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西藏中拉萨地块东段大规模侏罗纪-白垩纪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及构造背景尚未得到有效约束,该时期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岩石成因以及深部动力学机制等问题亟需新的深入研究。本文对中拉萨地块东段南缘那茶淌地区的花岗岩类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LA-MC-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那茶淌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47±1.4Ma,花岗闪长岩年龄为140.6±1.3Ma,系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活动的产物。在元素地球化学组成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主量元素组成具有富SiO2(分别为71.02%~71.81%和65.17%~66.73%)、Al2O3(分别为13.45%~13.57%和14.43%~15.20%)、碱金属(Na2O+K2O)(分别为6.79%~7.48%和6.55%~7.37%),贫TiO2(分别为0.15%~0.21%和0.10%~0.13%)等特征,显示I型准铝-弱过铝质(A/CNK=0...  相似文献   
32.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世界瞩目,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找矿意义,但是其成因争议较大。本文统计了两千余件样品的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Sr-Nd-Pb-Hf同位素、锆石/独居石/磷钇矿等副矿物原位U-Pb年龄和锆石Hf同位素等,试图全面地总结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分为南北两带,北带花岗岩主要出露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和片麻岩穹隆中,而南带花岗岩主要发育在高喜马拉雅顶部和东-西构造结中。从北往南,成岩时代逐渐变新;南北两带均以二云母花岗岩和(石榴石-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为主,两期(始新世和中新世)中-基性岩脉和埃达克质岩主要在北带中发育。新生代岩浆活动分为5个阶段:49~40 Ma、39~29 Ma、28~15 Ma、14~7 Ma、6~0.7 Ma,分别主要与新特提斯洋壳板片断离、印度陆壳板片的低角度俯冲、断离或回撤、南北向撕裂(裂谷)和东西构造结的快速隆升有关。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起源于高喜马拉雅杂岩系的不一致(不平衡)部分熔融,并经历了矿物分离结晶的高分异演化。淡色花岗岩属于强过铝质岩石,具有高Si、K、Na,低Ca、Fe、Mg、Ti、Mn,高的Rb/Sr、Y/Ho值,低的Th/U、Nb/Ta、Zr/Hf、K/Rb值,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负Eu异常明显的地球化学特征。随着成岩时代变新,Sr-Nd-Pb-Hf等同位素都指示岩浆源区中古老地壳物质的占比逐步增加。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伟晶岩中Li、Be、W、Sn、Ta、Cs和Rb等稀有元素的富集系数大于10,伟晶岩属于典型的LCT型伟晶岩。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带有望成为一条新的世界级的Li-Be-Sn-W-Ta稀有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33.
34.
马扎拉金锑矿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措美县东南部古堆乡,东临隆子县,南近错那县,区域上位于藏南拆离断裂(陈智梁等,1996)以北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或称特提斯喜马拉雅)褶皱造山带(许志琴等,2006)南部,属于隆子逆冲推覆断裂的前缘。自印度-亚洲大陆汇聚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矿区具有十分有利的成矿条件,具有中型以上矿床的找矿前景。自2014年开始,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在矿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新发现多条矿(化)体。  相似文献   
35.
滇东南锡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滇西锡成矿带向南与东南亚锡矿带相连,两成矿带锡矿资源潜力大,对
比滇东南、滇西区域地质背景和锡成矿作用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两成矿带锡矿的找矿方向。对比分析表明,两成矿带在成矿
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特征方面具有共同的成矿有利条件:如大地构造同属板块边缘、地体锡的初始富集、花岗岩浆高分异演化、长
时间跨度的岩浆热液活动等,使得两成矿带大量富集锡。但是两成矿带的差异性:如幔源成分的加入、多金属元素的富集矿化、多
期次地质作用的叠加、围岩性质的差异、构造发育程度等因素,又使得两成矿带具鲜明的矿化差异特征。据此指出,在滇东南应寻
找晚白垩世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锡矿及其他多金属矿;在滇西地区除注重云英岩型锡矿床的勘探外,也要重视对中小
矽卡岩型锡矿床深部矿体的寻找。   相似文献   
36.
错那洞穹隆是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新发现的一个片麻岩穹隆构造。穹隆核部发育一套早古生代眼球状片麻岩。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LA-(MC)-ICP-MS对花岗质片麻岩2个样品的锆石开展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片麻岩中的锆石发育核-幔-边结构,核部为具溶蚀港湾结构的继承锆石,幔部为具韵律(震荡)环带的岩浆锆石,边部(增生边)为重熔变质成因的黑锆石。岩浆锆石幔部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00.6±2.6)Ma~(501.1±2.5)Ma,代表该片麻岩的早古生代岩浆结晶年龄。边部变质锆石的新生代重熔年龄为(37.7±0.5)Ma,可能代表藏南拆离系的启动时间。早古生代岩浆锆石幔部的ε_(Hf)(t)值为-2.1-+5.3 (平均值为+2.2),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1~1.6 Ga(平均值为1.3 Ga),表明其源岩起源于高喜马拉雅元古宙地层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内早古生代岩浆活动和新生代穹隆构造变质事件,本文认为错那洞花岗质片麻岩的形成受控于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壳板片向冈瓦纳大陆下俯冲的造山作用,同时记录了新生代印度一欧亚大陆碰撞造山后的变质和深熔事件。  相似文献   
37.
内蒙古林西萤石矿床石英ES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林西地区萤石矿床主要赋存于晚古生代-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和酸性侵入岩体中,矿体主要受南北向和北北东向断裂破碎带控制。萤石矿床中共生有大量同期形成的石英(脉),运用石英热活化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法,对萤石矿床中8件与萤石共生的石英进行年代学研究,来探讨林西萤石矿床的形成时代。结果表明,林西萤石矿床中的石英ESR年龄范围为126.6~157.3 Ma,平均年龄为137 Ma,表明研究区萤石矿床成矿时代主要为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与全球其他地区萤石矿床成矿时代对比,并结合本区萤石矿床地质特征,认为林西萤石矿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萤石矿床,形成于燕山中期板内构造体制转换时期。  相似文献   
38.
西藏山南隆子县列麦地区始新世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和背景对喜马拉雅地区同碰撞阶段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隆子县列麦乡界归党村的白云母花岗岩开展独居石LA-ICP-MS U-Th-Pb测年,独居石40个测点的~(208)Pb/~(232)Th加权平均年龄为41±0.1Ma(MSWD=1.4),形成于始新世中期。结合区域上的始新世岩浆岩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本文认为在50~45Ma印度下地壳发生中-高压变质和部分熔融;45Ma新特提斯洋洋壳板片断离,软流圈地幔上涌;45~41Ma喜马拉雅发生短暂的拉张环境导致大量的埃达克质岩浆岩侵位和麻粒岩的折返。  相似文献   
39.
40.
滇西古永地区花岗岩中黑云母成分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古永地区花岗岩与锡矿床在成因上密切相关。黑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古永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小龙河锡矿床黑云母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铁叶云母。两花岗岩体中黑云母总体显示出富铁(w(TFe O)=22.39%~27.91%)贫镁(w(Mg O)=1.08%~10.51%,含镁系数为0.07~0.50)的特征;但两岩体花岗岩中黑云母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差异,古永花岗岩体中黑云母表现出相对富镁,为含幔源物质混入的I型花岗岩;而小龙河成矿花岗岩体中黑云母相对富铝贫镁,为典型壳源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古永花岗岩体和小龙河花岗岩体中黑云母的结晶温度分别为700~750℃、620~650℃,氧逸度(lgf(O2))分别为-14.0~-13.8、-17.5~-17.2。古永岩体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压力为67~120 MPa,结晶深度为2.54~4.55 km。表明本区花岗岩形成于相对高温、低氧逸度、较浅的环境。相对于古永花岗岩体,小龙河花岗岩体具有更大的Sn成矿潜力,更有利于本区锡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