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湿地环境的改变对湿地鸟类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传统以美学为主的景观设计和以水质净化为目的的人工湿地设计难以改善湿地鸟类及其栖息地数量锐减的现状。从湿地景观设计中涉及到的主要鸟类及其栖息地需求、鸟类栖息地恢复等方面对基于鸟类栖息地恢复的湿地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进行综述。水鸟是湿地景观设计中重点关注的对象,以湿地水鸟栖息地需求研究为基础,结合成功案例探讨湿地水鸟栖息地的引鸟设计、生境规划、引鸟效果和管理策略。针对现阶段鸟类栖息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鸟类栖息地规划与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2.
张家口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水鸟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张家口市康保县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水鸟栖息地的现状,指出了该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湿地类型单一、湿地植物较少、水质较差、驳岸设计不合理、人为干扰严重等问题,提出了营造多种湿地类型、合理配置植物、合理设计驳岸、改善水质、控制干扰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33.
蓝色新事     
<正>1巴哈马群岛动物Animal罕见上万条北梭鱼交配产卵漩涡近日在巴哈马群岛浅水区发现了10000条鱼旋转形成的"龙卷风"。这其实是北梭鱼产卵前的行为,研究人员利用电子标签追踪了10000条处于产卵周期末期的北梭鱼,并将这种神秘行为的观察以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巴哈马群岛环境部,以及保护合作者巴哈马群岛国民信托组织和大自然保护协会。每年,这种北梭鱼能够为娱乐水产捕捞业创造上亿美元的收入,但它因栖息地的丢失以及拖网作业方式的过度捕捞而面临威胁。这项发现指出了在保护计划里同时考虑深水和浅水栖息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4.
基于栖息地指数的西北太平洋日本鲭渔情预报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4?2017年5?11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生产数据,结合同期的环境遥感数据,分别基于捕捞量和作业次数,构建日本鲭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选取海表水温、海面高度异常和叶绿素a浓度,采用一元指数回归拟合,建立各个环境变量的适应性指数模型,并利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从而提高日本鲭HSI模型对渔场的预报精度。利用2018年5?11月的实际捕捞数据对模型进行预报准确率验证,在基于渔获量和作业次数构建的HSI模型中,HSI大于0.7的海域,渔获量平均占比分别为77.29%、76.79%,这表明基于不同权重环境因子的HSI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西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中心渔场。  相似文献   
35.
“土地分离”与“土地共享”是2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思维方式,反映人类土地利用的决策选择。中国有大量包含土地分离和共享思维的实践,但缺乏将这些实践案例纳入统一体系的研究范式。土地分离与共享框架最初用来探索粮食生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权衡关系。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其理论内涵和研究内容不断丰富,是地理资源与环境领域重要的研究议题。论文在解析土地分离与共享框架内涵的基础上,综述土地分离与共享框架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土地分离与土地共享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土地分离与共享相关研究存在从农业环境主题向城市管理主题转化的趋势,而且除了强调单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生产外,还有少数研究开始关注碳储存、土壤保持等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尽管土地分离与土地共享策略各有其优势和局限,但在目前的研究和实践中,土地分离比土地共享更受青睐。论文基于土地的多功能性进一步扩展该框架在城市用地管理中的应用,可为复杂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路径指导。  相似文献   
36.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 mode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abundanc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ultimately inform management of marine species. The response of species abundance to each environmental variable is different and habitat requirements may change over life history stages and season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HSI modelling. In this study,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whic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o be included in the HSI models. Significant variables were retained and weighted in the HSI model according to their rela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total deviation explained by the boosted regression tree(BRT). The HSI models 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of mantis shrimp Oratosquilla oratoria in the Haizhou Bay and adjacent areas in 2011 and 2013–2017. Ontogenetic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HSI models of mantis shrimp were also examined. Among the four models(non-optimized model, BRT informed HSI model,GAM informed HSI model, and both BRT and GAM informed HSI model), both BRT and GAM informed HSI model showed the best performance. Four environmental variables(bottom temperature, depth, distance offshore and sediment type) were selected in the HSI models for four groups(spring-juvenile, spring-adult, falljuvenile and fall-adult) of mantis shrimp. The distribution of habitat suitability showed similar patterns between juveniles and adults, but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s were observed.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process of optimizing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HSI models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HSI models, and this optimization strategy could be extended to other marine organisms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of target species.  相似文献   
37.
本文根据2014年至2017年在厦门文昌鱼保护区黄厝、南线十八线、鳄鱼屿和小嶝岛四处潮下带以及参照点白城潮下带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沉积物粒径数据,探讨底质细化对厦门潮下带文昌鱼栖息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聚类分析表明个别黏土含量较高的取样站没有发现文昌鱼且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少。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厦门潮下带部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参数和优势种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底质粒径分析表明, 2017年9月,鳄鱼屿和白城潮下带黏土和粉砂含量高于黄厝、南线十八线和小嶝岛潮下带的黏土和粉砂含量。2016年夏季黄厝、南线十八线潮下带黏土和粉砂含量明显高于2014年夏季的黏土和粉砂含量。相关分析表明,5个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参数如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H′)和丰度指数(d), 7个常见种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与粉砂和黏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均匀度指数(J)和4种常见种的数量与粉砂和黏土含量无显著相关,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与粉砂和黏土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证实,黏土含量增加到15%和粉砂含量增加到60%有利于多数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增加,但导致白氏文昌鱼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减少,而红角沙蚕(Ceratonereiserythraeenis)、滑指矶沙蚕(Eunice indica)、光滑倍棘蛇尾(Amphioplus laevis)受底质细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8.
《地球》2011,(9):104-107
地球生物正在经历有史以来第六次大灭绝。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称,当今物种加速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的活动导致了生物栖息地大面积消失和环境遭到破坏。全球气侯变暖、人口急速增长和自然环境恶化,使地球上的生物正在经历有史以来第六次大灭绝。下面是在过去40年内新近灭绝的11大最典型的动物。  相似文献   
39.
根据2007~2009年7~9月渔汛期间我国鲐鱼灯光围网在东海的生产数据,利用海表温、叶绿素浓度、悬浮物浓度和透明度等遥感水质数据,分别将作业网次比例和单网次产量(CPUE)作为适应性指数,利用算术平均数(AM)和几何平均数(GM)分别建立基于海表温、叶绿素浓度、悬浮物浓度和透明度的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结果表明,AM栖息地指数模型和GM栖息地指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P<0.01),在HSI大于0.5的海域,2007~2009年7~9月平均作业网次比例在65%以上,各月平均CPUE均高于19.82 t/net。研究认为,AM模型稍优于GM模型。利用2010年7~9月生产数据及遥感水质数据对AM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认为,87%以上的作业网次和产量分布在HSI高于0.5的海域,CPUE为14~17 t/net,且较稳定,波动较小。研究认为,基于遥感水质数据的AM栖息地指数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东海鲐鱼渔场。  相似文献   
40.
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鳍金枪鱼资源是南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的重要目标种类,也是我国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根据2008-2009年我国海洋渔业公司在南太平洋海域的生产数据,结合表层、105 m和205 m水层温度,以及海面高度、叶绿素a浓度等海洋环境数据,运用一元非线性回归方法,按季度建立基于各环境因子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指数,采用算术平均法获得基于多环境因子的栖息地指数综合模型,并用于中心渔场的预报。通过与实际作业渔场的比较与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报准确性达到70%以上,具较高渔情预报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