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32.
21世纪初, 在中国西南及周边地区(本文称为“泛西南”)开始出现大面积的加卸载响应比(以下简称LURR)异常, 根据LURR异常演化, 我们于2008年首次提出该地区正在孕育着“超大地震”。 追踪研究结果显示, 孕震积分It于2012年7月达到峰值。 根据LURR与量纲分析方法结合得到的预测地震时空强的新方法, 我们预测: 2015年7月前后(±25月), 在“泛西南”地区将发生8级左右“超大地震”。 我们在2014年参加的两次会议上交流了这一预测结果,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强震发生在预测范围内。 尼泊尔MS8.1地震后, “泛西南”地区的加卸载响应比大尺度异常不仅没有消退, 反而更加增强。 It于2015年7月达到新峰值, 超过了尼泊尔地震前的水平, 因此, “泛西南”地区可能仍面临非常严重的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33.
为了充分地发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作用,选取北镇市进行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中植被覆盖的对比分析,找出二者的差异性并分析原因,验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适用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34.
通过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整合国家、省、市各级节点的数据资源,提高天地图·辽宁数据的现势性、精细性和全面性,全面丰富数据内容,拓展天地图辽宁的应用,把天地图辽宁打造成为辽宁省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平台,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高效、标准的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35.
以数字鞍山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论述数字城市建设的目标、内容、架构、建设成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
2010年和2011年在鸭绿江西水道和西岸潮间带共采集4根柱状样,通过对2mPb测年、粒度、总有机碳、重金属元素等多指标综合分析,探讨了:(1)鸭绿江河口西水道和西岸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垂向分布及其来源:(2)重金属分布的粒度控制作用:(3)不同时期的粒度和重金属分布变化及其对流域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f1)Cu和zn可能来源于有机质降解的内源释放:Cr和Ni表征了岩石风化剥蚀形成陆源碎屑的自然来源:Cd和Pb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2)除西岸潮间带的Cd和Pb含量可能部分受来源影响外,研究区的粒度效应是控制鸭绿江地区重金属含量分布的最主要因素。(3)粒度变化与流域演变密切相关,重金属含量对流域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明显,大致以1940年、1970年、1995年为界分为四个沉积阶段:1940年以前,自然演变对鸭绿江河口西岸潮间带的重金属分布控制明显,而1940年来至今,人类活动的控制作用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37.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航运交通要道,三峡大坝建成后,三峡库区长约360 km的河道水位大幅抬升,原航道两岸港口码头均被淹没。在三峡库区现状岸线环境及水库水位动态调蓄条件下,开发拓展新的岸线港口码头的适宜建设区域,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基于混合评价单元,选取了地形地貌、区域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交通区位条件和生态敏感性5大类因素共14个评价因子,采用改进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宜昌至万州段干流岸线港口建设场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 (1)适宜区占13.81%,较适宜区占25.80%,较不适宜区占31.38%,不适宜区占29.01%; (2)北岸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夷陵区乐天溪镇和太平溪镇,云阳县双江镇和万州城区上、下游一带; 南岸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秭归县茅坪镇,奉节县城南岸和万州城区南岸上、下游一带。研究评价结果对今后长江宜昌至万州段干流岸线港口资源开发选址具有一定的科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冻结层的存在使得寒区有着与非寒区差别明显的水文循环过程,土壤冻融规律、水热盐运移、融雪水入渗等已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 寒区低温条件下冻融土壤持水性质与非冻融土壤不同,其包气带冻结层往往具有弱透水性、蓄水保墒和隔热减渗的作用,使得寒区春季冻结层土壤的墒情较高. 以冻融土壤和非冻融土壤墒情对比监测为基础,选取地表以下100 c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在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设置冻融和非冻融对比监测试验场,同时段、同频率、同埋深(间隔 20 cm土层)进行土壤结构、水热及环境参数监测. 通过对比分析了不同埋深不同冻融阶段的墒情参数,量化了低温冻融条件下土壤墒情较非冻融土壤的高出部分,最后对冻土保墒的机理进行探讨与分析. 结果表明:冻结条件下土壤水分重新分布,在土水势的作用下由非冻结区向冻结区迁移. 初冻期地表土壤墒情达到最大,冻结期土壤最大墒情值随冻结锋面迁移分别在20、40、60 cm处达到最大,稳定冻结期和融化初期在80 cm处达到最大;土壤最大墒情值一般在冻结锋面前沿的10~20 cm处,较好地保持了土壤水分. 无论是从空间(不同埋深)还是时间(不同冻融阶段)角度分析,冻融土壤含水率均大于非冻融土壤,二者含水率的差值随埋深和冻融阶段的推移而加大,在稳定冻结期80 cm处达到最大,差值量可达6.4%~7.8%.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对采自鸭绿江中游水丰水库水深40 m处的柱状样进行了测年分析,同时检测了相应深度的粒度和重金属浓度。通过对多项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1939年以来水丰水库8种重金属沉积记录具有4个阶段,分别对应1939—1951年受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影响的阶段;1951—1979年经济缓慢恢复的阶段;1979—1994年经济快速发展及环境问题较突出的阶段;1994—2018年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发展的阶段。对各重金属的物源追踪的结果是:Cd和Hg主要是自然源;Ni、Pb、Cu、As受到农业活动影响,但仍以自然源为主;Cr主要来自加工业,Zn主要来自采矿业,均以人为活动占主导。用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进行了污染评价:总体污染程度不高,只是Zn有轻微污染,但因沉积物与水体有物质交换,需引起重视。本研究填补了鸭绿江流域中、上游重金属污染研究的空白,也为人口相对稀少的边境区域的重金属沉积、溯源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