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海口湾海水重金属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对海口湾溶解态铜、铅、锌、镉进行了测定.铜的变化范围为:0.47~1.16μg/dm3,平均值为0.78μg/dm3;铅的变化范围为:0.94~2.36μg/dm3,平均值为1.36μg/dm3;锌的变化范围为:1.28~4.83μg/dm3,平均值为3.14μg/dm3;镉的变化范围为:0.005~0.072μg/dm3,平均值为0.030μg/dm3,Cu、Zn的溶解态含量在龙昆路生活污水排污沟口、秀英工业排污沟口及海甸溪口的测站相对较高,Pb、Cd溶解态含量较低,湾内各站平面分布较为均匀.它们的溶解态含量垂直变化趋势为:Cu、Pb、Zn底层大于表层,而Cd表层大于底层.对Cu、Pb、Zn、Cd的颗粒态含量也进行了测定,指出海口湾海水中的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净化起一定作用.对铜的溶解态中的强络合态和不稳态铜也进行了研究,强络合态占总溶解态的比例均在85%以上,对生物起毒性作用有关的不稳态铜含量很低,均小于5nmol/dm3,表明目前海口湾海水中的重金属铜不会对生物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2.
长江口海域铜的地球化学初步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口海域溶解态铜不受生物活动控制。颗粒态铜与铁、表层沉积物中铜与铁和伊利石有很好的相关性,铁是主要的控制因子。沉积物中铜主要由长江河水携带悬浮颗粒沉降而来,并受粒级影响。  相似文献   
33.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对1999年10月采自浙江省三门湾健跳港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铅的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水中游离态铅的浓度为2.2 nmol/dm3,有机配位态则可分为两类,即PbL1和PbL2;两类有机配位体条件稳定常数的对数(logKpcobnLd1,pb2 和logKpcobnLd2,pb2 )分别为8.4和9.1;两类有机配位体浓度(L1和L2)分别为37.4 nmol/dm3和52.7 nmol/dm3,将上述结果与以往三门湾海区研究中海洋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和不同介质中铅含量进行对比可知,浙江三门湾健跳港海区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铅浓度对海洋生物是安全的,但个别底栖生物物种中较高的铅含量已影响到人类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34.
沉积物捕集器是收集水环境中净沉降的悬浮颗粒物质的一种采样器,这种采样器已广泛用于如下几个方面: (1)测定营养物生成层和营养物分解层之间的有机和无机颗粒的垂直通量; (2)探索浮游植物和有机体沉积的量同底栖生物群落的关系; (3)测定浮游植物在大量繁殖期间的沉降速度; (4)开展底栖生物的力能学研究; (5)测定浮游生物的矿化作用和花粉的沉降; (6)对有害物质的控制和监测;  相似文献   
35.
王正方 《海洋科学》1987,11(5):38-40
本文测定了南极表层海水中的Ni浓度。Ni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05—0.19μg/L,平均值为0.13μg/L。文中综论了世界大洋和近岸海域表层水中Ni的基线浓度分布,指出近岸表层水Ni的浓度高于大洋,而大洋表层水中的Ni高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南极表层海水中Ni的浓度最底。Ni是陆源物质,并在表层水中大量消耗。  相似文献   
36.
长江口营养盐(N,P,Si)分布与变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河口区是河流和海洋的交汇处,是化学元素和有机物质同沉积物交换最激烈的场所。研究河口营养盐(N,P,Si)不仅可了解河流的输出物质,而且还同了解邻近海域及世界大洋的化学组成、变化、平衡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河口N,P,Si的研究已愈益受到重视,成为河口研究的基础工作。一、实验站位布设 1980年6月9—17日,在长江口海域(121°50′-122°30′E,30°55′-31°45′N)布设了14个测站(图1a),其中P8001,P8002,P8003,P8010和P8008等为时间系列,其余各站为大面观测站。  相似文献   
37.
一、前言长江口水环境中的悬浮颗粒物质,已从化学角度探索其行为。现用选择性化学沥取技术,对悬浮颗粒物质中不同相态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从而了解微量元素在悬浮颗粒物质中各相态的含量、比例和化学行为。这里的选择性化学沥取技术,包括使用MgCl_2溶液、稀醋酸-醋酸钠溶液、过氧化氢、盐酸、羟铵溶液和高氯酸—氢氟酸,对一定量悬浮颗粒上的重金属元素顺序提取Tessier等(1980)用此方法研究了加拿大的Yamaska河和Francois河中悬浮颗粒物质的铜和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