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陈学忠  吕坚  王慧敏 《地震》2008,28(1):100-106
利用江西南昌遥测台网和临时台网资料,借助于主地震相对定位法,对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MS5.7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分析了该序列的破裂过程。这次地震的余震震中呈线性分布,约沿北西37°,与美国哈佛大学给出的主震震源机制解中的N35°W节面和北西向的洋鸡山-武山-通江岭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震中位于该断裂的东南端。这次地震破裂扩展过程主要发生在2005年11月30日19时前,其后平稳。主震发生在余震分布区的西北端部,似乎表明本次地震为单侧破裂,破裂向东南方向扩展。震后4小时内震源深度由浅到深变化,之后逐渐稳定在15 km左右。破裂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从主震到2005年11月26日16时22分0.8秒,破裂尺度为13.8 km,历时约7.54小时,平均破裂速度约为50.8 cm/s;第2个阶段是从2005年11月29日11时35分21.7秒到2005年11月30日19时57分58秒,破裂尺度为17.9 km,历时约32.4小时,平均破裂速度约为15.4 cm/s。整个破裂过程扩展了31.7 km,平均破裂速度约为22 cm/s,前一阶段速度明显高于后一阶段,破裂是减速的。  相似文献   
22.
湖泊沉积物碳库作为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泊碳循环起重要作用,而蓝藻水华衰亡过程对湖泊碳库稳定性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采集太湖蓝藻、湖水、沉积物样品,建立蓝藻水沉积物室内模拟实验系统,分析蓝藻水华衰亡过程中沉积物碳库易氧化有机碳(EOC)、惰性有机碳(ROC)、微生物量碳(MBC)、轻组有机碳(LFOC)和重组有机碳(HFOC)的变化规律,探究蓝藻水华衰亡过程对湖泊碳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藻水华衰亡前期(1~9天),ROC缓慢下降,EOC和LFOC快速下降,MBC有所增加;衰亡中期(10~45天),沉积物TOC和ROC含量升高;衰亡末期(46~63天),HFOC和ROC等稳定有机碳进入一个从缓慢分解逐渐趋于稳定的阶段周期性的蓝藻水华暴发、衰亡和湖泊稳定性有机碳的日渐累积,最终会对沉积物碳库有机碳组分及其稳定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3.
基于双温度阈值法利用锡林河流域4个国家气象站点1969—1979年10年的降水与气温资料,统计其降雪比例与日平均气温的关系,确定锡林河流域降雪判别的临界温度,拟合降雪识别指数方程。根据临界温度与识别方程估计流域内各站点1980—2016年的降雪量,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1969—2016年的降雪量进行突变检验,找出流域降雪的典型突变点,以突变点为界设立温度与降水变化模拟方案,量化反映其变化对降雪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临界温度与降雪识别方程组合的降雪识别方法,可较好的估计锡林河流域各站点的降雪量,相关系数均在0. 89以上,误差在4%以内; 1980—2016年锡林河流域各站点之间的估计降雪量变化趋势不一致,整个流域降雪量呈现出东增西减的趋势;根据Mann-Kendall突变检验结果取1980年为流域的典型突变点,设立温度与降水变化模拟方案,得出气温升高对降雪期各月的降雪量变化呈负贡献,降水量的增加则对降雪呈正贡献,气温与降水共同作用会促进降雪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4.
陈长胜  王慧敏  慕秀香  汪秀清 《气象》2007,33(11):87-92
根据吉林省现行旬降水量等级划分标准和办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降水概率分布函数的客观划分办法。该方法引入Z指数变换,将偏态分布的旬降水量序列转换为近于正态分布的Z序列,通过对Z指数的划分反算而得实际降水量的划分结果。该方法既考虑其自身概率分布,又避免了复杂的分布函数参数计算。将该方法的客观标准与现行标准的划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前者结果稳定,随机性小,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5.
Introduction Earthquakes are direct results from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crustal movements, which usu- ally contain abundant information of crustal stress status and medium property in the deep lithosphere. Seismic activities might reflect accumul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crustal stress in the seismogenic process. And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rock ruptures lead to different precursory phe- nomena prior to earthquakes (ZHANG, et al, 2001). Therefore, seismic activities before a strong earthq…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中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震前1年5级地震的活跃、平静和固体潮调制触发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中国大陆强地震震源机制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和讨论,初步认为西昆仑—阿尼玛卿等断裂组成的第二弧型带是中国大陆十分重要的7级以上地震活动特征的分界带,它不仅是7级地震前5级地震呈现平静和活跃地区的分界带,也是固体潮调制和非调制7级地震的空间分布分界带。这可能同中国大陆强震震源机制解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中国大陆1900年以来所有的12次M≥7.7地震前5级地震活动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包括分析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距未来巨大地震的时间间隔, 5级以上地震发震位置和未来巨大地震位置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M≥7.7地震前1年内, 在600 km范围内至少发生1次5级以上地震。 发生的5级地震位置一般在未来M≥7.7地震所在的活动地块同一边或对边。 研究认为, 无论未来M≥7.7地震前5级以上地震是活跃还是平静状态, 这一现象都存在, 具有普适性特点。  相似文献   
28.
城市地下管线日益复杂,探明管线难度巨大,物探技术可以在管线探测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物探应用条件,对不同类型管线物探方法进行分析,进而提高管线探测精准度。  相似文献   
29.
为探究基于GNSS监测站的高速公路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实际作用,本文以重庆巴南至綦江高速公路YQTJ5标青年互通K69+080段为依托进行研究。首先,基于LZMR02-GNSS接收机和FS-YL雨量计自主开发北斗+安全监测云平台,能够实时管理和分析现场布置的GNSS地表位移监测站和深层位移监测孔,监测结果表明该坡体已出现局部垮塌及开裂等不稳定现象并且迅速发出预警到相关部门单位;随后,基于传递系数法计算该边坡的剩余下滑力并且采用Geo5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其结果均验证了该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因此,建立高速公路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不仅能解决常规人工监测边坡的不足,也能保证监测数据的时效性,为未来智能化监测边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0.
王慧敏  吕梅梅 《地震》1998,18(1):41-48
1996年12月16日顺义ML4.5地震是北京地区地震活动平静6a之后发生的一组较大的活动,也是首都圈地区1995年7月沙城震群后又一组显地震,其对首都圈地区的震情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北京地震遥测台网所记录的顺义地震的目录,在序理追踪的基础讨论分析了此项地震活动的时序特征,顺义地区地震活动的特点,规律及其与首都圈其它地区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