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压力式波潮仪》海洋行业标准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负责起草,标准编制组的主要成员王盛安、龙小敏、蔡树群、陈俊昌、姚小桂是近年来从事压力式波潮仪研制、试生产的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22.
Kelvin波和Rossby波是经常出现于海洋中的边界波;南海的复杂岸线、陡变地形和热盐场时空结构的不均匀性具有形成强迫Kelvin波和地形Rossby波的条件。现有研究表明,南海大部分中尺度涡形成于东部一些较大岛屿附近;这些中尺度涡一旦形成后,就在β效应作用下向西移动并最终耗散于西边界,且其波动一般以Rossby波的形式向西传播。因此,南海环流的多涡结构与中尺度波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南海北部,中尺度涡主要由黑潮入侵和风应力旋度所诱生,而在南海南部而以风应力旋度为主要成因。提出了利用线性波动动力学模式来研究南海南部中尺度波动、分析风应力强迫所产生的中尺度波动特征和规律,并据此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式来揭示该海区环流的动力学和热动力学机制的思路,以便了解该海区流场季节性变化与中尺度波动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3.
春季南沙群岛海区环流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春季在南沙群岛海区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利用P矢量方法对流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春季从加里曼丹岛至巴拉望岛以西附近海区的上层流场基本表现为反气旋性弯曲(涡),南沙群岛海区北部的深层水大体呈偏东向流动;2个航次得到的海区温、盐和流场的空间分布变化十分明显,这可能与调查期间风场的差异有关;2个航次的结果都表明春季巴拉巴克海峡水交换的流量都较小。  相似文献   
24.
大亚湾海域潮流和余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三维陆架海模式(HAMSOM)对大亚湾海域的潮汐、潮流和余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给出了潮流性质、主要分潮的潮流椭圆和余流。计算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的潮流性质以不正规半日潮为主,水平潮流具有明显的往复流性质,主要呈南-北方向,落潮流速比涨潮流速大,其中表层M2分潮最大流速为25.3cm.s-1。流速受地形的影响,在大辣甲和黄毛山岛之间以及两岛与岸之间的区域流速较大,尤其在湾的东北角狭长地形处流最急,流速最大;靠近岸边流速较小,水平速度的垂向变化不大。夏季湾内余流较小,海域自净能力较弱。冬季湾内水体的自净能力随流场强度加强而加强。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介绍在测波浮标中应用PC-1500袖珍计算机及其扩充板组成的自动数据采集存贮装置,它能自动定量进行波浪数据采集,并计算波面记录的相关函数,当小浪时存贮相关函数值,大浪时同时存贮波面记录的原始数据,使存贮空间得到最有效地利用。  相似文献   
26.
土地是承载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石,面对生产技术进步和人类对土地的大强度开发,有限的土地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科学地测度土地的压力状态,是合理制定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从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三方面,探讨了黑龙江省土地的压力状态测度方法及其压力状态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成因机理.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压力的各项指标具有明显的空间梯度分异规律,土地综合压力指数自西向东逐渐由高到低分布,耕地压力指数由北向南从低到高,建设用地沿西北-东南轴线方向逐渐减小,并在这一轴线的两翼向西南和东北方向逐渐降低,生态用地压力呈面状和团粒状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7.
分析了大亚湾湾口测点W1和湾内测点W2的台风波浪资料,并与海口新海湾内测点B的波能消衰情况进行对比,说明不同地理位置海湾内的台风波浪分布特性之差异,结果表明,W1及W2两处台风波浪的平均波高H和平均周期T的比值分别为0.54和0.75,而最大比值分别为0.67和1.01;同时,不同地理位置海湾内的台风波浪也各有不同的计算方案。  相似文献   
28.
海啸波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海啸特点及主要分布状况,对比现在常用的海啸模拟数学模型,并分析数值模拟海啸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进展,最后提出对未来进行精确的海啸数值模拟研究的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29.
以存存缓变背景流的二维缓坡方程为控制方程建立一个计算模型来研究大亚湾长周期波的传播规律.按入射波源形式不同、周期不l司和有无背景潮流设计了几个数学试验,分别通过这儿个试验研究长周期波传播规律.从模拟结果发现,在大哑湾水域,仪在开边界附近不同源形式的入射波对波浪传播的影响有所变化;总的来说,从入射点到湾内波高削弱较快,但是对于不同周期的入射波,模拟所得波高分布变化较大;对于长周期的入射波,背景流也对波浪传播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0.
Currents and mixing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investigate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current velocity data of the entire water column at a site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from August 4 to September 6, 2007, and foun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rotropic and baroclinic tides are mainly diurnal.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we also estimated the mix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passage of Typhoon Pabuk. We found that the internal-wave-scale dissipation rate, the turbulent dissipation rate, and the mixing rate in every water layer increased by about an order of magnitude after the typhoon passage. We analyzed a case of abrupt strong current and calculated the mixing rat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typhoon ev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nal-wave-scale dissipation rate and the mixing rate in every water layer increased by about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during the event, while the turbulent dissipation rate increased by about an order of magnitude. Passage of the abrupt strong current could also have increased the mixing rate of affected seawater by more than an order of magnitude. However, the passage of the typhoon differed in that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mixing only in the lower layer where the abrupt strong current was particularly strong. The variation of the mixing rate may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typhoons and abrupt strong currents on the mixing of sea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