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1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38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于2013年10~11月和2014年5~6月调查测定了东海陆架区海水中二甲亚砜(DMSO)的浓度,探讨了溶解态二甲亚砜(DMSOd)和颗粒态二甲亚砜(DMSOp)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此外,对沉积物间隙水中DMSOd的浓度以及表层海水中不同粒径的DMSOp和叶绿素a(Chl a)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秋季和夏初表层海水中DMSOd和DMSO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0.52±7.16)、(8.99±6.34)nmol·L^-1和(17.51±9.90)、(16.96±10.73)nmol·L^-1,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秋季表层海水中DMSOp的高值区出现在Chl a较低的远岸海域,而夏初表层海水中DMSO的浓度从近岸到远海逐渐降低。间隙水中DMSOd的浓度明显高于底层海水中DMSOd的浓度,说明沉积物中存在DMSO的生产释放,可能是底层海水DMSO的重要来源。此外,粒径分布结果表明较大微型浮游植物(5~20μm)是秋季东海表层海水中DMSOp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23.
以中国近海典型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氧饱和度环境下底栖甲壳动物对有机物在沉积物中降解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氧饱和度培养模拟体系中中肋骨条藻在有/无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幼体活动背景下的降解过程,追踪中肋骨条藻中4种主要脂肪酸(C14:0,C16:0,C16:1(7)和C20:5)在100%,50%,25%和0%的氧饱和度体系中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100%氧饱和度体系中刀额新对虾幼体的活动能明显加快脂肪酸在沉积物中的降解(约为对照组的1.2~1.7倍),特别是对饱和脂肪酸C14:0和C16:0的作用最为明显;而在50%氧饱和度的缺氧体系中,在前三天的培养中,刀额新对虾幼体的活动逐渐减弱直至最终死亡,死亡之前的扰动增加了有机物在次表层沉积物中的埋藏并降低了其降解速率。研究还发现,在100%氧饱和度体系中,刀额新对虾幼体的扰动作用促进大量脂肪酸转移到次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中;而在50%氧饱和度体系中,这种转移作用明显变小。对于氧饱和度25%和0%的环境,刀额新对虾幼体在模拟培养开始后迅速死亡,对有机物质降解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4.
25.
本文通过实验室培养研究了不同氮磷比(0∶1、5∶1、20∶1、50∶1)以及铁浓度(10、100、1 000nmol·L-1)对球形棕囊藻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产生的影响。富磷浓度(36.12μmol·L-1)条件下的球形棕囊藻DMS和DMSP的产量明显高于贫磷浓度条件下(0.361 2μmol·L-1)的DMS和DMSP的产量,N/P比为50∶1时球形棕囊藻的DMS和DMSP产量明显高于其他N/P比(0∶1、5∶1、20∶1)的DMS和DMSP产量,但N/P比为50∶1时单位Chl-aDMS/DMSP产量在4个N/P比(0∶1、5∶1、20∶1、50∶1)中却最低。贫磷培养液的DMSPd在N/P比为0∶1时峰值显著高于其它N/P比(5∶1、20∶1、50∶1)条件下的DMSPd,并且N/P比为50∶1时DMS的释放量最大。低Fe3+浓度有助于球形棕囊藻藻液中DMSPd的形成,Fe3+浓度为1 000nmol·L-1时单位Chl-a的DMSPp产量最小,而单位Chl-a的DMS生产能力在Fe3+浓度为100nmol·L-1时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以渤海和北黄海为研究海域,于2011年6月对其海水中4种常见的挥发性卤代烃(VHCs)的浓度分布和海-气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渤海表层海水中CHBrCl2、CH3CCl3、C2HCl3和C2Cl4的浓度分别为5.33(0.66~12.65)、17.51(0.28~69.52)、12.33(3.44~34.91)和5.20(2.12~8.88)pmol.L-1,北黄海表层海水中4种VHCs的浓度分别为5.19(0.50~56.74)、11.12(2.73~22.32)、17.22(0.57~34.10)和7.90(2.59~26.82)pmol.L-1。由于生物生产、人为输入、陆地径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VHCs的浓度在水平方向上呈现出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特征。在垂直方向上,VHCs在表层和底层浓度较高,中层浓度较低。周日变化研究表明,由于受到阴雨天天气变化的影响,VHCs在傍晚和深夜浓度较大,中午浓度较低。采用Liss和Salter双层模型,估算了CHBrCl2、C2HCl3和C2Cl43种VHCs的海-气通量,在渤海其通量分别为35.06(0.90~108.72)、68.10(1.87~223.43)、26.15(0.25~110.76)nmol.m-2.d-1,在北黄海分别为34.50(-0.10~317.95)、36.70(0.06~162.3)、19.92(0.22~117.92)nmol.m-2.d-1,结果表明该海域在调查期间是大气CHBrCl2、C2HCl3和C2Cl4的源。  相似文献   
27.
Season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dimethylsulfoxide(DMSOd,DMSOp)were measured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Yellow Sea during March–April 2011 and October–November 2011.The concentrations of DMSOd and DMSOp in the surface water were 20.6(5.13–73.8)and 8.90(3.75–29.6)nmol/L in spring,and 13.4(4.17–42.7)and 8.18(3.44–22.6)nmol/L in autumn,respectively.Both DMSOd and DMSOp concentrations revealed similar seasonal changes with higher values occurring in spring,mainly because of the higher phytoplankton biomass observed in spring.Moreover,the ratios of DMSOp/chlorophyll a also exhibited an apparent seasonal change with higher values in autumn(35.7 mmol/g)and lower values in spring(23.4 mmol/g),thereby corresponding with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proportion of DMSO producers i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between spring and autumn.In addition,DMSOd and DMSOp concentrations in the surface seawater revealed obvious diurnal variations with the maxima appearing in the afternoon.  相似文献   
28.
倪洁  刘珊珊  陈妍  杨桂朋  何真 《海洋学报》2020,42(12):119-128
海洋中产生的挥发性卤代烃(Volatile Halocarbons,VHCs)是氯、溴和碘进入大气的重要载体。海洋藻类能够产生损耗大气中臭氧的VHCs,尤其是海洋微藻已被证明是大气中一些VHCs的主要贡献者。环境因素对海洋微藻产生VHCs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研究了光照和硝酸盐浓度对微藻释放VHCs的影响。将海洋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置于密封的玻璃容器中,并在不同光照条件(20 μmol/(m2·s)、70 μmol/(m2·s)和140 μmol/(m2·s))及不同硝酸盐浓度(1 mg/L、5 mg/L、10 mg/L和50 mg/L)下进行无菌单种培养,分析碘甲烷(CH3I)、二溴甲烷(CH2Br2)、一氯二溴甲烷(CHBr2Cl)和三氯乙烯(C2HCl3)4种VHCs的生产。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技术对其中的VHCs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和硝酸盐浓度会影响两种微藻对VHCs的释放,但是对不同VHCs的影响效果不同,其中CH3I的释放受光照强度和硝酸盐浓度变化的影响比较显著。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大,两种微藻对CH3I的释放量越大。适当的硝酸盐浓度(> 5 mg/L)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种微藻对CH3I的释放。  相似文献   
29.
本文通过实验室培养研究了不同氮磷比(0∶1、5∶1、20∶1、50∶1)以及铁浓度(10、100、1 000nmol·L-1)对尖刺拟菱形藻、塔玛亚历山大藻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产生的影响。氮营养和磷营养对尖刺拟菱形藻释放DMSP和DMS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塔玛亚历山大藻受N/P比的影响则很显著,低N/P比(0∶1)条件下的DMS浓度是高N/P比(50∶1)条件下的2.5倍。另外,培养液中不同初始铁浓度会影响到细胞内DMSP的合成和DMS的释放,且具有种间差异,高Fe3+浓度有助于尖刺拟菱形藻藻液中DMSPd的形成以及DMS的释放,却抑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内DMSP的生产。总的来说,浮游植物产生DMSP先取决于对营养盐的总体需求,其次是营养盐的比例。  相似文献   
30.
于2016年1—2月对黄渤海海域的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进行了现场调查,通过分析CDOM的吸收和荧光特性,研究了CDOM在黄渤海的分布、荧光组分、来源。结果表明:CDOM吸收系数a(355)的水平变化范围为0.21~0.74m-1,呈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趋势。光谱斜率比SR的水平分布总体呈现多源头、多中心的分布特征。a(355)在35°N断面总体呈现出近岸高、远岸低,表层低、底层高的分布。利用EEMs-PARAFAC对6种组分进行分析:C1(230/295)、C3(260/315)、C6(285(230)/335)为类蛋白质荧光组分,C2(295/485)、C4(305/380)、C5(345(270)/430)为类腐殖质荧光组分。荧光组分在渤海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大,水平分布上呈现出渤海的荧光平均值高于黄海的荧光平均值,且呈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