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风化成壤对原始粉尘粒度组成的改造证据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对现代粉尘、黄土、古土壤、红粘土全样和对应石英样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现代粉尘和对应石英样的粒度组成最为相似,而其它经历了风化成壤改造后的全样,粒度组成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以古土壤和红粘土样尤为显著。全样和石英样品的平均粒径比值变化,反映了原始粉尘经风化成壤改造而细化的程度,可能与夏季风强度关系密切。灵台剖面L6以来的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全样和石英样平均粒径及其比值变化对比表明,在冰期-间冰期旋回时间尺度上,全样和石英样平均粒径记录的冬季风变化特征类似,但在千年时间尺度上,平均粒径比值和石英样的平均粒径变化则揭示出东亚季风具有更高频次的变率特征。  相似文献   
32.
菲律宾海是典型风尘汇聚区,菲律宾海远离吕宋岛的深海沉积物是重建构造尺度亚洲风尘演化历史的良好载体。选取菲律宾海盆XT4孔沉积物开展了黏土矿物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明确该孔黏土矿物来源的基础上,探讨了晚上新世以来亚洲风尘的演化历史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菲律宾海盆XT4孔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平均含量为39%,蒙脱石含量次之,平均为28%,绿泥石平均含量为18%,高岭石平均含量为15%。XT4孔黏土矿物组成符合亚洲大陆风尘与周边火山岛弧的二端元混合模型特征,其中蒙脱石主要为周边火山岛弧物质贡献,而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主要是亚洲风尘贡献。晚上新世以来XT4孔的伊利石/蒙脱石比值表现为阶段性变化,主要反映了北半球高纬冰川的扩张导致亚洲中纬度地区干旱化加剧。此外,东亚夏季风降雨强弱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也是源区风尘释放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本文结果初步揭示了晚上新世以来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环境演化历程,有助于深入理解多圈层相互作用下的风尘循环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效应。  相似文献   
33.
风尘堆积的物源研究对于揭示物源区的环境演化状况、重建古风场强度和古大气环流格局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长江下游地区下蜀土的物质来源问题仍然存在争议。为了解决这一争议问题,本文以南京泰山新村下蜀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对南京下蜀土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Nd同位素进行测试,并与黄土高原同期黄土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对长江下游下蜀土的物源指示意义。南京下蜀土与北方黄土具有相似的常、微量元素UCC标准化曲线和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但是它的Zr、Hf含量较高,Tl、Pb含量较低,且具有较高的SiO2/Al2O3、TiO2/Al2O3、Nb/Ta和GdN/YbN,较低的SiO2/TiO2、Zr/Hf、Y/Ho、Lu/Hf和εNd(0)值,说明南京下蜀土的物质来源明显有别于黄土高原黄土。南京下蜀土与长江中游下蜀土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有较多的相似性,指示其物质来源与中游下蜀土的物质来源相似,主要来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松散沉积物。  相似文献   
34.
粤琼“老红砂”的岩矿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华  梁致荣 《热带地理》1997,17(3):253-259
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室内岩矿和沉积学分析,热释光测年分析等,认为粤琼等四纪老红砂为晚更新世晚期海岸风沙作用的产物,其物质来源于邻近的海滩砂,后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下风化,造成Si,K,Na等元素的淋失和Fe,Al的富集。  相似文献   
35.
镇江下蜀黄土粒度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根据具有代表性的镇江大港剖面的粒度分析结果探讨了下蜀黄土的成因。结果表明:镇江下蜀黄土主要由<50μm细颗粒物质组成,>50μm的砂粒贫乏,平均含量仅占4.18%;50-10μm粗粉砂含量为49.36%,为众数粒组;10-5μm的细粉砂平均含量为18.02%;<5μm的粘粒含量为28.44%。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呈标准的二段工,频率分布曲线为单峰,粒度参数具有高度一致性特征。粒度分析证实,镇江下蜀黄土与北方黄土一样同是大气粉尘堆积物。我国自西北向东南沿主风方向呈带状排列的砂黄土带(柴达木黄土)、典型黄土带(黄土高原黄土)、粘黄土带(山东黄土)、细粘黄土带(宁镇下蜀黄土)共同构成了我国独特的第四纪风尘堆积空间分布延伸序列,它们是在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气-地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地质统一体。  相似文献   
36.
辽西金羊盆地南部陆相红层土城子组较为发育,其沉积物具明显旋回性。根据岩石组合、结构、构造、沉积相及环境变化等分析,土城子组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一个Ⅱ级旋回层序、两个Ⅲ级旋回层序、五个Ⅳ级旋回层序、十六个Ⅴ级旋回层序及若干个Ⅵ级旋回层序。在区域构造作用下,金羊盆地在土城子期经历了两次湖扩张→湖萎缩过程,分别对应下部的冲积扇→干化湖和上部的冲积扇→风成沙漠→河流环境。  相似文献   
37.
根据野外调查、土层厚度测定、室内粒度分析、CaCO3含量分析和微结构鉴定资料,研究了西安地区约8500aBP来气候变化与风尘堆积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与末次间冰期第1阶段气候相比具有频繁变化和变异特点;3100aBP以来风尘堆积与沙尘暴活动比75~10kaBP之间的末次冰期还要强,风尘堆积与沙尘暴活动强的原因主要是气候的变干。全新世黄土发育条件分析表明,黄土高原的黄土可以发育在冰期,也可以发育在与现代气候相近的间冰期,可以发育在冬季风占优势的气候条件下,也可以发育在冬、夏季风活动强度相近的条件下。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为预测未来长期气候变化带来了不确定性,深入研究全新世气候变异特点对预测未来长期气候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黄河上游玛曲地区风沙地貌的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玛曲草原是著名的高原牧场,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通过卫星影像分析和实地观测数据,对其风沙地貌进行分类,以期为沙化草地治理提供参考。玛曲沙化草地的风沙地貌可分为4级17类。横向沙丘(新月形沙丘)主要分布在河岸和黄河的一级或二级阶地上,单个的新月形沙丘最大高度可达12 m, 64%的新月形沙丘迎风坡走向与当地起沙风向一致。分布在古河道或古三角洲的流动和半流动纵向沙丘(沙垄)高度小于3 m,51%的沙垄走向与当地起沙风向相同。低山上的沙垄和沙片出现在山顶或其阳坡,地形过渡带形成风蚀坎。风蚀洼地与固定和半固定沙地伴生,60%左右的风蚀洼地横切面为不规则椭圆和马蹄形;其深度与长轴呈正比例函数关系。古(现代)沉积物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大风、冻融、土层的岩性差异、脆弱的植被、人类过渡干扰和微地形促成了玛曲草地沙化和风沙地貌分异。通过对风沙地貌分类、分析,提出了以保护草皮免受破坏,为防止玛曲草地沙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9.
新疆西昆仑地区干旱荒漠景观区域化探方法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西昆仑地区地处中国风成沙的沉降区,与其它区相比较,风成沙粒级偏细。风成沙中主要颗粒成分为石英长石,但偏粗粒级混有一定比例近源岩屑;细粒级云母和暗色矿物颗粒增多,导致风成沙各粒级元素含量人布从粗粒至细粒级呈两头偏高,中间偏低的趋势。该区水系中普遍见风成沙掺入,水系沉积物从粗至细粒级石英长石颗粒逐渐增多,岩屑颗粒逐渐减少,石英长石主要来自风成沙。水系沉积物中,元素含量以80目级为界出现明显差异,-80目粒级元素含量明显受到风成沙干扰。因此,在该区开展区域化探采样粒级应为-10-+80目粒级。奥依且克地区-10-+80目和-80目两种粒级试点测量结果,表明-10-+80目粒级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0.
本文用末次冰期北美大冰盖南缘的风尘堆积记录来重建末次盛冰期的亚极地环境变化.磁化率、有机碳含量和潜育化程度的资料表明,末次盛冰期的前期(约21000~15000aB P.)植被覆盖较差,而后期(15000~10000aB.P.)植被覆盖较好,15 000aB.P.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磁化率曲线显示了大约1000a的氧化-还原周期.这种大约1000a的环境变化周期很可能由低纬地区的海洋和大气的扰动所驱动,这种扰动的能量通过北美大冰盖及时地传递到北大西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