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1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1317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50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31.
通过对甘肃省舟曲三眼峪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和水动力条件人手,以ArcGIS为平台,运用DEM数据,分析了特大泥石流灾害的三区地形地貌特征、固体松散物特征、降雨特征以及泥石流静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三眼峪三区为泥石流的形成和径流流通提供了极为有利地形条件;固体松散物质补给量潜力巨大,会导致堰塞坝的放大效应;诱发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是一场局地性、短时强度大的暴雨过程,泥石流容重在2.10t·m^-3左右,属于高容重黏性泥石流;泥石流屈服应力在8000Pa以上,大小眼峪(降雨汇流区)及三眼峪(泥石流堆积区)泥石流流速分别为8.97m/s、7.06m/s和6.02m/s,洪峰流量分别为1659m^3/s、1553m^3/s和1896m^3/s,冲击力分别为46676tf、40236tf和21182tf,其破坏力巨大,危害严重,使得泥石流在汇流区破坏力巨大以切蚀为主,受地形影响,三眼峪出口处,冲击力减小,泥石流发生堆积。  相似文献   
32.
舟曲“8.8”特大泥石流是我国有历史记载以来造成损失最大的一次泥石流灾害,如实地记录这次灾害的特点、形成条件及致灾因素,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风险减缓措施,对指导灾后重建和今后的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以舟曲“8.8”泥石流中的罗家峪为对象,通过泥石流勘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描述了三眼峪泥石流的分区特征和堆积物特征,从泥石流的堆积特征、重度、流速、流量的特征值等方面阐述了本次泥石流的发育特征;从地形地貌、固体物质和极端降雨等方面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3.
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后治理中的关键技术研究是治理工程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3个关系,即泥石流流量与排导沟断面关系、泥石流冲击力与拦挡坝强度关系、泥石流物源级配与柔性防护拦疏关系。提出了长流水小排水槽、一般山洪泥石流中排导槽、特大山洪泥石流生态景观休闲大缓冲区的设计理念,解决了百年一遇泥石流对排导沟流量与断面的设计要求。提出用钢混结构重力式拦挡墙替代原有浆砌块石重力式拦挡墙,满足了坝体对冲击力与强度的关系。建议在流通区设置SNS柔性防护网,采用钢丝绳环形网在发挥拦挡的同时达到泄水的要求。研究成果对于舟曲泥石流灾后治理设计方案具有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4.
前言     
《西北地质》2011,(3):141-142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发强降雨,2010年8月8日凌晨,县城北侧的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同时暴发特大山洪泥石流,泥石流所经区域被夷为平地,月圆村、椿场村两个村被全部淤埋、摧毁,三眼村、北门村、罗家峪村、瓦场村大部被毁,泥石流直穿县城堵塞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白龙江水位上涨10米,舟曲县城城区三分之一被淹,大量民房及城区建筑浸泡于水中。  相似文献   
35.
我国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频发。近年来发生的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有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汶川地震灾区特大泥石流灾害等。灾难到来时,城镇被瞬间淹没,无数鲜活的生命顷刻消失,财产损失更是无法计算。为了及时获取临灾信息,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如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开展汛期巡查、排查灾害隐患点、对重大灾害隐患点实行监测等措施。但很多措施仍沿用人工方式,存在数据收集不及时,信息覆盖面不足等缺点,为了有效避免伤亡,还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应用,全面建立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滑坡泥石流实时监测系统。为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该项技术的有关知识,本刊特意邀请专家撰写文章。  相似文献   
36.
2010年,甘肃、四川、云南等许多地方都发生了特大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们淳安县,2010年也遭受了"6.18"、"7.8"、"7.15"三次百年未遇的特大洪  相似文献   
37.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社会发展重点项目《浙江省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网络系统》于2011年1月14日在杭州通过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这项研究成果为浙江省预防和减轻降雨引发的滑坡  相似文献   
38.
浙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质、地形和气候背景,是我国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浙江经济最发达,人口稠密,极易出现小滑坡(泥石流)大灾害情况。为科学防范降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大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我省建立的突发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从2003年7月开始投入运行,至今已进入第8个年头,已初步形成了预警预报系统与群测群防结合的防灾体系,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减灾成效。  相似文献   
39.
密云水库周边山区滑坡泥石流易发区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度主要是地质灾害自然属性特征的体现,它与孕灾环境的各项因子密切相关。这些因子包括地形地貌、流域水文、构造等内部条件因子以及地震、降雨等外部触发因子。为突出反映滑坡及泥石流主导因子的作用,本文参考了许多研究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和因子选择,重点选取对该地区滑坡及泥石流发生区域分析评价起一定主导作用的、便于研究区域数据资料与空间资料匹配、关系密切的几个指标,包括地形地貌要素(坡度、坡向、坡形、相对高差、地貌类型)、环境要素(植被指数、河网密度、洪水淹没范围)、构造要素(距断层的距离、断层密度、地质岩性),通过对这些因子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采用专家打分方法确定每种要素及因子的权重,借助因子加权叠加办法得出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空间分布,用于表示其可能发生的统计意义上的可能性(概率),该研究对于区域地质灾害预防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泥石流警报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警报是减轻泥石流灾害,尤其是减少人员伤亡和贵重财物损失的重要手段.泥石流警报划分为4个类型:提示性警报、形成性警报、非成灾性警报和成灾性警报.泥石流警报的监测机构,划分为4个级别:泥石流预警一级监测站、二级监测站、三级监测站和预警简易监测点.泥石流预警一级监测站主要承担泥石流可能造成的特大灾和超特大灾的警报监测任务,二级监测站主要承担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大灾的警报监测任务,三级监测站主要承担泥石流可能造成的中灾的警报监测任务,泥石流预警简易监测点主要承担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小灾的警报监测任务.泥石流警报的监测项目:专业监测包括降水、气象其他要素、泥石流次声、地声、泥位、流速、重度、粘度、沟道冲淤变化和次生灾害等,简易监测包括泥石流暴发的前兆现象、降水、水(泥)位与泥沙变化状态和泥石流次声等.泥石流警报的监测数据包括降水、气象其他要素、泥位、流速、重度、粘度、次声、地声、沟道冲淤变化和次生灾害数据等.泥石流成灾性警报分为4等14级,讨论并给出了各等级成灾性警报的临界指标.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包括:降水监测的实时降水量要不断地整理为10 min、1 h和1 d的滑动降水量(强度),并不断地与当地以往暴发泥石流的10 min、1 h和1 d降水量(强度)相比较;断面监测数据中的泥石流泥位应转化为泥石流流动的断面面积,并与断面监测数据中的泥石流流速数据结合,通过公式Qc=Wc×Vc转换为泥石流流量.泥石流一旦堵断主河(沟)形成堰塞湖,应立即测量壅塞体的高度,并据此量测和计算堰塞湖的淹设范围及堰塞湖的积蓄水量,评估壅塞体溃决时可能形成的最大流量及其危害范围.泥石流警报的时间提前量t(单位:s),由公式t=L/Vc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