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68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36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Mangroves along the Sudanese Red Sea coast are under constant anthropogenic pressur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mangrove clearance on the intertidal benthic community, we investigated the composition, biodiversity and standing stock of the macrofauna communities at high‐, mid‐ and low‐water levels in three contrasting habitats: a bare sand flat, a cleared mangrove and an intact mangrove. In addition, a community‐wide metric approach based on taxon‐specific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e value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trophic structure between the three habitats. The habitat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macrofaunal standing stock,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trophic structure. The high‐ and mid‐water levels of the intact mangroves showed a distinct macrofaunal community characterized by elevated densities and biomass, largely governed by higher decapod and gastropod abundances. Diversity was similar for cleared and intact mangroves, but much lower for the bare sand flat. Community‐wide metrics indicated highest trophic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niche breadth in the intact mangrove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leared and intact mangroves can be partly attributed to differences in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resulting from mangrove clearance. These results suggest a significant impact of mangrove clearance on the macrofaunal community and trophic structure. This study call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and management actions to protect and restore these habitats, and ensure the survival of this ecologically valuable coastal ecosystem.  相似文献   
42.
为比较中国不同海域口虾蛄(Oratosqilla oratoria)群体的遗传特性, 作者对采自皮口、绥中、青岛和广州4 个海域的口虾蛄群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 比较并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获得585bp 的口虾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 发现变异位点54 个, 占总位点数的9.2%。COI基因序列A+T 含量(64.8%)显著高于G+T 含量(35.2%), 符合节肢动物线粒体DNA 碱基组成的特点。转换与颠换的平均比值是7.84, 碱基替换未达到饱和。100 个样本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共定义35 个单倍型, 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162, 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203。4 个群体均具有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低的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 说明4 个海域口虾蛄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中等水平, 但广州海域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AMOVA 分析表明, 来自于群体间的遗传差异(84.53%)明显高于来自群体内的差异(15.47%)。遗传分化系数(Fst)表明皮口、绥中、青岛3 个海域间几乎没有发生分化(Fst<0), 而广州海域口虾蛄遗传分化较大。从GenBank 上下载了19 条粤东海域口虾蛄的同源序列与本实验获得序列共同构建NJ 系统发育树, 结果显示皮口、绥中、青岛聚为一支, 广州和粤东(深圳和汕尾)聚为另一支。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进化网络关系图均显示出广州海域口虾蛄群体较大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43.
谢广龙  姜娇  吴小平  欧阳珊 《海洋科学》2015,39(11):126-131
作者于2013年5月至6月调查了位于江西北部地区岩溶地貌陆生贝类资源,共采得陆生贝类63种及亚种(含5个未定种),分别隶属于12科21属,其中1个新种,即石钟山弯螺(Sinoennea shizhongshanensis sp.nov),优势种为雪土鸥螺(Georissa niva)、细纹喇叭螺(Boysidia gracilis)、囊喇叭螺(Boysidia dorsata)和灰尖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 ravida)。区系成分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占总种类数的61.90%。计算了江西北部地区岩溶地貌陆生贝类多样性指数,其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为2.205~4.27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960~3.374,Pielou均匀度指数(Jsw)为0.448~0.681。与邻近自然保护区比较,江西北部地区岩溶地貌陆生贝类较为丰富,与其他自然保护区物种相似性较低。  相似文献   
44.
青岛潮间带沉积物可培养厌氧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验证设计的简易厌氧培养方法,作者以青岛潮间带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5种培养基,从青岛潮间带沉积物共分离获得138株厌氧细菌。16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这些细菌分属3个门15个属32个种,其中γ-变形菌纲64株18个种,在种类上处于优势地位;此外还包括δ-变形菌纲(δ-Proteobacteria)16株2个种,ε-变形菌纲4株1个种,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9株8个种,梭杆菌门(Fusobacteria)25株3个种。在属水平上,弧菌属(Vibrio)、Marinifilum属、泥杆菌属(Ilyobacter)、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在数量上占优势。此外,有26株8种细菌(占总菌株数的18.84%)与已知菌的同源性介于89.38%~94.22%,为潜在的海洋细菌新科或新属,表明此简易厌氧菌培养方法在获得新菌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培养基对特定的类群具有选择性:2216E培养基对γ-变形菌纲分离培养效率较高;SPG培养基在获得新菌方面具有优势(占新菌数62.5%),且这些新菌大多属于拟杆菌门和梭杆菌门,其中SPG-1培养基对于分离硫酸盐还原菌和难培养的ε-变形菌纲细菌具有优势,SPG-4培养基对分离硝酸盐还原菌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5.
四个鲤鱼种群ITS-1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国四个鲤鱼种群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1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序列分析显示,370bp的ITS-1序列中GC含量明显高于AT含量,共检测到34个变异位点,96个样本得到14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637±0.055,核苷酸多样性为0.00857±0.00200,遗传多样性表现较低.黑龙江野鲤种群...  相似文献   
46.
乌伦古湖是我国十大内陆淡水湖之一,同时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第二大湖泊和主要渔业基地.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湖区水体营养状况、生物群落组成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揭示该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2006年11月至2008年7月设28个采样点对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  相似文献   
47.
The 16S and 18S ribosomal ribonucleic acid genes of microbial organisms collected from the contrasting environments (temperature, salinity, silicate, phosphate and nitrate, p <0.05) of the inner and outer basins of Kongsfjorden (Spitsbergen, Arctic) were studied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fingerprinting. Comparison of the microbial fingerprints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revealed that molecular methodology exhibited a greater sensitivity. Sequences obtained from bacterial DGGE were affiliated with four main phylogenetic groups of bacteria:Proteobacteria(Alpha, Beta and Gamma), Bacteroidetes, Verrucomicrobia and Cyanobacteria.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genotype distribution of these microbes and associated biotic/abiotic factors, revealed by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Station 1 at 30 m (outer fjord) was grouped separately from the other sites. This difference could be a consequence of the thermocline and base of the euphotic layer at this depth where the Atlantic and Arctic-type waters overlapped.  相似文献   
48.
利用近源物种马氏珠母贝的EST-SSR引物对企鹅珍珠贝DNA进行扩增,获得7对可扩增出目标条带的近缘分子标记,分析野生群体(YS)和养殖群体(YZ)企鹅珍珠贝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7个位点共获得26个等位基因;野生和养殖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5和3~4,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23 5、0.496 8;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431 8、0.302 8;HNUPM047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较低,为0.446 7,其他位点均在0.5以上,说明该遗传标记可提供比较丰富的遗传信息。表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野生群体。  相似文献   
49.
昆虫不仅是世界上最多的物种,同时也对生态系统功能和全球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昆虫多样性的保护对全球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昆虫多样性常被"生物多样性"研究者们所忽略, 昆虫多样性与植物、气候变化的关系更是不明确。本文对将来昆虫多样性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基于中国北部两大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东北长白山地区和华北东灵山地区。这两大地区的植被和气候已经有长期并且完整的调查,而对于其中昆虫多样性的了解却不多。因此在这两个地区开展研究认识昆虫多样性格局和进一步分析昆虫和植物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新文化地理学的理论统一性与话题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新文化地理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对传统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式的激进反思甚至颠覆。首先,新文化地理学具有理论基础的统一性。其反对伯克利学派"超有机体"的文化观,认为"文化"并非具象的"物体",而是在特定的社会情景或社会关系之下由社会群体自下而上地建构或生产的。自然、景观、地方、空间等地理学要素也并非"文化"被动的表达或容器,而是建构意义与价值系统的关键维度。其次,新文化地理学具有研究话题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应该被简单理解为研究视角的分散性或破碎性,而是新文化地理学的文化观带来的必然结果。新文化地理学关注草根群体自下而上的文化实践、不同群体与不同尺度的文化事项、以及瞬息万变的日常生活经验。因此,这极大地拓展了其研究话题的广度。目前,中国地理学中有关文化的研究还处在比较边缘化的位置,但现代中国社会的高速变迁迫切地要求文化地理学者从文化的社会性与空间性出发,探讨社会成员赋予自然、景观、地方、空间等地理学要素的文化意义,以及文化这一维度在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