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4篇
天文学   2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回归分析方法在震磁关系和地磁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解决震磁关系和地磁资料处理中的几个具体实例表明,回归分析方法不仅在补救丢失地磁记录或短缺数据,检验仪器和资料质量中有广泛应用,而且在判断震磁异常,提取震磁信息时亦有应用前景。它是从事地磁台站和地磁分析人员在处理常规工作中应该普遍掌握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2.
利用东亚及邻区49个地磁台1970-1979年、H、Z的实测年均值,逐年计算、缓制了蒙古异常的地磁非偶极场等值图,给出了蒙古异常非偶极场Zn分量的焦点位置和强度变化及其对中国东北地区地磁场的影响量级,计算表明蒙古异常的年变化是该区地磁场年变化的主要成份。  相似文献   
23.
东亚地区地磁非偶极场长期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东亚及其邻近地区50个地磁台站1955-1977年地磁三要素(D、H、Z)的实测年平均值算出的非偶极场值X、Y、Z,选用“按距离加权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方法,计算、绘制、分析了东亚地区地磁非偶极场及其长期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国际参考场(IGRF)模式进行了粗略的对比。所得的主要结果是:1.1955.0-1965.0年代,东亚地区Z分量的增长速度在迅速减小;1965.0年代以后,Z值在逐年下降。2.从整体上看,东亚地区地磁非偶极场虽然形态与IGRF给出的结果基本吻合,但长期变化有明显差异。1965.0年代的IGRF长期变化模式与实测结果偏差甚大。为了使IGRF模式更好地拟合地磁长期变化处于转折时期的复杂地区的情况,看来时间间隔应更短些,例如5年为好,采用现在通用的方法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24.
地磁方法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1989 年以来, 我们陆续提出转换函数法, 空间相关和加权差分法, 以及加卸载响应比法等3 种地磁方法, 将其用于200 多个震例分析, 其中有106 个地震作了正式的年度预报, 在97个次危险区预报中, 有15 个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三要素的预报较为成功。  相似文献   
25.
通过时局部地磁场变量的时间序列非线性特性的分析,介绍了以吸引子维数的改变研究震磁关系的思路,探讨了地震与非线性物理过程的关系,指出地磁场是具有低维奇异吸引子的确定性动力系统,地磁曲线中纪含着与地震的孕育过程有关的信息,其吸引子维数可作为临震现象的突变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6.
曾小苹  林云芳 《地震学报》1995,17(1):117-122
利用中国南极长城站1986年2月4日和6日00-13 h(UT)F的分钟值、国内10个地磁台H,D,Z磁照图的每分钟采样值和由H及Z算出的F分钟值,采用最大熵谱分析和带通滤波处理,得出以下初步结果:① 在T=10-90 min内,日照半球均有明显的太阳耀斑的地磁效应(sfe).其中,以周期为15,20,25和30 min的谱较为明显,而30-35 min的谱最显著,其同期X-射线谱为10 min和15 min;② 经过谱分析和滤波处理,地处西半球的南极长城站周围为10-70 min的sfe亦可辨认,但最大振幅对应的周期与日照半球不同.本文的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在黑夜半球也可观测到sfe现象;③ 两次sfe的日下点均在兰州附近,相应的电流密度约为24 A/km.而sfe的过渡带为地理纬度=22-24N附近.该带内H-钩扰的sfe几乎不能辨认.   相似文献   
27.
GeomagneticsolarflareeffectonFebruary4and6,1986atthechinaAntarcticGreatwallStationXiao-PingZENGandYun-FangLIN(曾小苹,林云芳)(Instit...  相似文献   
28.
本文对沈阳台1984~1985年地磁短周期扰动事件进行谱分析,认为:1,帕金森矢量转换函数A、B值随周期增大而平稳缓慢地增大,在周期T=120min时有最大值;2,在T=9~350min中T=150min的各参量出现异常1~3个月后,发生了岫岩哨子河M_L=4.0级地震,周期T=75min的各参量出现异常4~9个月后发生了大连老铁山M_L 4.5级地震。  相似文献   
29.
依据地磁台观测数据和地磁研究的方法,在 VAX-11/750计算机上应用 FORTRAN 语言,编制了14个用于数据处理和地磁方法研究的程序,共计4800条 FORTRAN 语句行.处理了100多个台15个月的观测资料,总计26万个数据。为地震预报和地震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为管理部门考核台站的观测质量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30.
本文通过下述模型来探讨典型的磁暴发生过程:当点爆炸球面波自太阳上爆发后,太阳微粒流随即以冲激波形式越过行星际空间到达地球,在地球附近可能形成驻激波面,然后微粒流由地磁空穴的中性点进入磁层,在地球周围生成电流环,产生磁暴主相。在质子与地球附近上空中性氢原子发生电荷交换的过程中,磁暴过程相应地由主相转入恢复期,在不考虑行星际空间磁場的条件下,计算出在太阳爆炸波发生后第17时、24时、32时开始的磁暴发展过程曲线,并由观测资料推测出中性点的等效面积,计算结果指出:爆炸波愈强,主相愈大,恢复期愈短,这和观测到的粒子流速度愈大,磁暴也愈强、恢复期也愈短的现象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