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89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正1"海洋性大陆"观测研究计划介绍海洋性大陆(Maritime Continent,以下简称MC)是指由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新几内亚岛等众多岛屿和中国南海及一系列浅海组成的区域(图1),该地区地处太平洋、印度洋、亚洲、大洋洲的连接地带,是中国战略构想"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MC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海陆分布和地形状况,使其成为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地球大气低纬度和中高纬度地区、以及对流  相似文献   
32.
利用1998年NCEP/NCAR日平均资料研究南海夏季风环流及动能收支的多尺度变化。 结果表明1998年南海夏季风环流在对流层高层以季节变化为主,在低空以季节内变化为主;但在整个对流层,动能收支各项的变化均表现为短周期变化过程较强,而季节变化则较弱。在夏季风爆发前后,动能收支主要取决于120d和30~60d变化,爆发阶段突出了准两周与天气尺度变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南海南部混合层底盐度异常水体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南海南部航次的温度和盐度资料,给出春、夏季风转换期间南海南部混合层以下盐度异常水体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发现,这种盐度异常水体出现在混合层底,其垂向分布有2种类型:第1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南海南部的东侧,特征为混合层底出现低盐极值水体;第2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南海南部的西侧,特征为在较深的位置出现低盐极值水体,在低盐极值之上会出现高盐极值水体。  相似文献   
34.
南海海面温度的年际模态及其与季风强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COADS和OISST海洋气象资料的分析,以南海的海面温度异常(SSTA)为指示因子,在研究年际尺度上的南海与大尺度ENSO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季风强迫下Ekman抽吸对SSTA年际变化的贡献。研究发现,南海SSTA滞后5个月时与:Nifio 3的SSTA相关系数最大,且其年际变化依方差贡献大小,分别有42.7月、25.6月及36.6个月的周期,这3个年际模态基本上能够描述海面温度的年际变异,为南海在大尺度ENSO背景下存在区域响应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应用Krause—Turner混合层温度方程对南海异常暖事件的研究表明,除了经向风应力异常,Ekman抽吸也是影响SSTA年际变异的主要因素,在某些异常年份甚至是主导因素,为南海SSTA年际变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35.
利用海洋环流模式POM,分别在考虑波致应力和不考虑波致应力的情况下对1998年台风Faith影响南海期间的海洋环流进行了模拟试验,并将模拟结果与浮标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在考虑波致应力情况下的模式结果无论在海表面温度(SST)的最大降温还是台风引起的海流的近惯性波动等方面均与观测结果更为接近;相对于不考虑波致应力的模式结果,最低SST降低了1℃,达到了24.12℃,而最大表层流速增加了17cm.s-1,达到了1.74m.s-1,计算的1 000m以内的正压流速大约增加了32%,达到了16.2cm.s-1。  相似文献   
36.
南海暖水形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Levitus资料 ,分析了南海各月某些标准层上的海温水平分布、南北向温度断面垂直分布 ,阐述了南海暖水水平和断面温度分布的阶段性特征 ,给出了南海暖水中心点 ( 1 1 3°E ,8°N)海温垂直结构特征。使用 3次自然样条函数 ,将格点资料插值到每米的深度上 ,求出各格点 2 8℃海温的深度 ,得出各月 2 8℃等温包络面。结果表明 :4~ 1 1月份 2 8℃等温包络面呈现大小不等和深浅不同的盆状 ,其各月的变化形象化地表示了暖水的演变过程。分析南海暖水中心点各标准层温度的季节变化表明 :30m以上海水温度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冬季 1月最低 ,春季 5月最高 ,次高出现在 1 0月份 ;50m海水温度最低值延至 3月份 ,最高在 7月份 ,次高也在 1 0月份。 2 8℃等温包络面所包体积的季节变化是一个较为规则的单峰型  相似文献   
37.
南海表层水温和海面热收支的年循环特征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本文利用30年逐月COADS资料得到的全年各月海洋气象诸要素气候平均资料,计算了各要素场和海面热收支4个分量年平均场和年振幅的空间分布;分析了南海表层水温和海面热量净收支在年循环中的关系;通过调和分析揭示了南海季节变化中年周期(1波)和半年周期(2波)信号的空间结构;从而初步解释了南海SST年循环中的增温、平衡和降温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8.
印尼贯穿流与南海贯穿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绕岛环流理论和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对印尼贯穿流(ITF)和南海贯穿流(即吕宋海峡水交换,LST)在1976年气候突变前后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6年后吕宋海峡水交换体积输送(LSTT)异常增大,而印尼贯穿流体积输送(ITFT)异常减少。吕宋海峡东部东风分量和南海内部的北风分量的局地驱动是导致LSTT在1976年后增加的主要因素,南海内部异常北风分量对LSTT增加的贡献能够达到53%;而赤道太平洋的西风分量则是导致ITFT在1976年后减少的主要因素,其贡献大约为61%。1976年后15°N左右的NEC(North Equatorial Current)体积输送异常增强,但总NEC体积输送异常减弱。KC(Kuroshio Current)体积输送异常增强,而MC(Mindanao Current)、NECC(North Equatorial Countercurrent)、SEC(South EquatorialCurrent)体积输送异常减弱。赤道西太平洋由风场变化通过Sverdrup动力过程产生的异常气旋性环流阻碍了太平洋水体向印度洋的输入。  相似文献   
39.
南海及邻近海域异常海温影响局域大气环流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南海及邻近海域表层海温(SST)异常的气候意义可以通过IAP-AGCM的数值模拟得到反映。数值试验表明,东亚大气环流对这种SST异常的响应具有时变性(或称季节性),在空间上维持一定的经向结构和纬向结构。确切地说,南海冷水年份,即南海和孟加拉湾负距平、西太平洋正距平的年份,2,3月份南海有东北风异常;夏季菲律宾附近维持一个反气旋式的差值环流,它的低频活动造成了这个地区九水场的低频振荡;与环流较一致的是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有所减弱、东移,造成了水汽经向输送的异常分布。  相似文献   
40.
根据2001年3月份南海东北部航次调查温、盐资料,分析了2001年冬末春初南海东北部温、盐结构和环流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海东北部环流主要受一次海盆尺度气旋型冷环流支配,冷环流呈现双核结构,垂向尺度接近1000 m.吕宋海峡内侧断面的水交换在600 m以浅海水流入南海,在断面南部(20°N以南)中层和深层有流出,断面法向地转流向西净输运量为6.9×106m3/s;直接的黑潮入侵不超过120.5°E,但有部分的黑潮水沿陆坡达到台湾岛西南部海域,并更有一部分逸入东沙岛以西海域,与南海水混合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