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8篇
地球物理   12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蒋海昆  张流  周永胜 《地震学报》2000,22(4):395-403
不同深度温压条件下的三轴压缩实验结果表明,花岗岩强度随深度持续增加直至30km左右.在地壳浅表部位,岩石破坏表现为低压突发或准突发失稳,破坏前后有分布大体均匀的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以下简称AE)事件发生;向下进入以渐进式破坏为特征的深度范围时,破坏前基本没有或仅有很少的、随时间逐渐稀疏的AE分布,破坏后也仅有极少的AE被记录到;在更深的以高压准突发失稳为特征的深度范围,破坏前依然AE极少,但破坏后伴随不等周期粘滑应力降的产生而有较多的AE被记录到;在更高的温压条件下(约26km),破坏形式为高压突发失稳,破坏前即有逐渐密集、累积频次呈指数增加的AE活动;在35km 深度附近,岩石强度急剧降低,样品表现为半延性、延性渐进式破坏,无AE记录.声发射b值随深度增加似有减小的趋势,并且b值在岩石破坏前略小于破坏后.声发射时间序列奇异性强度因子的数值分布范围在18km 左右深度的温压条件下最宽,表明其标度类型最多,结构最为复杂、无序;在浅部及更深部位的温压条件下均变窄.因而,当温压条件模拟真实的地壳深度向下改变时,微破裂时间序列奇异性强度因子的分布范围可能会经历由窄变宽、再由宽变窄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2.
基于献[1](“区域-时间-长度算法”)的研究成果,利用改进的RTL算法在较大范围内对华北地区35次震例开展RTL空间扫描研究。结果显示,24次震例主震前3个月内在覆盖主震的区域、或在主震周围但与之相距较近的区域(两之间距离小于1。,大多数在0.5。以下),有明显的RTL异常显示,据此可粗略判定未来可能的主震位置。3次震例在震前4~12个月内震中区有RTL异常,但震前3个月内震中区异常消失,异常迁移至主震震中外围。8次震例震前1年内震中附近区域没有RTL异常显示。从比例来看,3个月内有短期RTL异常的震例占69%,1年内有中短期RTL异常显示的占77%,1年内无异常的占23%。研究结果还显示,少数震例在3个月的短期阶段尽管有覆盖未来主震的、较明显的RTL异常,但同时在研究区域内还存在另外的RTL异常区,这给地点判定带来困难。中最后给出实际工作中应用RTL方法进行地震短期预测的大致计算步骤及粗略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3.
许多大地震前地震活动存在明显的平静现象,由于其普遍性,地震平静现象被认为是具有物理意义的地震前兆并被作为地震预报的重要依据.关于大震前地震平静现象的物理机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用破裂强度的双峰式分布、扩容硬化、震前滑动造成的应力松弛、震源体内外介质性质的差异和相互作用等机制解释强震孕育过程中短期地震活动的平静现象.尽管在一些模型中把岩石力学实验结果作为证据之一,但来自与地震活动最相似的岩石变形声发射的实验证据并不多.因为以往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恒定的加载条件下(等位移速率、等应力速率等),岩石破坏失稳前声发射活动多表现为加速特征,尽管一些岩石破坏前声发射活动加速现象不明显,但也难以观测到平静现象.然而,在我们开展的一系列断层结构和介质不同的中尺度标本的声发射实验中,一些标本破坏失稳前声发射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相对平静现象,据此我们对大地震前地震活动平静现象的物理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蒋海昆  聂晓红 《内陆地震》2003,17(3):193-20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利用参数k判定序列性质及利用前期地震预测后续地震发生时间的方法.理论分析表明,参数k以0为界,不同的取值表征了不同的地震活动状态,这与地震趋势估计及后续地震预测密切相关.k<0表明地震间时间间隔逐渐增长,呈现一种类似余震序列逐渐衰减的活动特征;k=0意味着地震间时间间隔不变,地震活动表现为以T为周期的准周期性活动;k>0表明地震间时间间隔逐渐缩短,呈现一种类似前震序列或地震累积频次指数增长的异常活动特征.如果k值在正、负区间随机分布,则该组地震之间无相关性可言.利用1975年2月4日海城7.4级地震前、余震序列及2003年2月24日巴楚-伽师6.8级地震序列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检验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5.
蒋海昆 《地震》1993,(6):15-20
本文对菏泽地震为例,从频数及能量两方面对地震不均匀空间颁的分形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其预报含义。结果表明,地震频数及地震能量空间分布均表现出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特征,并且前者的分布结构较后者列为复杂。菏泽地震前几年的“降维”中视为中期预报的一个显著指标,而动态均值则可作为判断“降维”的一个较好标准;t检验表明能量分布的降维较频数分布更为显著,并且其对中强地震孕育过程各阶段的反映似也列为灵敏,降维之后的  相似文献   
36.
山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山东省及其邻区14个地震的37条等震线拟合山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公式.I=2.419+1.429M-1.286ln(R+9)σ=0.43认为此公式可以在今后山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和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应用.同时还简单地讨论了不同震级、不同岩性地区地震烈度衰减的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37.
38.
Introduction By the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of acoustic emission (AE) and surface strain observation, a lot of achievements on the study of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process of samples with en-echelon faults has been obtained (Bomblakis, 1973; LIU, et al, 1986; DU, et al, 1989; LI, et al, 1989; ZHANG, FANG, 1989; ZHANG, LI, 1989; MA, et al, 1995a, b; LI, et al, 2000).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For example, most of discussion on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microf…  相似文献   
39.
AmodelofseismicitywithfractalstructuresandapreliminarydiscussionontherelatiobetweenDandbvalueHat-KunJIANG(蒋海昆)andShou-ZhongDI...  相似文献   
40.
基于Schuster检验及Permutation检验方法,对喀什-乌恰交汇区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其中日尺度分别选取引潮力南北分量、东西分量及潮汐体应力作为潮汐曲线。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地震活动均较多的发生于3种潮汐的最大值(相位0°)附近,优势发震相位分别为-5.86°、6.60°以及-15.52°,且发生地震的频次随潮汐力的增大而增加;利用3种潮汐曲线(引潮力日尺度南北分量、东西分量以及潮汐体应力)对所有地震进行Schuster检验所得pS值分别为10.52%、2.40%以及2.06%,Permutation检验所得pP值分别为10.90%、2.40%以及2.06%,其中基于引潮力东西分量及潮汐体应力的pS、pP值均低于潮汐触发地震的阈值0.05。月尺度Schuster检验pS值及Permutation检验pP值结果均非常小(接近于0),远低于潮汐触发地震阈值0.05,优势发震相位φ为-1.91°,较为接近月尺度下的固体潮最大值0°(即农历朔、望)。对潮汐触发地震的统计学检验结果即东西向潮汐触发效应大于南北向触发效应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