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九龙江口生物可利用磷的行为与入海通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1995年3、5月在九龙江口进行两个航次的现场调查,研究不同形态磷的河口行为,并估算生物可利用磷的入海通量。结果表明,在S<20区域内,溶解活性磷(DRP)的行为受控于“缓冲机制”,其含量在8~10μg/dm3水平上下波动。颗粒磷中MgCl2。可提取磷(MgCl2-P)含量随盐度增大而增大,并与叶绿素a以及悬浮物中Fe、Mn、Al含量呈正相关关系。NaOH/NaCl可提取磷(NaOH/NaCl-P)随盐度增大按指数关系下降,其含量与悬浮物中Fe、Mn、Al含量呈正相关关系。HCl可提取磷(HCl-P)在河口区的行为表现为保守混合。九龙江口生物可利用磷入海通量约517t/a,其中潜在生物可利用磷(PBAP)的贡献为溶解活性磷(DRP)的3倍。  相似文献   
22.
硒在海洋浮游植物生化组分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为中等生物制约元素.海洋浮游植物对硒的富集系数高达103~104[1].硒沿海洋食物链的传递[1~4]表明硒在生物体内可能被结合在细胞原生组分中[5-7].为了进一步探讨硒对海洋浮游植物营养作用的新陈代谢基础,深入研究硒沿海洋食物链的传递现象,本文通过实验室培养试验,结合现场观测,比较全面地研究了硒在海洋浮游植物体主要生化组分中的分布,同时探讨了介质中硒浓度变化对上述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9810号台风过程厦门近岸海域POC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9810号台风影响下九龙江口及厦门西港表层海水颗粒有机碳(POC)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某些环境因子的关系,除厦门西港低潮水外,台风期间POC含量的迅速增大,此“冲击期”共维持3d后POC值迅速回落,进入“恢复期”。台风期间,九龙江口高低潮,厦门西港高潮表层水POC含量分别为0.739、1.319和0.848mg/dm^3,是非台风状况下的1.1、1.9和1.4倍,陆源有机物的输入和底质再悬浮作用是控制表层水POC含量的主要因素,而厦门西港低潮水POC含量受台风作用影响较小,碎屑POC为厦门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OC的主要组成部分。POC与溶解态N、P营养盐有一定正相关性,暗示其可能来自颗粒物有机N、P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24.
厦门湾底栖生物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与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ICP-MS法测定了厦门湾及邻近海域底栖大型藻类、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中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研究了底栖生物稀土元素的组成及其分布与生态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大型藻类稀土含量介于0.780~49.1μg/g,其中绿藻类的稀土总量最高,平均为24.3μg/g.软体动物稀土元素含量在0.365~21.6μg/g,以双壳类的稀土总量最高,平均为12.9μg/g.节肢动物稀土元素含量最低,范围是0.154~0.807μg/g.各类底栖生物的稀土配分特征总体上都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的富集,其中铈、镧、钕在总稀土元素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多数底栖生物的北美页岩归一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具4分组效应,但不同类别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底栖生物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分布模式表现出种类之间及地理分布上的差异,这对生态环境监测中种类的选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于1998年10号台风、2000年10号台风碧利斯和2000年6月厦门地区特大暴雨影响期间。在厦门港湾对表层海水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以及盐度、DO、Chla等相关环境因子进行定点连续观测。描述了台风暴雨期间和恢复期DIN、DIP的变化特征。对水动力因素、底质再悬浮、有机物氧化降解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