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介绍G-3000型高精度陀螺仪的工作原理,阐述大地方位角与真北方位角之间的关系,对利用已知边坐标方位角换算的真北方位角与G-3000型高精度陀螺仪测定的真北方位角进行比对,进而探讨其定向精度。  相似文献   
22.
隐爆角砾岩筒型金(铜)矿床作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常伴生关键金属碲的矿化,然而对于此类矿床中碲的分布、分配特征及沉淀机制研究仍较为薄弱。黄屯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近年来发现的最为典型的隐爆角砾岩筒型金铜矿床,伴生有大量的碲化物产出。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和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发现碲在矿床中发生了显著富集。通过对黄屯矿床不同蚀变类型矿石及主要富碲矿物开展全岩及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明确了碲的分布、分配特征以及初步讨论了碲的沉淀机制。黄屯矿床成矿阶段从早到晚可划分为钠钙硅酸盐、钾硅酸盐、绿泥石-碳酸盐和伊利石-蒙脱石阶段,在不同深度形成了相应的蚀变带,并发育有不同强度的金铜矿化。黄屯矿床伴生的碲储量约有118.71t,平均品位为5.3g/t,达到中型规模,具备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钾硅酸盐蚀变带碲的分布比例最高,占总储量约92.37%,平均品位约为9.6g/t。钾硅酸盐蚀变带内约有89%~99%的碲呈独立矿物,主要以微米级、纳米级的碲铋矿包体的形式分布在黄铁矿中,剩余部分则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黄铁矿和黄铜矿内。减压沸腾引起流体温度骤降导致硫化物沉淀,和沸腾过程中释放大量气相H_(2)S,共同导致流体的f(Te_(2))/f(S_(2))比值升高,可能是黄屯矿床中碲沉淀富集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理科学申请代码的调整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学科申请代码调整优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基金学科布局改革”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切入点。本文回顾了地理学科申请代码的历史沿革,系统梳理了当前版本地理学科申请代码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新版(2021版)申请代码体系的架构理念、遵循原则、形成过程,着重阐释了新申请代码的历史沿革、科学内涵与学科定位。新版申请代码体系较以往版本有以下4个显著特征:① 逻辑更自洽,一级代码名称由“地理学(D01)”改为“地理科学(D01)”;② 学科更融合,取消三级申请代码,仅设二级申请代码,更能体现学科的交叉融合;③ 领域更全面,针对学科发展趋势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加了“灾害地理”“土地科学”“地理大数据与空间智能”等新兴学科、领域的代码;④ 技术更重视,增设“地理观测与模拟技术”,鼓励面向地理科学问题研究所需关键工具、仪器的研制。  相似文献   
24.
西秦岭大水金矿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大水金矿床与其周围伴生的中酸性小岩体的成因关系,直接影响矿床成因的划分和深部资源的开发。中酸性岩浆岩的成因、源区性质及岩体规模对金矿成矿有重要影响。大水金矿岩浆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浆系列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体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正异常的特征;岩体洋中脊花岗岩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Hf、Zr、Sm、Y、Yb等,花岗岩的w(Sr)-w(Yb)分类属于高Sr、低Yb"C"型埃达克岩。LA-ICP-MS锆石U-Pb法测年获得大水金矿格尔括合岩体和竖井941岩脉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5.8±1.3)、(202.9±1.5)Ma;成矿热液蚀变叠加在脉岩之上,成矿年龄应晚于202.9 Ma的脉岩年龄。Sr-Nd同位素组成具有高初始N(87Sr)/N(86Sr)值、低εNd的特点,模式年龄为1.29~1.47Ga。εSr(t)-εNd(t)图解表明岩浆源区为下地壳;εNd(t)-初始N(87Sr)/N(86Sr)图解暗示西秦岭存在统一的岩浆源区。因此,西秦岭大水金矿在成因上与高Sr、低Yb"C"型埃达克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
介绍移动GIS的特点和LBS定位技术,针对目前地名地址采集过程中存在的数据采集不准确、不规范和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从外业拍照、数据采集、内业录入到数据更新的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流程,并开发了地名地址数据采集系统,其次,介绍地名地址采集系统的实现和功能配置,并结合实例分析系统的应用情况.系统既简化了地名地址的采集流程,同时又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  相似文献   
26.
内蒙古喀喇沁旗安家营子金矿红化蚀变的特征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家营子金矿普遍出现红化蚀变,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钾长石化,并将其看做一种找矿标志,但是效果甚微。经野外地质及室内镜下观察结合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和主量元素分析确定红化并非钾长石化,而是由绢云母、钠长石、绿帘石和铁的氧化物以及少量钾长石的矿物组合分布在斜长石内部造成的。其过程可能是早期含Na流体通过斜长石内部的显微孔隙,交代形成钠长石,释放出Al和Ca,然后结合流体中的其他成分形成绢云母和绿帘石。随着绢云母的大量生成,a K+/a H+变大,再生成钾长石,便形成了钠长石、绢云母、绿帘石和钾长石的组合。而变红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在钠长石化过程,花岗岩中斜长石或云母中的铁被释放出来,或者流体中带来的Fe,以氧化物的形式充填在显微孔隙中,形成了肉眼所见到的红色。在蚀变较弱的区域,红化蚀变只出现在核部,边部几乎没有蚀变,形成明显的净边结构。这是由于斜长石的核部存在大量的显微孔隙造成的。斜长石在形成过程中核部结晶速率非常快,所以容易捕获周围的熔体或流体形成显微孔隙,而边部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几乎没有孔隙出现,这些孔隙的分布控制了后来的红化蚀变的分布。所以,红化蚀变并非简单的钾长石化,而是斜长石和流体发生的一系列生成钠长石、绢云母、绿帘石和钾长石的相对复杂的蚀变。而这种蚀变在花岗岩地区分布较为普遍,并不一定与成矿作用有关,且其分布范围有限,同流体的物质交换较少,对找矿和成矿作用的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27.
通过在博茨瓦纳中部区Tonota-Foley一带的找矿勘查,探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博茨瓦纳热带干旱草原景观区的应用效果。利用该方法,在Tonota-Foley一带圈定出化探综合异常17处,通过对典型异常的查证工作,运用槽探工程,查明了异常源为方解石蛇纹岩体,说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适用于博茨瓦纳中部地区的景观条件,圈定的异常准确、有效,该方法可在博茨瓦纳同类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8.
基于GIS与熵值耦合理论的矿井断层构造复杂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断层构造的非线性特征值、断层规模指数、煤层底板倾角指数、断层断距指数等与矿井构造复杂程度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南某矿为例,对矿井断层构造复杂程度进行多因素评价综合分区。结果显示:该矿井构造以中等和简单为主;在构造简单-中等区,构造对煤层开采基本无影响,而在构造复杂区,断层可导致水文地质条件变得较为复杂,影响煤层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29.
高精度天文大地垂线偏差在地球重力场模型精化、区域大地水准面模型验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目前,数字天顶仪是最为常用的天文大地垂线测量仪器,但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设备笨重、价格昂贵、运输不便等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图像全站仪实现高精度、全自动垂线偏差测量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垂线偏差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并利用Leica公司生产的TS60图像全站仪,在河南郑州和陕西泾阳进行了为期1 a共计23个夜间的野外试验。结果表明,观测时间为12 min时,垂线偏差的内符合测量精度达到0.18″~0.23″;观测时间增加到96 min时,内符合精度提升至0.13″~0.19″,外符合精度优于0.2″。与数字天顶仪相比,图像全站仪兼具了测量精度和效率,甚至具备单人观测的条件,因此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
彭学峰  万玮  李飞  陈秀万 《遥感学报》2017,21(3):341-350
利用GNSS-R(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ometry)技术探测土壤水分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目前GNSS-R遥感观测中反射信号的接收与处理方式包括单天线与多天线两种模式,面向实际应用需求,GNSS-R遥感正在实现从最初的地基观测向空基、星载观测的转变。在推进GNSS-R土壤水分遥感技术业务化应用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进行适宜性分析,确定该技术探测的地理位置、空间分辨率与探测深度,然而目前对此尚未有系统、全面、定量的论述。本文针对适宜性分析中的3个关键因子分别进行理论分析与公式推导,明确相关概念的定义,并实现定量化描述,最终通过实际应用分析进一步诠释其应用价值。对于单天线模式地基观测,以美国板块边界观测计划PBO(Plate Boundary Observatory)土壤水分产品为例,分析镜面反射点的相对位置、第一级Fresnel反射椭圆簇的面积与时间序列土壤水分所代表的探测深度;对于多天线模式,以郑州上街区农田空基观测试验为例,得到基于航迹的栅格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并探讨其探测深度。本文能够为未来两种观测模式下地基、空基和星载GNSS-R遥感观测、北斗反射信号遥感,以及GNSS-R在农业、水文、生态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