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36篇
海洋学   68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康蕾  马丽  刘毅 《地理学报》2015,70(9):1375-1389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海岸带中风暴潮灾害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下,风暴潮灾害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借鉴相关经验与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风暴潮增水灾害耕地产量损失评估模型,选择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域,以该地区的DEM、土地利用等数据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获取当地的作物种植结构、轮作方式、作物单产、不同淹没高度下不同作物的损失率等数据资料,基于未来海平面上升及风暴潮增水的不同时间情景,估算并分析了2030、2050及2100年珠三角地区耕地受灾范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产量损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珠三角地区风暴潮影响下的耕地淹没面积比重不断上升,其中阳江、佛山和东莞等地耕地淹没面积从2030年到2100年增加较为明显,广州和珠海的耕地淹没面积增加幅度则较为缓和。从耕地淹没造成的农业产量损失来看,蔬菜、稻谷和花生等主要作物的损失产量比重呈现增加趋势,且蔬菜的增幅最大,其次是稻谷。其中广州、江门、阳江等地稻谷、花生、蔬菜的损失产量比重均表现为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22.
丁准泰 《江苏地质》2019,43(1):38-43
眉山阶地第四系剖面地处番禺断隆区的边缘,毗邻狮子洋断陷区,是珠江三角洲第一次海侵所到达的区域,附近的断裂包括文冲断裂、化龙—黄阁断裂、新会—市桥断裂等三角洲内典型断裂。发育于网纹红土基座上的堆积阶地,自下而上大致分为杂色砂层、白色砂层、淤泥质层3层,构成一个完整的从动水环境到静水环境的沉积旋回。野外调查及14C测年和光释光(OSL)测年结果表明,眉山第四系剖面年龄约在70~30 ka B.P.之间,相当于深海O同位素4—2阶段。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认为阶地面与沉降区的下旋回原本在同一高度,但自晚更新世以来,在断块差异升降中被错开,垂直距离在20 m以上,直观地指示了断隆区与断陷区的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23.
本文总结了珠三角沿海地区土壤硒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成土母质的关系,探讨了该区域土壤中硒的来源及富集影响因素,提出珠三角地区土壤富硒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湿热条件下花岗岩类强烈化学风化和富集改造的结果,土壤富硒作用的实质是杂质元素从成土母质中大量活化并分离移出,从而使硒元素发生相对富集的过程。本文对珠三角沿海地区土壤硒富集规律的总结显示该地区硒资源具有巨大潜力,具有广阔的开发富硒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24.
基于"短板效应"改进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5—2014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并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9个行政区的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空间差异分析。研究表明:(1)以广东省为参照区,在研究时段内,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人口与经济承载状态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且随着时间超载程度愈发严重。(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9个行政区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5.
唐亦汉  陈晓宏  邓攀攀 《水文》2017,37(3):42-47
气候变化环境下三角洲感潮河段洪潮耦合条件改变。除高水位量级外,其集中期特征与变化规律也是体现三角洲洪水情势变异的重要因素。采用圆形分布法计算得到珠江三角洲16站的高水位集中日、集中度、高峰期的起止时间等集中期特征,并分析其多年变化规律。结果发现:(1)是否考虑水位量级对于由圆形分布法计算得到的水位集中性没有显著影响;(2)珠三角入口与口门站点的高水位集中期比网河站长;(3)入口与网河站的集中日相近,口门站集中日最迟;珠三角大部分站点的高水位集中日有延后倾向,而发生时间趋于集中稳定;(4)入口及口门站点的集中日波动性都高于网河区站,且珠三角集中日波动性有随时间推进而减小的趋势。研究结果为三角洲洪水情势变异分析提供了新角度,为珠江三角洲的高水位采样、频率分析及重现期设计值计算提供数据基础,并为区域防洪减灾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6.
根据1979—2010年珠江三角洲24个气象站的气温观测数据以及NCEP/NCAR R1地表气温再分析月资料,运用OMR(observation minus reanalysis)方法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年、季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过去32年珠三角大部分地区呈增温趋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的OMR趋势分别为0.22/10a、0.19℃/10a、0.23℃/10a,对珠三角地区观测气温增暖的贡献率分别为55.7%、41.7%、57.2%;四季OMR增温趋势冬季最大,夏秋季较小。城市化对区域平均最低气温的影响比对平均最高气温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7.
薛德升  林韬  黄耿志 《地理研究》2014,33(4):698-709
作为世界城市化发展中的普遍现象,非正规部门的形成发展一直是研究重点。以广州狮岭皮具产业为例,以非正规工厂和临时工为对象,研究了外向型制造业中非正规部门的形成发展机制。研究认为:正规企业为满足产品生产和降低成本的需求而采取的生产分包模式是非正规部门形成的根本因素;正规企业劳动保障的缺失与工人对自由轻松的工作方式的追求促使工人转入非正规工厂和临时工市场,推动了非正规部门的发展;当地宽松的管制环境为非正规部门的存在提供了可能。全球金融危机在短期内对非正规部门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研究支持了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是相互联系的关系,是产业经济发展中有利的组成要素。非正规部门不是劳动者进入正规部门的“跳板”,而是他们逃避正规经济过度剥削的“避难所”。最后讨论了有关非正规部门和非正规劳动者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8.
世界大都会区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世界255 个大都会区城际轨道交通样本,对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空间分布和网络特征进行了规律性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城际轨道交通规模与大都会区人口、用地、经济规模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多个回归模型;最后,应用于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其城际轨道交通的规模和布局进行预测。模型显示,世界大都会区城际轨道交通的规模与经济的相关程度最高,其次是人口和用地,而人均城际轨道规模与人均GDP和人口密度呈指数相关,其中,与人均GDP正相关,与人口密度负相关。应用模型得到,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的规划规模超前于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但低于人口发展水平。近期应重点建设广州、佛山、深圳、东莞4 个城市重要节点的城际轨道交通,构建广佛和广深两条走廊,并联系珠海、中山、肇庆、惠州、江门的中心城区,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放射状布局;远期则需要进一步加大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的线网密度,扩大线网的覆盖范围,并对外围的肇庆、惠州和江门适当增加联系的节点,最终形成网络状布局。  相似文献   
29.
珠江三角洲地区上更新统与全新统之间广泛发育1层杂色黏土,其成因多认为主要是由上更新统沉积物在末次冰盛期暴露于地表风化而成。对取自珠江三角洲3条钻孔(PRD09、PRD16和PRD17)的岩心样品分析表明,受风化作用的影响,其稀土元素含量和分异特征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杂色黏土层的稀土总量大大低于下伏沉积物,而在邻近风化层的下伏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却表现为明显富集,尤其是重稀土元素的富集。风化作用强度较大的PRD09孔和PRD17孔下伏沉积物中的稀土富集程度高于风化作用强度相对较小的PRD16孔。珠江三角洲在末次冰盛期时普遍发育的酸性介质条件,促进了风化层的稀土元素发生溶解和迁移。在风化过程中,由于轻、重稀土元素具有不同的溶解迁移能力和吸附能力,导致杂色黏土层的REE指标值(LREE/HREE、(La/Gd)N和(La/Yb)N)高于下伏沉积物。风化过程对Ce、Eu异常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十分明显,杂色黏土层的Ce、Eu异常值仅略低于下伏沉积物。  相似文献   
30.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前汛期强对流是由锋面系统引起,后汛期强对流则多由热力系统引起。利用2004—2006年探空资料计算的物理量,选取与强对流天气相关性好的大气温湿类(整层比湿积分IQ)、层结稳定度类(K指数)、动力类(潜在下冲气流指数MDPI)、热力动力综合类(瑞士第一雷暴指数SWISS00)作为指示因子,通过对各指数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得到珠三角地区前、后汛期的物理量指数的阈值,为进一步做好珠三角地区未来12小时强对流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