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质学   29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对出露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聂尔错和拉果错地区的火山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旨在查明该区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聂尔错地区流纹岩及拉果错地区英安岩分别形成于112.5Ma和112.3Ma,与区域上大规模展布的早白垩世岩浆作用时代一致。全岩主量、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英安岩与流纹岩样品均属于钙碱性系列,且明显富集Th、U,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英安岩起源于增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而流纹岩是下地壳熔体经历广泛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研究认为,西藏中部早白垩世晚期大规模岩浆作用形成于碰撞后伸展背景,其深部动力学机制可能与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壳的板片断离有关。  相似文献   
22.
高出海平面的洋岛和低于海平面的海山是成熟大洋最重要的特征。笔者通过野外调查,于西藏自治区贡嘎县昌果乡普夏东侧的"原桑日群"中新识别出普夏洋岛。通对普夏洋岛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及锆石U-Pb定年,认为普夏洋岛具有典型的"玄武岩+灰岩"岩石组合,其中的玄武岩为典型的洋岛玄武岩,形成于以成熟洋壳为基底的洋岛海山环境。普夏洋岛玄武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03.9±1.6Ma和219.5±2.0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综合研究认为,普夏洋岛是雅鲁藏布江特提斯洋发现的较早的洋岛海山之一,证明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在三叠纪已具有成熟的洋壳,普夏洋岛是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形成的桑日群增生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夏洋岛的发现,丰富了新特提斯洋的研究内容,为反演研究区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23.
西藏的缝合带一直是西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最热门的科学问题之一.立足于西藏高原4条主要缝合带的物质组成、缝合结构以及形成时代等资料,根据时空结构分析认为古特提斯演化与转换构造有关,雅鲁藏布江洋盆扩张与羌塘-三江地区的印支运动具有耦合的时空变换关系;重点讨论了以班公湖-怒江带为中心的古-新特提斯转换扩张性质,构造体制上属左行走滑拉分,形成了西藏高原上颇具特色的与走滑拉分方向平行的伸展构造类型杂岩系,其重要意义不亚于高原周缘逆冲-拆离系构成的杂岩系和美国西部的盆-岭变质核杂岩;探讨了西藏东、西部地区不同地质结构的科学问题,提出了冈底斯岩浆弧拓展加宽受雅鲁藏布洋双重俯冲的制约.   相似文献   
24.
位于冈底斯南缘的叶巴岩群内发育着复杂的构造变形,是典型的构造转换带,已有证据表明这些复杂的构造变形与发育在叶巴岩群中的驱龙、甲玛等大型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其中大量发育的膝折构造是脆-韧性转换构造带中的代表。此次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为叶巴岩群内部的膝折构造,研究其分布特征、变形及扩容方式,分析其运动学特征及温度环境,结合构造变形时代探究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绿泥石温度计及方解石e双晶特征实验结果显示研究区膝折构造形成温度环境在170~299℃之间,表明研究区膝折构造形成的过程伴随着构造抬升。根据宏观露头及显微视域对于膝折构造的运动学特征分析,判断主压应力方向为自上而下(铅直向下),这一以垂向挤压的重力为主的主应力方向与该时期的冈底斯南缘大规模南北向滑覆构造的主压应力一致,研究结果认为发育于叶巴岩群内部的浅部膝折构造为25 Ma以来南拉萨地体伸展滑覆构造背景之下的变形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5.
藏西北戈木日榴辉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婷媛  赵中宝  曾庆高  刘焰 《岩石学报》2016,32(12):3729-3742
戈木日榴辉岩产出于羌塘中部龙木错-双湖古板块缝合带内,是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多认为其系洋壳冷俯冲的产物。该榴辉岩的矿物组合可分为四期:第一期为含Fe~(3+)的钙钠闪石+钠云母+钠长石+绿泥石+石英+富含LREE、Th和U的褐帘石+榍石±富Mn的石榴子石。富Mg的石榴子石+贫Fe的绿辉石+不含微量元素的黝帘石+石英+钠云母+金红石+黄铁矿则为第二期矿物组合。第三期为退变质组合,包括钠长石、绿泥石、榍石和阳起石。第四期为磁铁矿、新生绿帘石和针状钛铁矿。热力学半定量模拟表明,石榴子石核部形成于T=644℃,P=13.0kbar,lgfO_2=-16.3~-16.4,而石榴子石幔部则形成于T=695℃,P=16.6kbar,lgfO_2=-19.0~-19.5,表明该榴辉岩属中温榴辉岩,而不是前人所言的冷榴辉岩,这反映了羌塘中部古特提斯洋盆的构造演化历史比较复杂,不仅有冷俯冲的洋壳,还有中温俯冲的洋壳。该榴辉岩在进变质过程中经历了还原作用,早期含Fe~(3+)的钙钠闪石和褐帘石等形成于高氧逸度之下的含水矿物,转变为形成于低氧逸度条件下的石榴子石和贫Fe的绿辉石、黝帘石等矿物,释放出水和轻REE、Th、U、Ba等微量元素。折返阶段新生成的矿物均不含有这些微量元素,表明早期阶段释放的微量元素很可能离开了俯冲板片,随流体进入上覆地幔楔。本文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进变质与还原作用共同促进了物质从俯冲板片中活化、转移至上覆地幔楔,这有助于理解具有独特地球化学特征的岛弧岩浆的起源。  相似文献   
26.
西藏南部上三叠统郎杰学群物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Dickinson三角图解、地球化学和阴极发光方法,对西藏山南琼结和贡嘎地区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郎杰学群砂岩和板岩进行了研究.碎屑成分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物源总体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含有大陆基块和混合区(切割弧)成分.阴极发光照射结果反映,物源区石英主要为变质成因(棕色光),次为深成/火山成因(浅紫兰色-绿色光),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母源区结晶基底可能已经抬升暴露,并且粘附在大陆块上.这些结果暗示,在拉萨地块与印度次大陆之间的新特提斯洋中可能存在一个含造山带的未名地块.  相似文献   
27.
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南部上三叠统郎杰学群由轻微变质的泥质岩和碎屑岩组成,其中,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杂)砂岩和(长石)岩屑(杂)砂岩,碎屑的分选和磨圆度较差,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经历了压溶、交代及胶结等成岩作用;发育与浊积岩相关的层面、层理构造及沉积旋回发育。研究表明,按照宋热组、江雄组和姐德秀组地层层序,郎杰学群岩相总体呈现外—中扇砂板岩相向中—内扇砂板岩含砾岩相演化,向上变粗变浅,中源和近源/分支水道亚相增加;以姐德秀组下段中部为界可分为A和B两个层序,它们分属浊积扇演化的两个不同阶段;推测研究区及邻近地区可能存在一个较大规模向南迁移进积的舌状浊积扇。  相似文献   
28.
龙木错—双湖—吉塘板块缝合带与青藏高原冈瓦纳北界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青藏高原上冈瓦纳北界的讨论由来已久,随着基础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羌塘地区成为解决冈瓦纳北界问题的关键地区。根据对缝合带的研究,青藏高原发育三条大规模的印支期缝合带,并将青藏高原分为三大板块:昆仑—秦岭缝合带以北为塔里木—华北板块,昆仑—秦岭缝合带与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之间为扬子板块,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以南为冈瓦纳板块。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是发育在扬子板块内部的印支期缝合带,班公湖—怒江和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发育在冈瓦纳大陆框架下新特提斯阶段的缝合带,构不成冈瓦纳北界。文中简要介绍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的基本事实,着重阐述该缝合带对冈瓦纳板块和扬子板块的基底、沉积盖层与生物地理、沉积建造和构造运动等方面的制约。在青藏高原印支期主要板块缝合带的对比研究基础上,笔者认为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作为青藏高原上冈瓦纳大陆的北界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29.
存在比桑日群弧火山岩更早的新特提斯洋俯冲记录么?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新特提斯洋的演化过程对于青藏高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桑日群火山岩被认为是其俯冲作用的代表性岩浆记录.在拉萨以东发育的叶巴组火山岩,虽被认为早于桑日群的火山岩,但一直缺乏年代学的证据.本次研究选取了叶巴组的样品做了单颗粒锆石的LAM-ICP-MS定年,获得了174Ma左右的年龄,明显老于桑日群.同时,叶巴组火山岩具有与岛弧火成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点:如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中基性火山岩表现明显的高场强元素HFSE的亏损.综合来看,叶巴组火山岩很可能是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作用的产物.如果这一点能够确证的话,新特提斯洋开始俯冲的时代将可以前推至早中侏罗纪或更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