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北京地区铬的土壤化学地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增禄 《地理学报》1989,44(4):449-458
本文以化学地理学的观点,讨论了铬在土壤中的来源,分布规律,迁移和残留累积,生态和环境效应,循环与平衡,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32.
韩鹏  李晓平 《地下水》2019,(1):153-155
水资源配置不仅关系到当地的生态系统安全,也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与研究目的,利用与VM嵌套的WinPEST的参数估值及优化预测模块,以地表水可增加引水量比率为目标函数,以地下水流态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单目标分布参数线性水力管理模型,并采用试估—校正法进行了求解。通过建立哈密淖毛湖工业园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优化地表水引水量,初步评估推荐方案的正负面环境影响,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33.
姚文捷 《地理科学》2015,35(9):1140-1147
通过引入区位熵的方法,构建生猪养殖产业集聚演化的环境效应模型,旨在从理论层面揭示出生猪养殖污染本身的特殊性和内在的规律性。以嘉兴市辖区为样本的研究表明,生猪养殖污染集聚程度与生猪养殖产业集聚程度存在的倒U型曲线关系,本质上是生产的环境负外部性效应,以及对其实施纠正措施的演化轨迹。生猪养殖生产的环境负外部性效应曲线在污染治理政策的作用下,随着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由向右上方倾斜而逐渐向下弯曲;在受到耕地资源约束时,会向上平移;在因下弯而减轻的污染集聚程度被因上移而增加的污染集聚程度所抵消并盖过时,污染治理政策则有可能是失效的。因此,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政策的实施,必须将城镇化推进所引起的耕地资源的变化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34.
孙青  郑水林  李慧  侯会丽 《地学前缘》2014,21(5):325-330
硼是用途广泛的重要非金属元素,中国已探明硼资源总储量为4 908万t,其中90%以上集中分布于辽宁、吉林、青海和西藏4个省区,矿床类型以沉积变质型和现代盐湖沉积型为主。几十年来,硼资源被过度无序开采,使得以硼镁矿为代表的易开采型硼富矿现已濒临枯竭,由此,加强对硼铁矿、现代盐湖和地下卤水型硼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十分必要。目前,硼资源主要是通过制成硼砂和硼酸加以利用,在采用碳碱法制备硼砂和采用硫酸一步分解法、硼砂二步法制备硼酸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硼泥废弃物,这些废弃物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制约硼工业的发展。如果硼泥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既能解决硼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的难题,也能缓解环境压力。因此,提出了硼泥在建材、环境材料、冶金及有价成分回收等领域资源化利用的绿色途径,并以提高硼的利用价值和降低环境污染为目的,对硼资源合理开发、硼泥综合利用和高新含硼材料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5.
1980-2010 年和田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空间耦合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依天  郑度  张雪芹  刘羽 《地理学报》2013,68(6):813-824
在气候变暖、西部大开发及2009 年以来实施的19 省市对口援疆建设背景下,和田绿洲面临着全方位经济发展所引发的水土资源需求的巨大挑战。为此,基于研究区3 期18 景TM/ETM+遥感影像目视解译,从空间耦合角度分析了和田绿洲1980-2010 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表明:① 1980-2010 年,和田绿洲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显著。耕地、城乡工矿居民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2.32%、142.23%,灌丛与荒漠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23.12%、18.82%。新增耕地主要源于草地、未利用地开垦及毁林开荒。绿洲耕地向西北方向逆盛行风向扩张,其质心年平均偏移16.5 m。② 中游绿洲区与下游荒漠区的绿洲面积、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信息熵与均衡度等分别呈现上升与下降相反趋势。这种以耗水量为纽带的空间耦合源于中游耕地扩张导致的下游径流量逐年减少而造成的下游土地退化。③ 耕地扩张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水平的同时,林地与草地遭受破坏,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上升,过渡带植被受损严重,系统不稳定性增强,威胁到和田绿洲稳定,进而危及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安全。故建议进一步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缩减高耗水量作物种植面积,严禁以各种名义的开荒;制定塔里木河流域地表水分配法案,立法保障关于地表水分配、增加生态用水等规定严格实施,同时严禁地下水过量开采。  相似文献   
36.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fter the decade for inaccessibl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decision taken, actually, the progra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the reference of all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factors that limit this process, such as poverty, illiteracy, ignorance and often the social inequality. Therefore, this study focuses first on the benefit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then the involvement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and finally the decision making access using a case study of Madagascar.  相似文献   
37.
上海地面沉降近年呈现出不均匀性特征,深基坑减压降水等工程活动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减压降水和地质环境监测结果,分析了深基坑工程的地面沉降效应.研究表明,减压降水是导致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浅层地下水回灌可作为地面沉降控制的有效措施,而基坑围护与工程降水一体化设计是未来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治的重要方向.该研究成果可为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8.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95%的能源和85%的原材料来自矿产资源(李明立,2005)。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而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尤为突出(张小田,2005)。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强度越来越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日益突出,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  相似文献   
39.
为了弄清楚煤矸石回填地基对复垦区的环境效应,以开滦矿区吕家坨复垦新村为例,介绍了地基回填煤矸石工艺,分析了煤矸石化学成分及其含量;采用室内淋溶实验,对pH、总硬度(CaCO3)、F^-、SO4^2-、Pb、Cd和Cr^6+浓度等地下水环境质量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了煤矸石回填地基对水环境的影响;讨论了煤矸石回填地基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参照《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规定,评价了回填地基煤矸石的放射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结果表明:通过现场振动压实试验确定了回填地基分层充填、分层振动压实参数及碾压趟数,确定按照煤矸石与土体积之比5:2进行回填,若回填一层厚500mm煤矸石,则要回填一层厚200mm粉煤灰或土,地表覆土厚度确定为0.5m;煤矸石中SiO2和Al2O3含量较高,属基性岩类,同时煤矸石含有炭、铝和CaO等物质,易发生水解和风化等现象;地基分层回填压实的复垦工艺减少了煤矸石中有害物质的释放量,降低了污染物的迁移速度,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地基回填煤矸石也显著减少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量,降低对大气的污染;研究区煤矸石不属于放射性废物,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可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40.
淮南矿区煤中12种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淮南矿区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和环境效应,在淮南矿区7个矿井共采集17个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了1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别利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合其地球化学性质,讨论了它们的赋存状态,并采用静态燃烧实验研究其挥发性。结果表明:研究的元素没有异常富集;Zn和Cu赋存于闪锌矿中,Cr、Pb和Cd被粘土矿物吸附,Ba可能赋存于铁白云石和方解石中,Ni、Mo、Co和As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Be和Se以有机结合态存在;研究的元素大多不易挥发,但Zn和Pb易挥发,且含量较高,环境危害较大,Zn和Pb分别赋存于闪锌矿和粘土矿物中,可通过洗选脱除减小其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