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庞其清  刘俊英  郑绵平  赵希涛 《地质学报》2007,81(12):I0007-I0011
青藏高原昆仑山垭口地区发育一套第四纪地层,自下而上有:惊仙组(惊仙冰碛层)、羌塘组、纳赤台沟组、三岔河组、小南川组和热水组。在羌塘组和三岔河组发现丰富的介形虫化石,可明显地划分两个介形虫组合,即:①Ilyocypris-Candona-Leucocythere-Li mnocytherellina组合和②Li mnocythere-Prionocypris-Eucypris-Ilyocypris组合。第1组合的化石包含8属25种,分布于羌塘组,以其中段化石最为丰富,该组合显示了西藏色林湖-班戈湖夏穷错组、青海阿乙亥组、陕西-河南三门组和华北地区泥河湾组早更新世的特征,故含第1组合及所含地层---羌塘组的时代无疑应归属为早更新世,但不排斥其上段上部有延至中更新世的可能。第2组合由9属12种组成,其中有9个现生种,该组合发现于三岔河组上部,显示了青海中-上更新统二郎尖组,西藏色林湖-班戈湖地区上更新统同旧藏布组的特征,故含第2组合及其地层---三河岔组应归属晚更新世,但其中-下部有属中更新世的可能。根据介形虫化石古生态特征和生态组合的变化及沉积特征,羌塘组为河湖相沉积,下段为冲积扇的粗碎屑沉积,中段为湖相细碎屑沉积,上段为扇三角洲粗碎屑沉积。三岔河组的中-下部为辫状河流相的沉积,上部为湖相沉积。青藏高原在整体上升的同时,于早-晚更新世高原的边缘地区受到河流的切割,而在断陷盆地则仍接受沉积。  相似文献   
32.
豫西南-鄂西北-带恐龙蛋化石演化序列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生代末期在秦岭大背斜的南翼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南东向构造凹陷,它们分别座落在河南的西峡-内乡、淅川、湖北的郧县一带,由北向南依次为:桑坪-夏馆盆地、西坪-赤眉盆地、淅川滔河盆地、郧县-郧西盆地。根据豫西南-鄂西北地区蛋化石地层分布规律,可揭示出秦岭东端伏牛山南部地区白垩纪构造盆地是由北向南依次形成,盆地基底时代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变新。  相似文献   
33.
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陆相二叠、三叠系发育完好,尤以乌鲁木齐仓房沟至吉木萨尔一带剖面连续、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陆相二叠、三叠系层型剖面和层型界线的理想地区之一。据新疆地层表上二叠统至下三叠统的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34.
山西天镇晚白垩世蜥脚类恐龙一新科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庞其清  程政武 《地质学报》2000,74(1):1-9,T002
发现于山西省天镇县上白垩统灰泉堡组中的一种新的大型(长约20m,高近5m蜥脚类恐龙-不寻常华北龙(新属新种)Huabeisaurus allctus(gen.et sp.nov.)以其较粗壮的钉状牙齿,齿冠长与齿根长之比为3:1,颈椎椎体较长,神经棘分叉,背椎神经棘较高、不分叉,尾椎双凹型,神经弧位于椎体的前半部,神经棘和脉弧远端均不分叉,股骨直长,窄而扁,胫骨、腓骨长而扁平等特征明显地不同于与其  相似文献   
35.
滦平盆地陆相层型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及附近地层研究长期争论较大,亟待建立划分对比标准--层型(也称"金钉子”).按国际地层委员会(1996)的决议,"层型剖面”必须出露完全、沉积连续、化石丰富,具足够的沉积速率,排除构造和变质交代的影响.陆相地层沉积由于受气候、大地构造、火山喷发和盆地演化控制,形成复杂多变的充填序列,长期以来未能找到符合"层型”标准的剖面. "中国地层标志化石及重点层型剖面”项目陆相层型组经持续2年的艰苦工作,踏勘路线约100余km,测制剖面10余条,累计剖面厚度1 000余m,系统采集大量标本,终于在河北滦平县火斗山乡张家沟找到了较为理想的剖面,使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冀北滦平盆地陆相侏罗-白垩系发育完全,但前人工作深入的大店子东沟剖面具有明显缺陷,不能作为层型候选剖面:其底界附近堆积了多层巨厚"蜂窝梁砾岩”,有人认为存在沉积间断;底界向上约60 m厚地层内一直没有找到化石;顶界附近见有约20 m厚的玄武安山岩,上覆巨厚的冲积扇砾岩,说明当时构造活动强烈. 张家沟剖面沿山沟东北侧的山梁延伸,岩层完全裸露,岩性以单一的浅湖-半深湖相泥页岩和粉砂岩夹砂岩为主;化石丰富、门类繁多;界线附近没有砾岩和火山岩(层);整个剖面表现为单斜地层,倾向NE,倾角平缓约20°;符合层型标准. 经初步研究,张家沟剖面计有介形虫、叶肢介、昆虫、鱼、双壳类、腹足类和植物等多门类化石:底界发现以Yanshanina为主体的介形虫化石组合,为限定热河动物群和"层型”提供了充分依据.底界之下地层中含Eoparacypris-Luanpingella-Pseudopara-cypridopsis组合和Nestoria-Keratestheria组合,代表大北沟组的前热河动物群;底界之上为Eosestheria-Ephemeropsis-Lycoptera组合,属大店子组的热河动物群. 剖面由若干个完整、连续的湖泊-扇三角洲沉积旋回序列组成.底界附近为水下分流河道-浅湖沉积相序,顶界附近为浅湖-半深湖-深湖沉积相序.顶、底界限同时排除了火山岩和巨厚冲积扇砾岩造成的沉积间断和对建立"层型”的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生物发育演化的连续性与多学科综合研究. 同时经过详细的野外追索研究,初步建立了"层型”顶、底界面间的沉积-地层格架模型,对"层型”顶、底界的确定和"层型”内沉积、地层和盆地发育演化以及区域对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滦平盆地张家沟侏罗—白垩系界线上下为连续沉积的滨浅湖—半深湖序列,介形类和叶肢介类化石丰富,是中国陆相J\K界线理想的层型候选剖面。通过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介形类、叶肢介生物组合及沉积学与成因地层学的综合研究,认为陆相侏罗—白垩系生物地层界线以介形类大个体滦平介Luanpingella的消失、女星介Cypridea的出现,叶肢介Nestoria、Pseudograpta及Keratestheria等的消失以及Eosestheria的始现,扇三角洲平原或前缘亚相或等同亚、微相带的结束为标志。陆相界线层型研究和定义异于海相盆地,陆相环境生物化石的自然缺欠可以通过地层格架建立及沉积亚微相序列高精度地划分、对比予以弥补,并应纳入陆相界线层型的定义中。  相似文献   
37.
38.
研究的侏罗系—白垩系包括侏罗系头屯河组、齐古组、喀拉扎组和白垩系清水河组。清水河组的叶肢介、介形虫和孢粉化石组合研究的新成果表明:其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Berriasian)。齐古组下部的同位素年龄为164.6Ma±1.4Ma。此年龄值与国际地质年表对比,几乎与Callovian的底界年龄(164.7Ma±4.0Ma)相当。依据此年龄值和沉积厚度、沉积速率推算,齐古组的主要时代应为中侏罗世卡洛期(Callovian),其下部跨入巴通期最晚期;喀拉扎组的时代可能为牛津期最早期(early Early Oxfor-dian)。上列事实反映出在侏罗系与白垩系之间几乎缺失全部晚侏罗世的沉积,由此可以推断本区在晚侏罗世曾发生过一次较强烈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39.
北京延庆盆地第四纪早期有孔虫化石的发现及海侵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延庆盆地位于北京西北部山区,举世闻名的八达岭北麓,海拔约500米,为一北东向延伸的狭长小盆地,长约40公里,宽约10—15公里;西南端与怀来盆地相连,为桑干河、洋河、妫水河的汇合处,永定河的上游流经此处.解放后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也座落这里.  相似文献   
40.
滇中地区上侏罗统叶肢介化石及其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回顾似东方叶肢介科(新科)Eosestlherlopseidae Niu(fam.nov.)内各属的特征、产出层位和分布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科与真叶肢介科的亲缘关系,该科的起源,地层间的沉积间断和该科的迁移,以及Chuanjieestheria(gen.nov.),Eosestheriopsis,Yunnanograpta(gen.nov.)等属在滇中上侏罗统中的层位演化关系,首次提出麻地山组至安宁组和蛇店组至妥甸组的时代可能为晚侏罗世早期的意见.大体可与中国北方土城子组对比。Eosestheriopsis群和Pseudograpta群分别为中国南方特提斯区和北方太平洋区2个不同生物地理区的产物。这些成果对中国陆相侏罗纪地层划分与对比、生物地理区及其变迁、古构造研究等,都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文中还描述了叶肢介的一些新属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