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06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31.
在世界大洋(包括太平洋)范围内,平顶山顶部大都由纤有孔虫石灰岩组成,含有相对稀少的海胆类、瓣类以及其他大型生物的残留体。这些岩石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磷酸盐化,通常被铁锰结壳所覆盖,但岩石内也含有不同的铁锰物质。山顶的海水深度通常约为1~2 km,磷酸盐化石灰岩的年龄大  相似文献   
32.
准噶尔盆地早侏罗世八道湾组陆相沉积中发现海相瓣鳃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陆相河湖沉积的八道湾组(早侏罗世)内,新发现一些海相瓣类化石,表明当时准噶尔盆地在一短期内曾与海水相通,或者海水通过某一水系涌入该河湖区。从生态特征分析,当时可能为一泛滥平原。根据海相化石对化,化石产出层位八道湾组上部的时代可能属西湟缪尔期。  相似文献   
33.
张翼  穆军  冯妍  阎松 《海洋与湖沼》2014,45(1):183-188
以提取自东海海域两种鲨鱼(尖吻鲭鲨和噬人鲨)耙组织的总DNA为模板,对其真菌菌群rDNA的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进行了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电泳图谱中的7条主要条带经过二次PCR扩增后进行了克隆测序。NCBI-BLAST比对及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尖吻鲭鲨部真菌菌群的优势种来自四个分类单元,其中一个来自青霉属,三个来自曲霉属;噬人鲨部真菌的优势种来自四个分类单元,其中一种来自青霉属、两个来自梗孢酵母属、一个来自枝顶孢属;青霉属为两种鲨鱼部共同的优势菌;另外DGGE指纹图谱显示还有种类较丰富的劣势菌存在。数据库检索显示多数真菌分类单元具有较好的产生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潜力。该PCR-DGGE分析揭示鲨鱼部栖生有较丰富的真菌类群,它们的代谢产物及其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4.
采集丹东近海的黑梅童鱼29个个体和海洲湾近海的棘头梅童鱼30个个体,开展2种梅童鱼形态特征比较研究。对2种梅童鱼的顶枕部小棘、臀鳍第一鳍棘、鳔侧枝、腔和耳石等部位进行拍照及形态描述,并进行了2种梅童鱼传统形态学的8个分节特征和14个量度特征的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种梅童鱼的顶枕部小棘、鳔侧枝、腔颜色和耳石形态存在明显差异;除鳔侧枝数有明显差异外,其它可数性状均无显著差异。采用贡献率大的8个参数建立2种梅童鱼的判别公式,判别准确率达100%;黑梅童鱼和棘头梅童鱼在外部形态可量数据上虽存在个别交叉,但仍能形成各自相对集中的组;在P=0.01显著性水平下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2种梅童鱼在7个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5.
36.
笛鲷烂病是一种细菌性鱼病,其感染率高达62%,造成海水浮置网箱养殖的笛鲷死亡。从病鱼肝部分离到该致病菌,用其纯培养物进行易感动物人工感染获得成功。该菌为短杆状,大小为0.5~0.6×1.1×2.5μm;两端钝圆且微曲;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本文还叙述了该菌的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培养特性等分类特征,初步认为该菌是一新属。  相似文献   
37.
圆斑星鲽连续性鳃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细胞系,本文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启动了圆斑星鲽组织的体外培养,并通过对培养液配方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成功地进行了圆斑星鲽细胞的原代培养和继代培养。结果显示,圆斑星鲽细胞的最适培养液为含有20%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液最适pH值为7.2,最适培养温度为22℃;通过向20%FBS-DMEM/F-12培养液(pH=7.2)中添加N-乙酰葡萄糖盐酸盐、羧甲基壳寡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在22℃成功启动了圆斑星鲽细胞的原代培养,细胞的贴壁、生长和分裂状态良好,为典型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30 d即可形成汇合的细胞单层;经连续继代培养后,已成功建立了连续性圆斑星鲽细胞系,现已继代培养至第76代;该细胞系细胞经液氮冻存复苏后仍保持其原有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其贴壁生长状态和增殖速度也与冻存前无差异;生长特性鉴定结果显示,第60代圆斑星鲽细胞系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43.6 h,表明细胞的生长分裂依然十分旺盛。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圆斑星鲽细胞系细胞虽然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但其特征性染色体数目仍为46条,并具有其典型的二倍体核型特征(46 t),表明所建立的细胞系确为圆斑星鲽细胞系。该细胞系的建立对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及病毒疫苗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公元2004年,农历甲申年,为猴年。陆有猴,家喻户晓:而海里也有猴,且听我说来。海滩上有一种古怪鱼,体态扁圆,长10厘米-18厘米,体重20克-50克。硕大的头颅上,两只具单目镜和双目镜功  相似文献   
39.
罗芬  陈礼强  康斌 《海洋与湖沼》2011,42(4):488-494
应用光学和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对黄颡鱼的表面形态特征、小片血管分布及其内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黄颡鱼耙呈长锥形,弓表面具棘状小刺,小片呈褶皱状,镶嵌排列在长条形丝两侧。光镜可观察到小片两侧红色的入和出动脉以及中部片状毛细血管网。耙、弓、丝及小片表面均被扁平上皮细胞覆盖,其表面微嵴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40.
珠江水系贺江段近年出现严重危害网箱养殖和江河鱼类资源的大型寄生虫病害.初步鉴定该虫隶属于甲壳纲.等足目.虫科.细角虫属.是国内新发现的淡水鱼类寄生虫。用该虫对草鱼、银鲫、麦鲮进行人工感染.结果表明:该虫具有很强的寄生能力.累积感染率为76.2%~100.0%;对寄生部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寄生在部的比例(55.6%~72.0%)最大.胸鳍(11.7%~28.8%)次之;对试验鱼有较强的致死性;该虫吸血后体长(L)增长较大.体宽(W)基本不变;从寄主体上主动脱落的虫体,其L/W的增长率(16.32%~18.00%)较大,而一直寄生在寄主身上的虫体.其L/W的增长率则因各自摄食量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