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6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熊小林  朱金初 《地质论评》1999,45(3):313-313
在P=100MPa,t=840-450℃条件下,通过钠长花岗岩H2O-HF体系相关系实验获得;(1)随体系F含量的增加,固相线温度显著下降。(2)石英和黄玉的温度稳定域上限升高,碱性长石的稳定域上限降低;在F≤4%时,体系能在固线性之上结晶出典型的黄玉花岗岩矿物组合;在F=6%时,体系能在固相线之上结晶出典型的黄玉云英矿物组合;(2)含氟浅色花岗质熔体具有能分异出极端富F残余熔体的趋势。  相似文献   
22.
华南陆壳改造系列花岗岩类型划分和成岩物质来源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本文将华南陆壳改造系列花岗岩进一步划分为同造山混合花岗岩和岩浆花岗岩型、非造山陆壳重熔型和同碰撞型3类。根据锶、钕同位素测定值,依壳、幔二元混合模型方法计算了3类花岗岩源区物质的构成:第一类型为上壳端元占78.6—89.7%,亏损地幔端元占15.0—10.3%;第二类型为上壳端元占63.7%,亏损地幔端元占36.3%;第三类型上壳端元占100%。均以上壳端元为主。  相似文献   
23.
德兴矿区内普遍存在伊利石 ,其多型特征表明 ,矿化围岩与区域围岩 (>2km)中伊利石的矿物结构与矿化流体有关。经长期埋藏变质作用 ,区域围岩中形成了结晶程度完好的 2M1伊利石 ,K櫣bler指数为 0 .1 6°,Ir=1 ,无膨胀层 ,是浅变质作用的产物。与发育热液成因 1M伊利石的花岗闪长斑岩一样 ,矿化围岩发育了具有较高K櫣bler指数 (平均值为 0 .5 5°)、含少量的膨胀层 (1 %~ 5 % )、1M型伊利石 ,它是热液流体作用下伊 /蒙矿物逆向退化的结果 ,且受热液流体量及水 /岩比制约。在此 ,斑岩铜矿中伊利石多型可能成为有效的矿化晕指示剂。  相似文献   
24.
黑鳞云母花岗质岩浆的结晶分异及钠长花岗质岩浆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含F、过铝质、K_2O>Na_2O为特征的浅色黑鳞云母花岗岩为初始物,在P=150MPa,T=850~650℃和H_2O不饱和条件下进行熔化-结晶分异实验,结果表明:首先晶出的是石英和富钾碱性长石;随结晶温度下降和结晶相含量的增加,残余熔体中挥发份F及Na_2O、Al_2O_3含量逐渐增加,SiO_2、K_2O、CaO含量减少,显示含F浅色花岗质熔体具有向贫硅富钠的富氟钠长花岗质熔体组成演化的趋势;700℃开始,残余熔体具有天然富氟钠长花岗岩的组成特征:富Na_2O(Na_2O>K_2O)、Al_2O_3(>16%)和F(>1.5%)。上述残余熔体组成的演化特征与自然界从含氟黑鳞云母花岗岩到富氟钠长花岗岩的组成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充分证明了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含氟黑鳞云母花岗岩能够经结晶分异演化出富氟钠长花岗岩熔体。  相似文献   
25.
本文根据前人关于云母和黄玉的F-OH交换实验成果,分别建立了云母和黄玉的F-OH交换平衡常数方程,并系统阐述了推导这些方程的热力学原理以及利用它们来估算云母+黄玉平衡组合形成温度和共存流体组成的方法,最后讨论了这一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6.
黄玉的形成条件是阐明含黄玉岩石成因的关键。为定量解释黄玉的岩石学成因意义,本文利用黄玉和与其共存的矿物及流体组分的热力学性质,计算了花岗岩-H2O-HF体系中有关反应的logaHF-logaKF,logaHF-logaAN,logaHF-T图及T-P图。利用上述计算结果,本文解释了含黄玉花岗质岩石及其极端分异产物的形成条件和斑岩Mo、Sn矿床蚀变分带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7.
华南含锡钨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华南含钨锡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将花岗岩分为四类,即稀土正常型,轻稀土富集型,重稀土富集型和稀土亏损型,并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角度讨论了四类岩石的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28.
湘南荷花坪锡铅锌矿区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的厘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仙岭花岗岩侵位于印支期.过去一直认为荷花坪锡铅锌矿为印支期矿床,与王仙岭岩体有关.经多年的野外考察和钻孔资料研究发现,荷花坪地区存在隐伏花岗岩体,其岩性不同于王仙岭花岗岩.本文选取钻孔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利用La-MC-ICP-MS法对其进行锆石年代学研究,获得U-Pb年龄为(157.1±0.8) Ma,显示其为燕山...  相似文献   
29.
南岭中段花岗岩中榍石对锡成矿能力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榍石是钙碱性花岗岩中常见的副矿物,因Ti4+与Sn4+具有相近的晶体化学性质,榍石可以有不同含量的Sn,因此,榍石是研究含锡花岗岩(特别是氧化型花岗岩)的有用矿物之一.本文选择南岭地区中段3个含锡花岗岩(骑田岭、花山、姑婆山)和3个尚未发现重要锡矿化的花岗岩(连阳、大东山、九峰)中的榍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在这些花...  相似文献   
30.
在海南岛南端的三亚地体上发现了一些石榴霓辉石正长岩,其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是硅饱和的过碱性侵入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 ,Th ,U ,K ,Pb)和轻稀土元素,具有较明显的Nb ,Ta ,Ti,Sr,Ba ,Eu ,P负异常,重稀土含量相对较高且分异不明显;Sr,Nd ,Pb同位素组成与EMⅡ型富集岩石圈地幔类似。锆石的SHRIMPU Pb测定给出11个分析点的2 0 6Pb/ 2 3 8U年龄为2 37~2 5 1Ma,加权平均值为2 4 4±7Ma。根据这些资料,揭示了三亚过碱性正长岩是在中三叠世由于岩石圈拆沉、软流圈上涌导致减薄后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在较浅深度(<6 0km)因增温减压而发生低度的脱水部分熔融而形成。强调三叠纪时海南岛属于后造山伸展环境,是海西期造山事件连续演化的结果,不应划分出独立的印支期造山事件或印支旋回。提出三亚地体可能于晚二叠世通过九所—陵水断裂的大规模右旋走滑而移置到和琼中地体相邻。指出海南东南部存在一条北东向的三叠纪富碱侵入岩带,该岩带可能延伸到广东罗定—福建明溪。认为华南三叠纪时可能也属于后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