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31.
城市地面沉降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地面沉降是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沉降规模扩大,危害加剧,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地面沉降概况,对地面沉降的成因、危害、机制、数学模拟、监测、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并指出,建设工程性地面沉降,孔隙水运移机制、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模型耦合、地面沉降生态-经济-社会影响评估、地下水采灌优化设计、地面沉降系统防治、地面变形高精度监测、城市化建设与地面沉降的相互关系等,是今后城市地面沉降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2.
阳离子交换系数及其在地下水Pb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计算了地下水中常见阳离子与被吸附Pb^2+的交换系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际地下水水质资料计算了天津市浅层地下水含水介质吸附最离子的当量分数,并利用吸附Pb^2 的当量分数估算了含水介质吸附Pb^2+的量及地下咸水中Pb^2 的浓度的增大量。  相似文献   
33.
城市虚拟现实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虚拟城市是3维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前沿领域。该文对在微机上如何建立虚拟城市作了初步探讨,把建立虚拟城市的方法分为3维真实场景建模,海量数据环境下的场景漫游以及确定任意时刻声音文件的调入时机三个部分,重点介绍了控制三维场景漫游,自适应层次细节模型,简单碰撞检测的实现方法,并提出了采用泰森模型调用声音文件的新思路,最后给出在VC 开发环境下用OpenGL建立虚拟城市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4.
该文分析光纤接入网规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及其性质 ,提出整合运用GIS技术和ES技术来建立智能型光纤接入网规划系统的思想。根据OAN规划的实际需要 ,定义IPSOAN的具体功能 ,探讨了智能型光纤接入网系统实现的关键算法 ,以VC集成开发环境和MapInfoGIS组件—MapX为开发平台 ,研讨IPSOAN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以北京侏罗纪煤田为例详细研究了岩浆活动对聚煤作用的影响。聚煤前、聚煤过程中和聚煤后的岩浆活动对煤系的形成和保存都有影响:煤系形成前和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活动通过控制成煤盆地的基底地形和成煤盆地的水深来影响聚煤作用;煤系形成后的岩浆侵入,使煤系变质并破坏煤层。  相似文献   
36.
我国城市地裂缝灾害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20世纪中期以来地裂缝在我国许多城市开始出现,已成为一种区域性的重要地质灾害,严重危及城市建设与人民生活。文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地裂缝灾害的分布特征,总结出地裂缝具有成带性、不可抗拒性、方向性和周期性的灾害特点。以我国比较典型的新构造活动区域-汾渭地堑内的地裂缝为例,从构造活动和地下水开采影响方面分析了地裂缝形成机理,针对地裂缝产生的不同原因,提出了建筑物加固和减少地下水开采等控制及减轻地裂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7.
支导线网在矿山测量中普遍存在,但用程序自动寻找其计算路径比较复杂。从支导线网的拓扑关系出发,结合数据结构“树”的概念,采用先根遍历递归方式介绍寻找支导线网的计算路径算法,并采用Visual C 编程语言加以阐述与实现。  相似文献   
3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地裂缝危险性评价系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地裂缝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存在, 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与人工神经网络 (ANN)耦合技术建立了地裂缝灾情非线性模拟评价系统。作者在分析地裂缝灾害成因的基础上,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建立了构造、地下水开采、地层和地貌 4个地学信息专题层图;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 (ANN)这一以工程技术手段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技术系统, 建立了地裂缝灾害危险性非线性模拟评价模型, 开发研制了危险性评价系统, 进而对榆次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进行了非线性模拟评价, 将研究区按危险性系数进行了分区, 为榆次城建、环保和国土规划等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淮南市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预测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岳梅 《地下水》2002,24(2):77-78
浅层地下水极易受到污染,用水动力弥散理论模拟浅层地下水中可溶物质弥散运移时,其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建立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化模型,定量预测地下水中污染物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0.
本文通过研究古潜山地下水化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结合地质构造史,提出了古潜山地下水在时间上经历了6个水文地质期的演化,在空间上受控于盆地外围燕山、鲁西山区大气降水的输入补给,并发展成为具有渗入起源的溶滤水。并从时空上论证了现代水化学场是以稀释淡化、反向变质为主,并辅以浓缩盐化、正向变质两种格局形成演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