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州湾海水中悬浮颗粒对溶解态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离子色谱离线螯合结合ICP-MS的方法,对胶州湾海水中的微量元素(V,Co,Ni,Cu,Mo,Cd,Pb,U,REEs)进行了精确的定量分析。在测试前对在同一站位不同层位采集的平行海水样品进行了两种不同的酸化处理:一份采取先过滤后酸化的方式,以获得海水中溶解态微量元素的含量;另一份采取直接酸化后分析的方式,以评估悬浮颗粒中的可交换态微量元素对溶解态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不同处理方法得到的V、Ni、Cu、Co、Pb以及稀土元素(REEs)的质量浓度存在很大差异,说明悬浮颗粒物质可能对海水中相应元素的测定产生较大的影响。各种微量元素之间的差异和相应离子或离子团的电荷性质、在海水中的配位作用以及悬浮颗粒物质的表面电荷性质有关。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类似于胶州湾这样的近海海域,悬浮颗粒物质是控制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体系悬浮颗粒物质来源的锶同位素研究G.B.Douglas等阐明河流体系中悬浮颗粒物质(SPM)的来源、演变和地球化学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粒度、搬运通量、化学状态的自然地球化学示踪剂的互解研究.相应地,在从事河流体系输入到海洋的悬浮颗...  相似文献   

3.
海洋中悬浮颗粒物质(SPM)的化学特征和沉积通量的研究对于了解全球物质循环和确定海洋吸收、贮存和转移碳能力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陆架海洋沉积物的再悬浮作为海洋悬浮颗粒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已引起本领域专家的重视(詹滨秋等,1993)。Hosika等(1994)在研究东海陆架和沿岸区时,证实在东海存在一个底层涡动层,其悬浮颗粒物质的含量可达总量的30%-40%。Kusakabe等(1994)运用光透射仪(Bean Transmisso Meter)研究涡动层的颗粒物质,以上研究都未能定量地计算再悬浮的比率。本文根据悬浮颗粒物质特征化学成分的垂直通量以及它们在海洋中自身生成的和沉积物再悬浮的悬浮颗粒物质中含量的关系,建立了定量化学模式,并运用现场资料定量计算东海陆架海洋中悬浮物质的再悬浮比率(αγ)。  相似文献   

4.
锦州湾及其河口区的悬浮颗粒物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新研制的底层水采样器采集了锦州湾及其河口区底层水扣上覆海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质.分析表明,该区距底5cm、25cm和50cm的临底海水与上覆海水中悬浮颗粒的粒径分布略有差异;借助210Pb测年、重复水准测量以及悬浮粒子断面输入量计算等手段的综合对比,每年由河流、外海和沿岸废渣向湾内输入的悬浮颗粒物质约3.6557×105t;悬浮物质中某些污染物质含量与该区表层沉积物污染物含量为一个数量级.经推算,每年由河流和外海悬浮颗粒携带入湾内的4种污染物总量:锌为118.62t,铅为23.05t,镉为4.06t,汞为0.88t.它们占河口及入湾颗粒-污染物质总量的10.89%(Pb),30.01%(Zn),76.20%(Cd),61.53%(Hg).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海域悬浮颗粒的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正方 《海洋学报》1985,7(6):722-727
本文讨论了1980年6月长江口悬浮颗粒的分布变化,颗粒有机碳,氮在河海混合水体中的行为,经长江入海的悬浮颗粒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其相对含量亦逐渐增高,有生命的有机质含量亦逐渐增高,在河口环境中,悬浮颗粒含量的对数同有机碳、氮的比值存在如下关系:log SPM=-0.66+0.21C/N。  相似文献   

6.
长江河口悬浮颗粒物研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1994年11月、1996年9月和1997年1月使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技术等分析观测手段对长江河口悬浮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悬浮体中,具有有机性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60% ̄70%;在颗粒粒径分布上,粗颗粒物质(〉8μm)主要为有机物质(生物残体、小型藻类、矿物-有机物集合体),细颗粒物质(〈8μm)主要为粘土矿物、有有机物附着和具有有机裹层的粘呈集合体;有机性颗粒物质含量随盐度变化  相似文献   

7.
九龙江河口区溶解态、颗粒态铀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九龙江河口区枯、丰水期水体中溶解态、颗粒态铀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表明,溶解态铀与盐度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证实枯、丰水期该河口区水体中的铀均是保守行为。在低盐度区域(S<10),~238U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颗粒态~238U所占份额随盐度增加而降低。~(238)U之条件分配系数介于 1. 2 × 10~3~1. 5 ×10~5dm~3/kg之间,它与盐度呈负相关关系,但与悬浮颗粒物浓度无相关关系存在。枯水期悬浮颗粒物上~234U/~238U_A.R.与盐度的负相关关系为河口区悬浮颗粒物中~234U的优先沥取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0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东海调查公共航次所获得的数据和悬浮体样品,使用ICP-AES、ICP-MS仪器对悬浮体中的主、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对悬浮体中元素组成、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体中主量元素铝、镁、铁、钙等含量为1%~30%,含量以铝为主;微量元素镉、铬、钴、铜、锰、镍、铅、钒等含量为n×10-6~n×10-9,以锰最高;铝与铁、锰以及大部分的微量元素都有良好的相关性,指示这些主量元素以陆源输入为主和微量元素被细颗粒物质吸附为主的特征。水团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颗粒态地球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铝、铁及铬、钴、铜、锰、镍、钒等元素受水团的制约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海区悬浮颗粒物质研究——Ⅰ.迁移、分布和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永  陈金斯 《海洋学报》1989,11(2):185-192
通过两个航次的出海,对珠江口广大海区悬浮颗粒物质的来源、含量、分布、迁移和扩散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区的悬浮颗粒物质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一般来说,丰水期的含量高于枯水期的含量,底层水的含量高于表层水的含量,近海岸的含量高于远离海岸的含量,风浪大时含量亦增加,研究海区的悬浮颗粒物质主要来自珠江流域,文中详细讨论这种物质的迁移以及影响迁移和变化的各种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研究了珠江口海域悬浮颗粒腐植酸的来源、分布以及它在迁移过程中与颗粒Fe、颗粒有机碳、总悬浮物和沉积物中腐植酸之间的关系。讨论了环境中主要因素对悬浮颗粒腐植酸含量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海区悬浮颗粒物质研究——Ⅰ.迁移、分布和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飞永  陈金斯 《海洋学报》1989,11(2):185-192
通过两个航次的出海,对珠江口广大海区悬浮颗粒物质的来源、含量、分布、迁移和扩散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区的悬浮颗粒物质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一般来说,丰水期的含量高于枯水期的含量,底层水的含量高于表层水的含量,近海岸的含量高于远离海岸的含量,风浪大时含量亦增加,研究海区的悬浮颗粒物质主要来自珠江流域,文中详细讨论这种物质的迁移以及影响迁移和变化的各种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首先研究了珠江口海域悬浮颗粒腐植酸的来尖、分布以及它在近移过程中与颗粒Fe、颗粒有机碳、总悬浮物和沉积物中腐植酸之间的关系。讨论了环境中主要因素对悬浮颗粒腐植酸含量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白令海北部获取的海水样品进行悬浮体含量及其颗粒组分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白令海陆架海区悬浮体含量大体呈现出表层浓度低而底层浓度高的特点。表层海水悬浮体含量在白令海峡西侧和陆架东侧靠近阿拉斯加沿岸含量较高,而底层海水中悬浮体含量则在白令海峡西侧,以及白令海陆架西南部的圣马修岛西北侧较高。陆架流系对底床物质的再悬浮作用致使白令海悬浮颗粒物浓度的高值区多位于近底层海水中。受白令陆坡流沿陆架坡折带输运作用,研究区西南部悬浮体浓度较高。白令海陆架水以及阿纳德尔流携带悬浮颗粒向北输运,使得底层悬浮体浓度呈现出自南向北逐渐减弱的模式。圣劳仑斯岛以北靠近楚科奇半岛一侧海域,受高营养盐的阿纳德尔流的影响,悬浮颗粒物以藻类为主;东侧阿拉斯加沿岸流区悬浮颗粒则以陆源的碎屑矿物为主。  相似文献   

14.
对2006年2,5,8,11月份长江口海域表层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SPM)进行稳定氮同位素分析,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内其1δ5N值的变化研究水体中氮的迁移、转化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揭示其环境行为,从而对该海域的氮循环机制进行探索。研究发现:该海域悬浮颗粒有机物的稳定氮同位素组成(1δ5Np)分布范围较宽,在0.6‰~8.2‰之间,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反映了不同程度的陆源输入和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口门内,表层水体中1δ5Np的变化主要受长江径流的陆源输入影响,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影响较弱;最大浑浊带,水体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氮受微生物的降解活动影响明显,各季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颗粒物分解作用;外海区,陆源输入减弱,悬浮颗粒物的δ15Np值主要受微藻的同化吸收作用以及一定程度的颗粒物分解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研究了珠江河口海区悬浮颗粒物质对微量金属Cu,Zn和Cd化学相态和生物毒性的影响,以及腐植酸对微量金属Cu,Zn和Cd络合作用和生物毒性的影响,从而回答一些目前仍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研究了珠江河口海区悬浮颗粒物质对微量金属Cu,Zn和Cd化学相态和生物毒性的影响,以及腐植酸对微量金属Cu,Zn和Cd络合物作用和生物毒性的影响,从而回签一些目前仍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水中环境常常是由可溶和颗粒物质的特性来决定的.这些物质影响海水的光学性能和水体辐射传输的性能.衰减系数取决于对悬浮和可溶物质光学参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海水中微量元素在悬浮颗粒上的吸附作用,对于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化学以及海洋资源的提取利用等都有重大的意义。水合氧化物颗粒对微量元素的吸附作用是海洋环境中微量元素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有关水合氧化物与海水界面上微量元素的吸附及其反应机理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吸附机理仍是目前研究的焦点。 元素在海水中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行为不仅与该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而且与该元素在海水中的不同存在形态密切相关。近年来,对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研究颇多,但尚未涉及海水中铜存在形态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珠江口悬浮颗粒有机碳与pH,Eh,盐度、化学耗氧量、硝酸氮、亚硝酸氮、活性硅酸盐的关系。由此得出的逐步回归的方程为 POC(μgC/L)=5527.06-667.56pH+9.71S影响悬浮颗粒有机碳的环境因子是pH和盐度。  相似文献   

20.
联合使用扫描电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的技术手段,对2012年春季采集的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悬浮体样品进行悬浮体颗粒结构和组成的系统观察,揭示研究区悬浮体类型、特征及空间分布,并首次发现了高温燃烧颗粒。结果表明:研究区悬浮体颗粒类型多样,包括碎屑矿物、自生矿物、生物碎屑、高温燃烧颗粒等单颗粒类型,其中高温燃烧颗粒以硅质或者铁质规则球状颗粒出现;同时发现了有机包膜体、矿物质絮团、矿物-生物碎屑絮团、矿物-有机包膜絮团以及矿物-生物碎屑-有机包膜复合絮团等絮团类型颗粒。实测结果表明,悬浮体颗粒粒径范围为0~500μm,主体集中在0~20μm,平均粒径为7.84μm,不同类型悬浮体粒径差别显著,其级配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该区悬浮体颗粒在水体中以递变悬浮方式搬运,能较长时间保留在水体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