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01.
基于GIS的巢湖流域考古信息系统研究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巢湖流域的考古地理信息系统",为考古发掘、研究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种数字化的手段与方法。建立了考古信息系统的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并详细地介绍了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空间查询与检索、空间模拟与分析、知识获取与空间决策支持等主要功能及其研究与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2.
本研究采用色谱质谱(GC-MS)和色谱-同位素质谱(GC-IRMS)方法,对珠江口盆地Site4B沉积物中脂肪醇分子化合物分布以及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链脂肪醇碳优势指数(CPIC26—34:9.41—24.56)、平均碳链长度(ACLC26—34:28.85—29.99)以及n C26—n C30脂肪醇平均碳同位素组成(?29.13‰±0.87‰、?32.98‰±1.28‰和?32.73‰±1.61‰)均揭示了n C26—n C34脂肪醇属于陆源高等植物来源,n C16—n C20和n C24脂肪醇较正的碳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化合物的海洋细菌来源,而n C22脂肪醇偏负的碳同位素特征(平均?33.26‰±1.51‰)反映了化学自养细菌来源。Site4B沉积物中的陆源输入主要来自南海周边河流,从12.7ka BP至今的沉积时期(0—80cm,文中深度均为埋深)和末次冰盛期(102—120cm),其陆源输入主要来自台湾岛河流,而在19.3—12.7ka BP沉积时期(80—102cm)和更新世沉积时期(120—300cm),台湾岛、吕宋岛和珠江口河流的陆源贡献普遍较低。Site4B沉积物中的海洋生产力主要来自海洋微生物输入的贡献,并主要受到海水温差影响;其中在35—150cm层位,海洋输入和南海暖流的强弱带来的海水温度的高低有关,而在150—300cm层位,则主要和冰期-间冰期的冷暖气候带来的海水温差有关。  相似文献   
203.
由于重金属镉离子的吸附性能较差、毒性大,因此,寻找镉离子的高效吸附材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开展巯基硅烷对高岭石的嫁接改性研究,经红外光谱测试证实,成功将巯基引入到高岭石表面。同时,硅烷改性对高岭石晶体结构没有产生影响。通过批量实验考察了高岭石和巯基硅烷改性高岭石(K-SH)对Cd(Ⅱ)的吸附特征,主要探讨了p H值、时间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矿物对Cd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方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并估算的K-SH的最大吸附量是4.375 mg/g,比高岭石的大近20倍。改性高岭石表面嫁接了巯基后,可为高岭石吸附Cd(Ⅱ)提供大量的新吸附位点,通过配位复合作用显著提高对镉离子的吸附固定能力。因此,巯基硅烷改性高岭石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土壤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04.
为了研究巷道开挖过程中爆破动荷载对巷道围岩体的累积损伤,运用RSM-SY5智能型声波仪测试巷道围岩体的岩体声波速度。结合理论推导,分析多次爆破震动对巷道围岩体的累积损伤。结果表明,第一次爆破对巷道围岩体的影响最大,多次爆破震动的累积损伤作用仅增加围岩体的破碎程度,并没有扩大巷道围岩体的损伤范围。巷道围岩体的松动圈是由多次爆破累积损伤造成的,且对巷道顶板的累积损伤程度大于巷道两帮的累积损伤。根据巷道围岩体的累积损伤程度,巷道顶板围岩体的1.5 m范围内为开挖引起的围岩体破碎带,1.75~2.5 m为巷道围岩体裂隙带,2.75 m以外的岩体为开挖扰动带和原岩区。此研究为巷道开挖过程中控制巷道的稳定性和巷道支护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5.
耦合碳、硫同位素及其它地球化学指征研究海底甲烷渗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ethane seepage is the signal of the deep hydrocarbon reservoir. The determination of seepage is significant to the exploration of petroleum, gas and gas hydrate. The seepage habits microbial and macrofaunal life which is fueled by the hydrocarbons, the metabolic byproducts facilitate the precipitation of authigenic minerals. The study of methane seepage is also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oceanographic condition and local ecosystem. The seepage could be active or quiescent at different times. The geophysical surveys and the geochemical determinations reveal the existence of seepage. Among these methods, only geochemical determination could expose message of the dormant seepages. The active seepage demonstrates high porewater methane concentration with rapid SO_4~(2–) depleted, low H_2S and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 higher rates of sulfate reduction(SR) and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 The quiescent seepage typically develops authigenic carbonates with specific biomarkers, with extremely depleted ~13C in gas, DIC and carbonates and with enriched ~34S sulfate and depleted ~34S pyrite. The origin of methane, minerals precipitation, the scenario of seepage and the possible method of immigration could be determin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solutes concentration,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isotopic fractionation of carbon, sulfur. Numerical models with the integrated results provide useful insight into the nature and intensity of methane seepage occurring in the sediment and paleooceanographic conditions. Unfortunately, the intensive investigation of a specific area with dormant seep is still limit. Most seepage and modeling studies are site-specific and little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extrapolate the results to larger scales. Further research is thus needed to fost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thane seepage.  相似文献   
206.
提出了平面连通巷道的分层建模解决方案:对巷道中心线进行求交点、打断操作,建立结点-路径网络拓扑图;根据外层路径优先搜索原则,提取图中所有的"闭环",获取各中心线断面数据;对闭环的边界路径进行偏移、连接操作,生成分层轮廓线;对相邻轮廓线和顶、底轮廓线分别实现巷道体的网格三角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充分利用结点-路径的拓扑关系以及各中心线的断面信息,实现简单,适用于同一中段中心线任意复杂情况下的连通巷道实体建模。  相似文献   
207.
海产经济贝类壳色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产贝类的贝壳颜色是一个对生产、育种有重要意义的可遗传性状.滨螺、海湾扇贝、皱纹盘鲍、牡蛎、蛤类及珍珠贝等贝类的壳色多态性的遗传研究及壳色选择育种的角度综述了目前海产贝类壳色性状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壳色多态性在育种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开展壳色遗传机制和选择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8.
生态安全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因此量化区域生态风险能够有效地对高风险地区进行防范,同时更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InVEST模型测算黄河三角洲区域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生态系统碳存储、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物理量,根据测算结果构建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生态风险进行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弱化,在建设用地、水域等区域最为明显。2)1990—2020年黄河三角洲区域碳存储整体呈现内陆高沿海低的空间格局,生境质量空间波动范围增大,土壤保持能力降低。3)黄河三角洲区域生态风险有上升趋势。沿海水域及建设用地区域受风险概率较大,而林草地等植被覆盖区域生态风险低。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