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针对我国南方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时空非均质强、热演化程度高、构造演化历史复杂、页岩气具差异富集和保存条件多样等特点,采用多学科方法对南方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区进行精细解剖,形成了针对南方复杂地区海相高过成熟页岩气评价参数表征的多项关键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富泥硅质页岩和富泥/硅混合质页岩是五峰组-龙马溪组的优质岩相;页岩中孔和宏孔提供了主要的孔体积,微-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受页岩组分及其孔隙发育程度双重控制;页岩气富集演化具二高、三复杂特点(古温度高,热演化程度高,温压演化复杂,页岩气赋存方式复杂及保存条件复杂).研究中所提出的页岩岩相表征和优选技术、多尺度储集空间全息表征技术、海相页岩复杂演化改造过程表征技术、初步形成的甜点评价参数体系表征方法可有效地应用于南方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评价.研究成果可为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2.
扬子地区典型剖面二叠系不同沉积相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扬子地区2个典型剖面即四川广元上寺剖面和贵州罗甸纳水剖面二叠系系统采样,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对华南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不同沉积相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Co、Ba、V、Rb等具有指相意义的元素,在越靠近深水环境,Co、Ba、V、Rb平均丰度越高,而w(Sr)/w(Ba)值从开阔台地相到盆地相整体有降低趋势。贵州罗甸纳水剖面为斜坡沉积背景的典型剖面,从台地前斜坡相→陆棚相→斜坡相→盆地相,w(ΣREE)值逐渐增大,且各相带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存在明显的Ce异常。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浅海陆棚相下部和盆地相地层中平均残余有机碳丰度大于1.5%,说明这2个沉积相带可能为该地区优质烃源岩发育相带,该剖面二叠系显示从开阔台地相到盆地相具有有机质逐渐富集的特点。  相似文献   
33.
南海西南海域曾母盆地新生界沉积充填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母盆地位于南海西南海域,是一个总面积约17×104km2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在综合研究该盆地新生界沉积特征和沉积体系发育状况以及模拟沉积层的沉降速率和沉降史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新生界沉积层的充填演化特征和充填序列。晚始新世—渐新世时该盆地基本上为东陆西海,位于西部的坳陷为海相沉积,其它地区多为陆相或海岸平原相沉积。中渐新世末至中新世末由于纳土纳等隆起没于水下,该区主物源方向发生改变,致使该盆地早期的沉积环境为南陆北海,而后因古巽他河的作用自南向北逐渐形成三角洲前积复合体。该三角洲沉积复合体随时间由南往北不断推进,形成大范围的三角洲沉积充填序列;与此同时,盆地东部和西部发育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围区深坳部位为巨厚的滨-浅海和半深海充填沉积。从晚始新世至中新世末,该区的沉降速率和沉降中心不断发生变化。上新世和第四纪主要为浅海陆架及半深海充填沉积。上述复杂的沉积充填演化过程构成该盆地独特的沉积充填序列  相似文献   
34.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异常低压体系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十屋断陷发育异常低压体系,实测的地层压力梯度介于0.005-0.008MPa/m,研究结果表明异常低压体系的形成既与地温梯度的降低有关,又与新生代该区的地层抬升和剥蚀有关。此外,天然气扩散作用对局部异常低压体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地区地层压力系统演化经历了从异常高压向异常低压演化过程,这一过程决定了盆地不同演化时期的水流系统及其油气运聚特征,从而使得十屋断陷具有石油成藏早且主要分布于断陷边缘、天然气成藏晚且主要分布于断陷中央的成藏特点。  相似文献   
35.
渤中25-1地区油气运移的输导通道及其示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中25-1地区是渤中坳陷重要的含油气区,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史,输导通道一直是该地区成藏动力学研究的关键.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在理清研究区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及其油气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油气运移的输导通道并对其进行了示踪分析,进而总结了该区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长期继承性活动的基底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输导通道,原油性质及地层水化学特征证实了断层的输导作用.上新统明化镇组和渐新统沙河街组渗透性储层是油气侧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沙河街组油藏具有自源压控侧向运移成藏的特点,明化镇组油藏具有它源断控垂向运移成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6.
~~Salinity variation of formation water and diagenesis reaction in abnormal pressure environments@解习农 @焦赳赳 @李思田 @成建梅~~~~  相似文献   
37.
超压释放及其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意义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从增压作用和减压作用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了超压释放的定义-超压趋向于静水压力降低的作用,根据超压释放的结果,超压释放可分为不完全释压和完全释压,依突破压力封闭的动力,超压释放可分为主动释压和被动释压。有两类不同的成因的超压释放通道,分别是自振通道和它拓普通,超压释放的主要机制有断裂活动,水力压裂,底辟作用,渗透性岩层输导作用,渗透作用,剥蚀作用和人为作用。超压释放提供了油气运移的现实动力,开拓了油气运移的通道,促进了生烃作用,有利于超压系统内的油气成藏,影响油气的分布。超压释放分析为探讨超压与油气的运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从油气运移探讨有机质在成矿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盆地中有机质热演化成烃、烃类物质经过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形成油气藏以及油气藏破坏的烃类运聚演化过程探讨了有机质在成矿中的作用。来自于盆地中沉积地层的烃类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相同的辅导体系,因而两者通常在同一种流体介质中运移。来自烃源岩的流体的盐度很低(20-30g/L),说明流体从烃源岩中萃取的成矿物质的量有限。在油气的二次运移阶段,烃类物质使流体保持酸性环境,从而加速了流体演变为成矿流体的速度。同时,有机质通过络合、还原和吸附作用参与了成矿物质的搬运,油气成藏的过程也是成矿 流体聚集的过程。油藏(reservoir0的破坏使流体发生剧烈的物化条件改变,从而导致了矿质沉淀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39.
断陷盆地构造作用与层序样式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解习农  任建业 《地质论评》1996,42(3):239-244
我国东部大多数中新生代含煤和含油气盆地是陆相断陷盆地,其层序形成和演化主要受控于幕式构造作用。笔者通过典型断陷盆地层序层的研究,根据构造沉降及其可容空间变化特点,提出了拉张型,挤压型,走滑-伸展型和热沉降型四种层序样式,并总结了各种层序中体系域构成特点,概括了多幕裂陷型,断坳转化型和走滑-伸展型三种层序地层格架模式。  相似文献   
40.
李林  张成  闫春  杨涛涛  解习农  王少凯  储生明 《地球科学》2021,46(10):3707-3716
海底重力滑动系统研究对认识海底斜坡稳定性和深水沉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上中新统及其以上地层中发育一个大型的自南向北滑动的海底重力滑动系统.利用区域二维地震资料,查明了该大型海底重力滑动系统的地震相和发育特征,探讨了其可能的形成原因.该海底重力滑动系统由伸展域、过渡域、收缩域、滑动面和软弱层等5个要素构成;其发育演化可划分为晚中新世前重力滑动、上新世同重力滑动和第四纪后重力滑动等3个阶段:前重力滑动为物质准备阶段,水道复合体沉积于半深海泥质斜坡之上,为重力滑动提供物质基础;同重力滑动为重力滑动系统发育的主体阶段,沉积物披盖在强烈变形而产生的地形上,同时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后重力滑动为重力滑动系统萎缩阶段,沉积物逐渐将重力滑动产生的凸凹地形填平,并继续沉积.斜坡地形和高沉积物供给是海底重力滑动系统发育的基础;基底断层活化和底辟作用可能是触发其发育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