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运用阴极发光和LA-ICP-MS U-Pb法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岩浆岩中的锆石年龄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玄武岩年龄275±13Ma,凝灰岩年龄291±10Ma,辉长岩年龄274±15Ma,辉绿岩年龄272±6Ma,正长岩年龄282±3Ma,英安斑岩年龄286±4Ma,均属于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32.
全球化影响下人口跨界迁移势不可挡,中国亦凭借高速经济发展吸引众多外国人跨界来华。本文在此背景下,通过描述统计、比较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刻画了1990年代以来在华跨国移民的增长动态,并以日本为参照比较了在华跨国移民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移民大多为低端移民、定居移民、以女性居多,而在华跨国移民以高端移民为主,以男性居多,大部分来源于发达国家,具有单身赴任、滞留时间短、受教育程度高、任职于外企或跨国机构、集聚于沿海发达省市等特征。这些移民聚居现象为我国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移民政策和国际化政策,探索研究新的移民理论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3.
煤层气合采是提高多煤层区煤层气开发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成藏作用的特殊性决定合采方式与产能效果复杂多变,高效开发面临较大挑战。我国煤层气地质工作者围绕多煤层煤层气成藏与合采可行性开展大量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取得丰富的阶段性成果,为深化煤层气开发地质理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叠置煤层气系统成藏机理、合采地质约束条件、合采可行性判识方法、合采储层伤害4个方面,系统分析评述我国煤层气合采地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开展、工程实施与产业建设提供参考。主要认识可概括为:(1) 深化了叠置煤层气系统成藏的层序控气机理以及成岩作用与地应力的后期改造效应;构建了煤系地下水环境化学封闭指数,为判识含气系统叠置性及流体动力条件提供了新的参数,结合流体压力剖面识别出3类含气系统叠置地质模式(增长型、衰减型和稳定型);进一步将叠置煤层气系统理念扩展到煤系气范畴,提出煤系复合储层叠置含气系统“共采兼容性”理论与方法体系,并应用于煤系气合采先导示范工程,取得初步应用成效;(2) 华北石炭?二叠系(太原?山西组)与黔西?滇东上二叠统(长兴?龙潭组)是煤层气合采研究与工程实践的热点区域(层域),压力系统及渗透性差异是合采中最受关注的地质因素。华北山西组、太原组的水动力系统与供液能力差异是制约合采效果的重要因素,黔西?滇东地区合采煤层的最大层间跨度、累计煤厚、煤体结构受到更多关注,表层水干扰是制约织金区块煤层气合采效率的关键;(3) 产能分析、物理模拟、数值模拟、产出水地球化学分析是煤层气合采可行性与干扰判识的重要方法,提出了基于产出水地球化学解析合采井产出水源和判识干扰程度的基本思路、技术图版和评价流程及基于产能曲线分峰剥离的产层贡献分析方法,技术方法的不断成熟、创新为煤层气合采方案、工艺优化与效率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4) 煤层气合采对地质条件与工程扰动更为敏感,易诱发储层伤害,涉及产层暴露诱发的贾敏效应与气锁伤害,压力系统与渗透性差异诱发的应力与速度敏感伤害。均一化储层改造、分压力系统开采(分时间或分空间)、精细化排采设计与管控是降低储层伤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4.
为解决田间调查时因信息沟通手段与渠道的制约而产生的苗情灾情报送迟滞这一瓶颈问题,基于Android手机平台,构建了一种作物苗情灾情快速上报系统。系统由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组成。服务器端主要负责苗情灾情数据的存储与下载,研究中采用HTTP文件服务器,可通过设置IP、端口及用户名、密码和共享路径等实现远程文件的上传与下载;客户端主要实现苗情灾情的采集与上传,研究中依托手机自带拍照、GPS定位、数据传输等功能,基于Android编程技术对系统的功能和界面进行了设计。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苗情灾情固定与非固定地块的实时采集、汇总与远程服务端(云平台)传输。由于系统基于Android设备开发,有效降低了常规硬件部件的费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使用成本。经过2年多的初步测试使用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时效性,苗情灾情速报功能可满足市级管理人员的基本需求,可实现大面积苗情灾情数据的快速统计、实时上报,从而为获取实时农情数据和开展灾后救援工作提供可靠支撑。  相似文献   
35.
在对塔中Ⅰ构造带西北部的顺2井奥陶系碳酸盐岩详细岩心观察和室内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岩溶作用中的泥质和方解石充填物的矿物组成、粘土成分、常量与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的综合研究认为:顺2井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取心井段显示出小型的潜流-缓流带及渗潜带岩溶结构,发育厚度为几十米(20~60m);具有块(粒)状结构、不发光泥微晶颗粒和裂隙充填方解石等大气水成岩特征及等粒镶嵌状结构、环带结构等埋藏或混合成岩作用特征;泥质充填物含稳定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及代表埋藏早期未压实的标型矿物菱铁矿,相对高的CaO、K2O、Sr/Ba、B、F和相对低的Sr具负铈异常等;泥岩充填物中碳酸盐岩δ13C>0,中低负值的δ18O和Z>120;反映其形成于海相或处于海水-淡水混合带,代表了与沉积间断面有关的同生期表生岩溶的特征,后经历了成岩埋藏阶段的热液(水)作用改造。  相似文献   
36.
对塔中地区中1井等6口探井的东河砂岩和志留系砂岩中的25件重砂矿物中的锆石进行了一般特征分析,并选择了9件样品中的1666个单颗粒锆石进行了内部特征和72次微区U-Pb同位素测龄研究.研究表明:塔中东河砂岩中的锆石一般具有较高的磨圆度、相对高比例的岩浆岩来源和稳定的再循环沉积来源特征,反映了较高成熟度和较稳定构造-沉积环境;志留系下砂岩中的锆石来源差异较大,除了再循环沉积岩和岩浆岩来源外,还有变质岩锆石,但它又不具有典型变质锆石的Th/U含量的特征,有二种可能性:一是岩浆型锆石形成后经历了重结晶作用;二是原岩锆石受岩浆或岩浆期后热液影响.锆石的地质年代主要分为:(1)太古宙-古元古代(1.8Ga、2.2Ga和2.6Ga);(2)中新元古代(0.84Ga)和(3)早古生代(477~439.8Ma、431.6~421.1Ma).上述锆石原岩形成时代及其环境可能是一系列的大陆构造动力学事件的时代响应.  相似文献   
37.
本文提供的海浪报方法,不仅将Wilson方法的数学模型编成计算机源程序,避免了查复杂的诺模图,而且对其进行了改进,从而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计算结果的精度。通过实例计算,结果说明本文提供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新疆塔河油田奥陶系的溶洞 (穴 )和裂隙充填的 31件方解石胶结物元素分析及因子和聚类分析表明 :①方解石中的CaCO3 、MgCO3 、FeCO3 、MnCO3 相对平均摩尔百分含量分别为 98.38%、0.87%、0.6 8%和 0.0 7%,SiO2 、Al2O3 平均分别为 1.95 %、0.73%,Sr、BaO平均分别为 131.4× 10-6、5 16.5× 10-6,F和Cl 平均分别为 0.0 14 %和0.0 13%,而Mn +Fe/Mg、Mn/Fe平均分别为 0.87、0.10;②方解石中Sr/Ca =0.0 0 6 18Mg/Ca + 0.0 0 0 5 33( R2 =0.197),主要显示出无机成因特点;③方解石常量与微量元素特征均可由六个因子可代表组成,具有一定的沉积与成岩作用意义;④据聚类分析将样品划分出四组 :其中,以S6 9 W 0 37等代表的可能为潜流带中的淡水淋滤的产物,并可能经历了相当强烈的水 岩作用或埋藏溶蚀作用;以S6 9 W 0 38等为代表的则为大气淋滤的产物;以S80 W 0 6 4等代表显示出埋藏作用或海水成岩及混合带的产物特征,但不排除埋藏热水作用的影响;S85 W 0 0 5等样品推测为海水浓缩背景下埋藏成岩产物,可能出现酸性还原条件.  相似文献   
39.
通过认真、系统的地震资料解释,在塔里木盆地南部的塘古孜巴斯坳陷及周缘首次发现晚新生代正断层。在塘古孜巴斯坳陷内部发现的晚新生代正断层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剖面上组合成地堑或堑-垒构造,与巴楚隆起东北缘所发育的晚新生代正断层相似。塘古孜巴斯坳陷西北缘发现的两条晚新生代正断层走向为北东-南西,剖面组合成一地堑构造,与阿瓦提凹陷西北缘沙井子断裂带上发育的晚新生代张扭性正断层带走向一致,但不具备张扭性变形特征。正断层形成于上新世晚期(约3 Ma),持续演化至更新世早期(约2 Ma)。正断层的活动时间也与阿瓦提凹陷周缘的晚新生代正断层一致。它们形成于一个区域性弱伸展构造应力场内,代表印度-亚洲碰撞远程效应下,塔里木盆地脉式挤压(-冲断)过程中的一个构造间歇期。  相似文献   
40.
煤体结构类型与煤储层孔裂隙特征密切相关,对煤层气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以韩城矿区为例,通过对区内的参数井取心样品分析,把煤体结构分为块煤(I类)、块粉煤(II类)、粉煤(III类)。对区内3号、5号和11号煤层的深侧向电阻率测井、井径测井和自然伽玛测井曲线特征进行对比,归纳了各煤体结构的测井曲线组合特征:I和III类煤电阻率曲线和自然伽玛曲线为平滑的箱型或钟形,II类煤则为波动的箱形;II和III类煤扩径严重,且II类煤差异扩径明显。据此,提出了一种利用电阻率测井、井径测井和自然伽玛测井等测井曲线组合识别煤体结构的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准确识别出同一煤层不同煤体结构的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