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综述了1981年对中国富蕴地震断裂带又进一步开展综合性考察的情况。  相似文献   
22.
姜慧  杨章 《内陆地震》1997,11(4):331-336
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9(条文说明)中涉及到的新疆地区考虑远震影响的城镇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行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概率方法,考虑远震和近震影响的实质,提出了一处合理的确定远震和近震影响的方法,进而确定这些城镇的基本烈度是远震影响还是近震影响。  相似文献   
23.
新疆天山主要活断层的分段及其在地震区划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山地区活动断裂不同地段的几何形态、运动方式、地震活动特征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活断层分段的标准和几种用于活断层分段的地震活动性指标:给出了活断层分段的标志点特征,并对新疆天山地区13条活断层进行了分段,讨论了分段结果在地震区划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活断层分段使潜在震源区的划分更准确、恰当,使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更能反映出地震活动的时空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24.
喀什河是伊犁河的一大支流,流程300余公里,受水面积11200平方公里,平均河面宽约30米,流速约3.5米/秒。流域内地形高差悬殊,雨量充足,支流多、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对该区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在喀什河流域能源基地的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介绍了1974年8月11日新疆乌恰7.3级地震的低烈度现象。并结合1976年龙陵等几次近期大震,对出现低烈度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印度板块向北楔入的尖角部位,这种特殊构造条件下,碰撞力直接作用,处于弱介质环境,可能是出现低烈度的重要原因。此外,存在多组方向的断裂系统,明显的三层地壳结构;以及地震过程复杂,地震能量释放和传递可能具有多个途径。这也是出现低应力降,弱破坏地震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26.
姜慧  杨章  唐丽华  马巍 《内陆地震》2000,14(3):228-233
为满足水库抗震设计的震要,合成了50年超越概率5%和100年超越概率2%的基岩加速度时程曲线,考虑到吉林吉台电站所处的特殊地震环境和场地条件,分析其地震危险性认为:50年超越概率5%的地震动为远震影响;100年超越概率2%的地震动为近震影响,目前使用的基岩加带度反应谱衰关于关系的来源资料多少丢失一些高频成分,可能低估高频成分的地震动对基岩场地的影响,为此根据大震,远震的特征周期Tg较大这一规律,把两个概率水平的加速度反应谱的特征周期Tg都定为0.3s,并增加基岩反应谱高频成分控制,从而把基岩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处理成相应的规准谱,在此基础上通过拟合规准谱合成的基岩地震动时程曲线,较好地满足坝址的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27.
1842年6月11日新疆巴里坤7.5级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842年6月11日新疆巴里坤县发生了一次7.5级大震,造成了明显的地表形变,产生了长达23公里的地震断裂带,其垂直位移可达2米,震中烈度十度。本文根据现场考察,结合历史记载勾绘了这次地震的烈度等震线,对地震的震级、震中位置、震源深度、地震矩、应力降进行了计算和讨论,并对地震的构造背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8.
新疆乌恰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分析了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地区发生的7.4级强震的烈度分布和震区地面破坏情况。根据对上述情况的分析,作者认为,主震等震线长轴呈北西—南东向,宏观震中位于卡兹克阿尔特与康苏东断裂的交汇部位,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卡兹克阿尔特断裂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29.
北天山地震带是多次发生8级大震的内陆地震带,本文研究了它的强震活动特征和地质构造的关系,将其划分出三个地震亚带,并对这三个亚带的强震活动、相关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指出克宾—尼勒克地震亚带与乌恰—喀什地区的强震活动相关,准噶尔盆地南缘一带与阿尔泰—贝加尔地区的强震活动相关,而艾比湖地震亚带的强震活动则受南北两个方面的构造运动影响。最后从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的角度讨论了它们在地壳动力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对1931年新疆富蕴地震断裂带及构造运动特征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1931年8月11日富蕴8.0级地震造成的地震断裂带作了较详细的叙述,探讨了发震构造及其新构造运动特征。地震断裂带是在北北西向的可可托海-二台断裂的基础上发展的,南端已超出老断裂范围。全长170公里,总体走向北西342°,断裂面多向北东倾斜,倾角70°左右。从地震断裂的组合形式及山脊、冲沟错动情况,显示出水平运动为主的右旋扭动特征。富蕴8.0级大地震是可可托海-二台断裂新活动的体现,无论在区域受力状况,断裂力学性质和运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强裂的继承性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