向SW向变浅,洋陆转换带宽度由东部的50km变窄至西部的20km;北部陆架区发育一系列NE走向的断陷,推测主要受到滨海断裂带的控制,南部陆坡深水区部分凹陷发育巨厚沉积层,可能是由于深水区大型正断层活动和南海扩张过程中陆壳向海掀斜的共同作用.垂向上,Moho面深度与沉积层底界表现为镜像关系,上地壳拉伸系数基本都大于下地壳;且东沙隆起及其邻区的下地壳下部发育高速层,其厚度以近东西向为轴向南北方向变薄.研究揭示的南海东北部三维地壳结构,特别是Moho面结构特征,是认识其深部动力过程和构造活动的重要依据,可为探讨南海洋盆的扩张和演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基准面是资料处理时在一个工区选用的参考面,它直接影响时深转换速度的求取和反射波层位的标定。本文通过实际资料解释,分析了不同基准面对时深转换速度以及资料解释精度的影响,为以后资料处理时正确选取基准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平均速度法是煤田地震勘探中应用最广泛的时深转换方法,但对于大倾角煤层来说,其平均速度横向变化快,插值精度差异大,无法有效保障煤矿智能化开采。通过分析大倾角倾斜煤层模型和实际三维采区,讨论多种平均速度插值方法的精度,并提出相应改进方法。正演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克里金法和多项式法直接插值时,生成的煤层底板高程精度受插值点位置影响巨大,无法达到大倾角煤层时深转换精度要求。为此,以叠加速度计算的平均速度为参考,综合多项式、克里金和支持向量机等方法,提出适合大倾角煤层时深转换的改进插值方法。将相关方法应用到二维模型数据和三维实例采区,发现改进方法插值生成的平均速度精度明显提高,插值误差远小于行业标准要求,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的地震波速模型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陆钻探区地震资料的解释正确与否取决于对该区确定地震波速模型, 地震波速模型的确定是反射地震处理极为困难的问题.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提供了难得的深孔岩性、构造与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可以对结晶岩区地震资料时深转换的精度与地震波速模型的确定进行检验.本文介绍了科学钻探前根据地表资料建立波速模型的方法及钻探后由钻孔资料建立波速模型的方法.由地表资料建立的波速模型其精度分布是不均匀的,其波速反演的方差将随深度成正比地放大,在有钻孔时应尽量根据钻孔资料加以修正.由地球物理测井和岩芯的波速测试结果建立的波速模型结予波速估计值均匀的约束,说明由钻孔资料取得的波速模型可以有效地降低在深部的误差,提高地震反射与岩性变化和波阻抗合成的地震道之间的相关性.为检验波速模型,由测井资料与波速模型作出的合成地震道与反射地震剖面对比时还必须考虑到井孔的实际轨迹,否则对比相关性可能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27.
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储层预测需要对地质层位和砂体进行准确标定,合成地震记录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地质层位的准确标定.在保证合理的时深关系、准确的反射系数前提下,利用测井资料得到确定性子波为提高合成地震记录精度的有效途径,理想化的雷克子波为判别地震资料品质的有效手段,二者结合提高了合成地震记录层位精细标定的精度.以南海北部珠江口...  相似文献   
28.
There are rich natural gas resources in the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deepwater areas, with poor degree of exploration. Because of the unique tectonic, sedimentary background of the region, velocity...  相似文献   
29.
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对构造图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速度场建立和变速构造成图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东部大港探区在时深转换及构造成图中所用的传统方法是利用统一的华北速度公式来进行的,由于工区内钻遇深层古生界地层的井较少,且分布很不均匀,所以利用华北地区的井资料综合出的统一的华北速度公式对整个华北地区进行时深转换及构造成图存在一定的误差,特别是在复杂构造地区,误差更大,已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本文在对大港探区歧南斜坡区内每一口井都进行精细的层位标定基础上,分析了传统方法中影响时深转换和成图精度的主要因素,指出了传统方法中造成误差较大、准确性较低的原因.采用处理资料的叠加速度、测井速度和地震地质标定速度相结合的技术,在三维空间分析该区速度变化,编制平均速度平面图、立体显示图等,实现空间变速成图.有效地提高了复杂地区速度场和构造图的精度,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
广角地震测线(OBS973-2)位于南海南部陆缘,其地壳深部构造是研究南海共轭扩张及形成演化的直接证据之一.本文采用2D射线追踪技术,结合与之重合的多道地震测线(NH973-2)时深转换结果,对OBS973-2测线重新进行了正、反演研究,得到了礼乐滩及邻近海区的精细地壳结构.与前人结果相比,本文基于正反演速度模型,把测线分为陆壳区(0~200 km)、洋陆过渡区(200~280 km)和洋盆区(280~370 km).地壳结构在不同区域差异明显,陆壳区沉积层厚度横向差异大,且速度横向不均匀,地壳整体厚度大(约20 km),有横向速度差;洋陆过渡区速度和厚度横向均匀,地壳减薄(约8 km);洋壳区地壳厚度减薄至6 km.与以往研究相比,新的认识集中在两个方面,(1)在方法上,综合广角地震和多道地震数据,借助正演和反演方法,能够得到更多更可靠的地壳结构信息.(2)在地壳结构上,结合广角地震与多道地震,得到洋陆过渡区莫霍面向海减薄的形态及其埋深(约12~18 km,海平面为0 km);进一步验证礼乐滩区域在洋陆过渡区没有明显的高速层,为非火山型陆缘,其共轭扩张点为中沙地块;陆壳区上地壳强烈的拉张作用在速度模型表现出横向速度异常和低速区,在多道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大量10~20 km的正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