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月  吕晓健  田勤俭 《地震》2016,36(2):94-104
本文基于“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egion-Time-Length algorithm)回顾性检验了1976年以来发生在川滇地区的6个MS7.0以上和23个MS6.0~6.9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变化。MS7.0以上强震前,5例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异常,仅1例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MS6.0~6.9地震前,12例检测到平静,11例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以上异常大部分出现于震前0.5~2.5a,持续0.5~2a。另外,发生在云南普洱地区的4个MS6.0以上地震震前都检测到平静异常;发生在北纬22.7°~31.0°N,99.6°~102.5°E范围内的17个地震,13例于震前检测到平静异常。以上研究对更好地认识川滇地区地震孕育过程和发震前兆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鸭绿江河口地区沉积物的粒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比鸭绿江河口不同地区柱状样的粒度参数及敏感组分变化规律,分析了河口不同地区沉积动力环境和沉积特征的差异;结合代表性柱状样的210Pb测年,分析了柱状样在不同时期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沉积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西水道主要受潮流作用而含有泥沙互层,粒度参数变化小;西岸潮滩受潮流和波浪作用含有贝壳碎屑,并在顶部出现粗化层。近几十年来,鸭绿江河口地区沉积特征的变化主要由于人类活动对水沙入海通量的影响:1941年以前柱状样的波动沉积特征反映了河流山溪性特征;1941—1970(1980)年随水沙入海通量减少而呈现砂含量降低、粉砂增加的特征;1970(1980)—1990年由于水沙入海通量变化较小,而呈现沉积物组成和敏感组分保持稳定的特征;但1990年后随水沙入海通量的进一步降低,邻近河口区域的沉积物出现明显的粗化。  相似文献   
13.
量纲分析应用于地震预测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卸载响应比(LURR)的基本思路是希望能够通过刻画震源区介质的损伤程度,反映地震孕育的进程,从而预测地震.近30年来,很多人对加卸载响应比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加卸载响应比在地震预测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异常区与地震发生的位置有较好的对应性,但是预测效果仍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实际预测中对当地的地球物理情况考虑的不够.本文采用量纲分析与加卸载响应比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当地的地球物理情况,例如剪应变率和平均地震波能量等因素的影响.文中选取1970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34个震例资料,通过分析得到了与发震震级和时间相关的无量纲量π1和π3,根据对实际数据的拟合,π1和π3均与震级成指数关系.在应用于地震预测实践时,首先根据LURR空间扫描结果选取异常区,然后确定异常区的地球物理参数,通过π1确定震级M,再由π3确定发震时间T.  相似文献   
14.
鸭绿江口及邻近浅海碎屑矿物特征与物源辨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岩  刘月  李富祥  刘敬伟  张亮  高建华 《地理研究》2010,29(11):1950-1960
通过分析鸭绿江口及邻近浅海表层沉积物的碎屑矿物特征,讨论了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碎屑矿物的沿程变化、指示性矿物、特征指数方面的差异及其示踪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口与邻近浅海的沉积物可能来自于不同的物源区;西水道的沉积保留了较多的鸭绿江历史沉积的特点;中水道沉积与现代河流相近;辽东浅滩的沉积物质来源以河流为主,兼有来自浅海的物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交易费用的旅游回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微观经济学理论,对旅游业回扣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旅游回扣存在主要是由于旅游作为一个特殊产品的产权界定困难,制度变迁成本高,利益相关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等。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依据鸭绿江口主汊道采集的K1和K12柱状样,进行了常量元素的富集特征、相关系数、主成分分析及含量与特征参数垂向分布的讨论。研究表明:鸭绿江口属于涨潮三角洲,纳潮海湾泥质堆积区快速沉积的时间始于1960年。主汊道的沉积物具有多源性,K12柱状样受粒度控制显著,陆源碎屑为主;K1柱状样受粒度控制不显著,受海洋作用的影响较大。主汊道的沉积记录以1978年为界,分为上下2个沉积单元。主汊道的沉积物受到河口区水动力的强烈改造,与物源区的沉积物相比已经产生了很多的分异和变化。该研究通过对鸭绿江口主汊道常量元素沉积记录的分析,发现了近百年来该区域地貌演变和发育的规律,有效补充了鸭绿江口新生陆地形成过程的全貌。  相似文献   
18.
人地系统耦合框架下的生态系统服务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生态系统服务是连接自然环境与人类福祉的桥梁,是人地系统耦合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在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与人地系统耦合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因素、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流动与需求等研究前沿,提出了未来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研究结论认为:①国际生态系统服务模型发展迅速,SAORES模型是中国生态系统服务模型优化与参数本地化的突出代表;②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具有相对复杂的时空尺度,权衡分析的前提是辨析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服务的作用机制;③自然因素是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布的基础,土地利用能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社会经济因素会导致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差异;④为明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耦合关系,需进一步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流的运移路径;⑤未来生态系统服务研究需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征和机制分析、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流动与需求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评价集成与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与人地系统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与大数据集成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努力探索地震活动性定量化前兆的检测方法,针对Region-Time-Length(RTL)算法在空间异常分析中的不足,根据新提出的综合衡量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物理参数——RTL面积分(I_(RTL)),定量分析了2014年鲁甸M_S6.5地震前地震活动时空变化,并与2012年彝良M_S5.7、5.6地震作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地震前都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彝良地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异常主要分布在则木河断裂和昭通—莲峰断裂带西段的交汇区,鲁甸地震前异常主要分布在昭通—莲峰断裂带、马边断裂带及周边地区.以上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区的I_(RTL)随时间呈现由小变大,至峰值后回落的特征.彝良地震和鲁甸地震均发生于I_(RTL)峰值后数月,这表明I_(RTL)峰值对地震发生可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鲁甸地震后,对周边地区地震活动跟踪研究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现象,且自2015年I_(RTL)呈上升趋势,目前I_(RTL)值已超过鲁甸地震前的峰值水平,也许更强的地震正在孕育,所以川滇交界东边界中部仍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以上研究为我们认识鲁甸地震的孕震过程和地震前兆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鸭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水动力特征对叶绿素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河口最大浑浊带有独特的生态动力过程。利用鸭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上下游两个定点站和大面站的流速、叶绿素和浊度数据,在分析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基础上探讨了悬沙浓度与叶绿素浓度分布的对应关系及最大浑浊带水动力特征对叶绿素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定点站大小潮涨落潮时均出现悬沙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的高值分布中心,该中心主要出现在底部,且高叶绿素a浓度与高悬沙浓度中心相对应。通过对最大浑浊带形成机制的分析发现,强烈的底部泥沙再悬浮是鸭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大浑浊带内悬沙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关系均为底层大于表层,大潮高于小潮;高叶绿素a浓度与高悬沙浓度时刻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水动力特征对叶绿素a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有重要影响。初步分析认为鸭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内的高叶绿素a浓度主要是由再悬浮作用使底部沉积物中的底栖藻类和沉积物一起聚集在水体的底部造成的,但是该结论还有待结合其他相关研究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