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1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东南极普里兹湾Sstrene岛石榴辉石麻粒岩的变质年龄通过Sm-Nd法做了重新测定,得出604±28(2σ)Ma的石榴石-辉石-斜长石-全岩矿物内部等时线年龄,并指出本数值代表了该区主期中压麻粒岩相变质年龄。至于与其北东部的Bolingen群岛、拉斯曼丘陵的关系,通过岩石组合,变质叠加及其空间变化特征并结合变质时代推断,自Sstrene岛至拉斯曼丘陵后期低压变质叠加逐渐增强,早期中压及晚期低压变质可能代表了同一变质旋回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42.
东南极地盾(克拉通)中的太古宙陆核主要分布在面向印度洋扇区的内皮尔山、南查尔斯王子山、赖于尔群岛和西福尔丘陵,在面向澳大利亚、非洲和太平洋扇区只零星出露。这些古陆核被早元古代—早古生代(泛非期)造山带所分割,它们具有不同的早期演化历史和后期改造过程,并且产于不同扇区的陆核与相邻冈瓦纳陆块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对东南极古陆核开展系统的冰上和冰下地质调查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查明太古宙岩石(物质)的时空分布、岩石成因、源区性质、构造属性及其变质改造历史,进而构建东南极古大陆从初始成核到最终聚陆的历史框架,这将弥补地球早期演化研究领域的南极短板,同时也必将促进地球早期演化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3.
利用东南极高原熊猫-1自动气象站2011年2月—2012年1月观测的辐射资料和相关资料,对辐射分量和辐射平衡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是东南极高原获得太阳能的主要时段,总辐射通量夏季平均为365.0 W/m2,总量达到2752.1 MJ/m2,占全年总辐射量的58%。各个季节均能出现总辐射瞬时值大于大气顶水平总辐射,春季发生频率最高,冬季最小,总辐射平均日变化呈单峰型。大气长波辐射除夏季外,日变化不明显。冰雪面长波辐射除冬季外,各季节平均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单谷型。净辐射12月和1月为很小的正值,其他月份为负值。年平均净辐射为 -8.7 W/m2,表明地表相对于大气为冷源。该站的辐射平衡特征与其他南极内陆高原站相似,雪面具有强烈的辐射冷却效应,导致净辐射绝对值都小于下降风区。  相似文献   
44.
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是世界上发现最晚和研究程度最低的一个洲.南极洲以横贯南极山脉为界,东部为东南极地盾,西部为西南极造山带,具有独特的构造环境,是地球上唯一的被地球旋转轴穿过的大陆.南极洲号称世界“寒级”、“冰级”和“风级”,具有极端的气候条件,长期以来,南极大陆的地震观测远远落后其他地方,被认为是没有地震的大陆.  相似文献   
45.
在西南极和横贯南极山脉地区,新生代裂谷和剥露作用非常普遍。但是,文献中很少记录东南极地区的新生代剥露作用。文中根据东南极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地质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和热历史的模拟,认为在东南极海岸边缘存在新生代的隆升和伸展作用,其年龄为始于(49.8±12)Ma。该年龄略晚于西南极裂谷系的启动年龄(约60~50Ma)。由于差异隆升作用,在拉斯曼丘陵地区发育了更新的正断层作用--拉斯曼丘陵拆离断层的新活动,其年龄为约5.4Ma。东南极周缘新生代裂谷和伸展作用的普遍存在,是冈瓦纳裂解以来大陆分离和印度洋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46.
针对因IW工作模式数据在南极地区覆盖不全面导致对南极接地线的全面提取造成影响的问题,提出利用双差干涉测量提取接地线的基本原理,分别利用工作模式为IW和EW的Sentinel-1雷达卫星数据,对东南极毛德皇后地沿岸冰川接地线进行提取,将提取结果分别与MEa-SUREs接地线产品进行对比,同时再将这两种模式下的提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差干涉测量可以去除冰流相位的影响,使用EW工作模式的Sentinel-1数据进行南极接地线提取可以忽略其地面分辨率较低这一缺陷,同时,这一模式的Sentinel-1数据在幅宽、南极覆盖范围等方面更具优势。因此,综合利用IW和EW工作模式的Sentinel-1数据,对南极接地线的全面、高效、长期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张静 《海洋世界》2013,(6):56-57
1988年的南极考察队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去南极大陆的拉斯曼丘陵,建立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山站。而随船进行首航东南极、建立中山站光荣任务的考察队中,有着一群特殊的队员,他们是为拍摄电视剧《长城,向南延伸》的剧组成员,其中还包括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金乃千先生,这令此次远航更增添了一层传奇色彩。过了赤道往南,天气渐渐变冷,海面  相似文献   
48.
罗宇涵  刘毅  孙立广 《极地研究》2012,24(2):159-167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莫愁湖ZH沉积柱进行了生态地质学的研究,通过AMS-14C定年构建年龄框架,采用550℃烧失量、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等,恢复了中晚全新世该地区较高分辨率的湖泊生物量记录。结果显示,距今6600-6100年、5400-4800年、4650-3750年和3500年-2850年为莫愁湖生物量高值期,气候相对温暖适宜,湖泊生产力旺盛;距今6100-5400年、4800-4650年和3750-3500年为湖泊生物量低值期,气候相对寒冷,湖泊生产力相对较弱。而且在整体较暖的气候环境下,出现了其它无冰区沉积物中鲜有记录的距今4800-4650年、4400年前后和3750-3500年的气候快速变冷事件。根据莫愁湖湖泊生物量恢复的东南极拉斯曼地区高分辨的气候变化特征,与太阳活动强度和东南极大陆冰芯记录相吻合,为东南极中晚全新世多样的气候格局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9.
东南极南查尔斯王子山条带状含铁建造(BIF)产于鲁克山古元古代鲁克群的底部,总厚400 m,矿体厚度30~70 m,铁矿平均品位33.5%。该条带状含铁建造形成过程可能与变质火山岩有联系,在成因分类上属于苏必利尔湖型含铁建造和阿尔戈马型含铁建造之间的过渡类型。高精度航磁测量在鲁克山圈定出宽约10 km的北、南两条磁异常条带,延长分别约为50 km和60 km。据此初步建立该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预测模型,圈定了含铁建造的资源分布范围,最终估算出铁矿石可开采的资源量大于百亿吨。   相似文献   
50.
生物硅在东南极湖泊古初级生产力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南极中山站区的莫愁湖和大明湖沉积物中生物硅、有机质等环境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生物硅在重建东南极湖泊沉积生态环境记录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大量保存较好的硅藻出现在东南极淡水湖泊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在深度剖面上表现出显著波动,与有机质等生物地球化学指标具有一致的垂向变化趋势,表明它们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