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秦岭太白山顶近千年来的环境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秦岭太白山中世纪温暖期主要为松林或松林灌丛与寒温针叶林交替;小冰期为亚高山草甸,灌丛与寒温针叶林交替。中世纪温暖期年龄温比今高0.5-2℃、降水量增加200mm左右。小冰期年均温比今低0.5-1℃,降水量与气温正相关。  相似文献   
22.
太白盆地黄土地层厚16m左右.发育有两层红褐色古土壤。化学分析与微结构鉴定表明该盆地黄土中的古土壤为FeO3与Al2O3迁移深度大但无聚集的棕壤.并已成为明显的风化无,发育时的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太白盆地黄土中CaCO3含量少,发育有淀积型的光性定向粘土.表明黄土地层发育时的降水量也在600mm以上。该盆地黄土地层发育在距今约20多万年前.指示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黄土搬运高度已超过2000m。微结构的观察还表明,光性定向粘土不仅可用于降水量的研究,也可用于指示温度的相对高低.  相似文献   
23.
中国典型地区岩溶水资源及其生态水文特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比较中国南北方岩溶水特性及其水资源。在中国南方主要岩溶地区,已知有3358条岩溶地下河系统,枯季流量有420×108m3/a,目前开发量只有8%~15%。而在中国北方岩溶地区主要形成平均流量在1~13m3/a、流域面积在几百至4000km2的近百个大的岩溶泉系统,其水资源开采量已达70%~80%。对一些典型中国岩溶生态水文特性,主要由6个方面,包括水环境、生态特性、母岩与土之间的特质、结构、生物—地质作用及孢粉等方面予以探讨。根据主要的生态条件和人工效应,对有关地质环境与石漠化予以评判。  相似文献   
24.
扎赍诺尔晚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生态类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区域表土孢粉工作,应用系统聚类分析,对应分析算法及孢粉分异度(H),均衡度(E)系数,对内蒙古扎赍诺尔剖面的孢粉植物群的相对丰度,物种多样性及均衡属于 研究,结果显示20kaBP以及区域孢粉植物群有7个类型,形成相应的7个生态类型,这些变化详细记录了冰消期及早,中全新世环境的波动。  相似文献   
25.
三门古湖沉积记录的环境变迁与黄河贯通东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晚新生代黄河中游地区发育一系列独立的湖盆, 其中三门湖盆发育了巨厚的三门系地层, 是研究黄河中游地质环境变迁的构造-气候旋回和黄河形成演化的理想之地. 对三门峡水库左岸山西省平陆境内黄底沟附近天然剖面沉积记录的磁性地层、孢粉、有机碳和碳酸盐含量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近5.0 MaBP以来的环境演化序列、区域构造活动和湖盆演化过程. 古三门湖盆沉积记录的气候变迁显示: 大约5.4 MaBP构造成盆, 3.6 MaBP构造运动之后, 湖泊扩张, 夏季风降水增加; 相当于黄土底界的2.60 MaBP左右并未出现气候的巨大转折, 奥杜维尔正向事件之后(约从1.77 MaBP开始)沉积记录中云冷杉出现, 气候转向偏冷; 1.2 MaBP构造运动造成上下三门系之间的轻度角度不整合; 黄土旺盛堆积时期(L15, L9, L6)古三门湖沉积记录显示冷湿的气候特征. 三门湖盆沉积记录的区域构造活动加强时段和青藏高原隆升的构造活动具有时间上的一致性. 沉积记录反映古三门湖水开始外流或三门峡部分切开的时代最早出现在0.41~0.35 MaBP, 黄河完全切穿三门峡、贯通东流入海的时代为0.15 MaBP, 标志现代意义上的黄河形成, 并对中下游地貌和环境演化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6.
华北平原东部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序列与气候分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童国榜  严富华 《地震地质》1991,13(3):259-268
本文应用图象识别方法,对华北平原东部地区(宝坻—濮阳)的五口井和一个剖面的孢粉资料进行了研究,将本区晚更新世晚期一全新世地层划分为五个孢粉组合带,七个孢粉组合亚带,共建九个孢粉植物群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根据植物生态特征,探讨了两万年以来的气候演变,确立了九个气候期,并发现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具有八次明显的降温及七次升温过程,存在着二千五百年及千年左右的波动周期  相似文献   
27.
银川盆地第四纪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依据盆地内7个钻孔的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及孢粉地层等资料,探讨了区域沉积旋回特征、盆地沉降的阶段性及植被、气候的变迁过程,查明布容正极性时中存在蒙戈、拉尚、布莱克及安比拉亚时。据此,建立了井下地层单元:上更新统惠农组及全新统西大滩组,并对下更新统银川组、中更新统贺兰组做了补充、修订。  相似文献   
28.
青海柴达木盆地西部上新世以来的地质环境与成盐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大浪滩及察汗斯拉图地区的上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物及其孢粉化石的研究,结合古地磁、同位素年代测定,建立了九个孢粉带、九个植被演变期、三十次气候波动及三个成盐阶段。分析了本区主要成盐时期的古气候特征。 第四纪下限位于Ⅲ/Ⅱ孢粉带之间,对应于古地磁的M/G界面。中更新世底界位于Ⅵ/Ⅴ孢粉带之间,对应于古地磁的B/M界面。晚更新世底界位于Ⅷ/Ⅶ孢粉带之间,铀系测年为距今15—17万年。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阳原西堡剖面的孢粉分析,得到16000年以来该地区植被与环境发展的历史。约16000~11000aBP期间,植被是以蒿和藜为主的干旱草原景观,气候寒冷而干燥;约11000~9000aBP期间,植被有一定的增长,气候变得温凉稍湿;约9000~4800aBP期间,气温上升湿度下降,植被呈现疏林草原景观;距今4800aBP以来,植被虽然仍以草原为主,但低花粉浓度指示环境条件又趋于恶劣,气候进一步向暖干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0.
山西大同地区0.8Ma以来植物群及古气候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山西大同地区黑山南四沟剖面、东水头剖面及小北庄剖面的孢粉资料,对该区0.8Ma以来的自然环境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该时期植被经历了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4个发展阶段,与其相对应的气候变化有3个气候旋回,9个亚旋回,各气候旋回都是以冷干开始,温湿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