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426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东海北部黑潮区浮游动物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及其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变化的重要影响,浮游动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成为现代海洋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1].  相似文献   
32.
INTRODUCTIONTheSCSisthelargestmarginseainthewestoftheNorthPacificOcean .Theprevailingwindinwinterisnortheast,whileinsummeritissouthwest .Itisstilluncertainthathowthecirculationandtemperature -salinityfieldassociatewiththemonsoonforcingandaccompanywithseveralkindsofvariationsbeforeorafterthesummermonsoonburst .DuringSECMEXin 1 998,twointensiveobservationperiods (IOP)havebeencarriedoutntheSCS (Fig 1 ) :IOP1 ,from 1 0Aprilto 5May ;IOP2 ,from 1 2JunetoJuly 6 ,inordertounderstandthe…  相似文献   
33.
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在东海黑潮流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现有的几种海流计算方法,根据与P矢量法相同的动力特性和内在假设,对海流计算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易扩展、适用范围广的新方法: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利用1989年4月以来的"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6个航次的CTD资料,对东海黑潮流区域应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进行了海流计算.通过与船载ADCP实测结果比较表明,非线性共轭梯度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4.
黑潮和中国近海环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伍伯瑜 《台湾海峡》1991,10(1):25-32
本文根据历史资料总结和讨论了黑潮对中国近海环流影响的基本结果,指出经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和沿台湾海峡向北运动的黑潮分支,其年际变化明显,并认为该黑潮分支的运动状况对中国近海特别是南海和东海南部的中、下层环流影响显著,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5.
Eddy Shedding from the Kuroshio Bend at Luzon Strait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TOPEX/POSEDIENT-ERS satellite altimeter data along with the mean state from the Parallel Ocean Climate Model result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Kuroshio intrusion and eddy shedding at Luzon Strait during 1992–2001. The Kuroshio penetrates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forms a bend. The Kuroshio bend varies with time, periodically shedding anticyclonic eddies. Criteria of eddy shedding are identified: 1) When the shedding event occurs, there are usually two centers of high Sea Surface Height (SSH) together with negative geostrophic vorticity in the Kuroshio Bend (KB) area. 2) Between the two centers of high SSH there usually exists positive geostrophic vorticity. These criteria have be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eddy shedding times and locations. The most frequent eddy shedding intervals are 70, 80 and 90 days. In both the winter and summer monsoon period, the most frequent locations are 119.5°E and 120°E, which means that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eddy shedding location is unclear.  相似文献   
36.
黑潮延伸区的海平面异常和中尺度涡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3~2004年卫星高度计TP/Jason-1和 ERS/ENVISAT提供的海平面异常(SLA)融合数据,分析了黑潮延伸区12年来的平均海平面异常的变化特征及中尺度涡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黑潮延伸区海平面异常(SLA)呈递增趋势,年平均上升率为8.89mm/a,显著性周期是1年、0.5年和6年;黑潮延伸区的海平面异常和海表面温度异常的低频分量与Nino3指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说明,黑潮延伸区的海平面变化和海表面温度与厄尔尼诺事件密切相关,都受到黑潮变化的密切影响.在日本东部的黑潮延伸区,中尺度涡自东向西移动,寿命约为1年,移动速度大约是10经度/年.气旋涡和反气旋涡的面积呈现几乎同步增减的规律,均呈年周期变化,上半年少,下半年多.在1997~1998年,黑潮延伸区内中尺度涡的面积显著减小,并且正好对应于Nino3指数极大值出现的年份.因此,黑潮延伸区内中尺度涡的数量和强度也与厄尔尼诺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Argos漂流浮标的若干观测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表层漂流浮标是一种利用Argos卫星系统定位与传送数据的海洋观测设备,它可以利用Lagrangian法则连续观测表层海流及表层水温。文章利用近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投放的部分卫星跟踪表层漂流浮标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观测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及其漂移路径上的温度变化,得出以下结果。(1)由浮标的漂移轨迹看出,黑潮表层流路年际变异相当大。(2)2003年1月,黑潮表层水有入侵南海的趋势,似无西北太平洋表层水深入南海的迹象;夏季南海表层水由南海流出经吕宋海峡汇入黑潮主干。(3)秋季台湾东北海区存在一个强反气旋涡,空间尺度约270km。(4)黑潮主干在秋末冬初经过东海时明显呈弯曲流动,并形成许多小尺度的气旋式涡。(5)在九州西南海域,黑潮表层流并无分支北上进入对马暖流区。(6)2003年春季,黑潮在日本以南的弯曲不明显,并伴随有冷、暖涡产生,暖涡的强度和空间尺度都要比冷涡大得多。(7)由漂流浮标观测得到的的表层海水的温度分布明显呈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在浮标漂移路径呈反气旋或气旋式转动的区域,表层水温对应出现高或低温区;但出现在台湾以东的低温区则与此时期的台风过境有关。  相似文献   
38.
根据中、日合作黑潮调查研究期间(1987-1993年)在九州西侧海域获得的水文资料,计算了129°E断面的地转流速和流量。着重提出129°E断面北侧存在一支较稳定的西向流;分析这支西向流的去向,指出它是向对马暖流输送黑潮水的重要途径;给出了这支西向流及黑潮通过该断面的流速、流轴、流幅及流量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9.
本文利用卫星高度计数据和分析数据,并结合同时期现场深水潜标的流速观测数据,研究了超强台风泰利过境前后台湾东北附近海域流场、位势密度场、位势涡度场以及黑潮入侵东海陆架强度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泰利台风通过改变台湾东北陆坡附近海域的流场、位势密度场,显著地削弱(增强)了西段(东段)陆坡附近的位势涡度梯度,从而使得西段(东段)陆坡黑潮入侵东海陆架的强度显著增强(减弱)。此外,本文还区分了台湾东北西部陆坡附近表层的跨陆坡“上凸型”位势涡度分布与次表层的跨陆坡“下凹型”位势涡度分布,并认为次表层的跨陆坡“下凹型”位势涡度分布也应作为台湾东北西部陆坡附近“位势涡度障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大气中的台风过程对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陆架产生显著影响的关键过程及机制,相关结论可为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陆架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0.
A method to extract geostrophic current in the daily mean HF radar data in the Kuroshio upstream region is established by comparison with geostrophic velocity determined from the along-track altimetry data. The estimated Ekman current in the HF velocity is 1.2% (1.5%) and 48° (38°)-clockwise rot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daily mean wind in (outside) the Kuroshio. Furthermore, additional temporal smoothing is found necessary to remove residual ageostrophic currents such as the inertial oscillation. After removal of the ageostrophic components, the HF geostrophic velocity agrees well with that from the altimetry data with rms difference 0.14 (0.12) m/s in (outside) the Kurosh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