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21篇
  免费   4158篇
  国内免费   4370篇
测绘学   1846篇
大气科学   1909篇
地球物理   2826篇
地质学   11452篇
海洋学   2555篇
天文学   357篇
综合类   1366篇
自然地理   1938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766篇
  2022年   965篇
  2021年   1069篇
  2020年   916篇
  2019年   1083篇
  2018年   903篇
  2017年   729篇
  2016年   741篇
  2015年   824篇
  2014年   1259篇
  2013年   939篇
  2012年   1164篇
  2011年   1093篇
  2010年   948篇
  2009年   914篇
  2008年   990篇
  2007年   829篇
  2006年   782篇
  2005年   712篇
  2004年   590篇
  2003年   562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509篇
  2000年   430篇
  1999年   412篇
  1998年   413篇
  1997年   397篇
  1996年   427篇
  1995年   397篇
  1994年   332篇
  1993年   272篇
  1992年   282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2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9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IRAS14122-5947是一颗新发现的变星,其Ic星等的变幅超过5.5,光变周期可能是1935天或3930天,近红外光谱与OH/IR星相似,并具有一个冷的尘埃包层。对SED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它在AGB最终阶段的质量流失率为3.6(-6)M⊙/yr.我们认为它可能是处在AGB的最后阶段,质量流失时而进行时而停止。  相似文献   
43.
44.
海域使用后评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工程竣工投产后,海域使用论证便失去其约束作用,开展动态的海域使用后评价工作是近几年来国外海洋发达国家管理海洋工程方面应用较为成熟的一种管理手段,而我国在此领域目前仍是空白.实施海域使用后评价工作,可以全面反映海洋工程项目投产以后在实际运行中对周围海域环境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影响,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尽可能降低海洋工程项目实际运营中的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从而填补我国此领域管理的空白.其目的是通过海域使用后评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项目决策、工程实施和管理水平,为合理利用资源,改进管理,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所以,海域使用后评价可以看作是海域使用论证的有效延伸,对合理控制和使用海岸带资源,保护和改善海岸带环境,拓展生产力空间布局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促进经济社会近期和长远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施行海域使用后评价工作不仅与国家提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相一致,而且2006年11月1日施行的<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也明确提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从农级别基准地价图编制的目的和原则入手,详细介绍了用MAPGIS软件编制农级别基准地价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研究油藏内部油水渗流方向时,主要考虑渗透率影响,引入两个水平方向渗透率比、水平与垂向渗透率比参数来分析。前者反映样品所在储层平面上两个水平方向渗流能力的差异,后者反映样品所在储层水平与垂向渗流能力的差异,并经小柱样测试和全岩心测试两种方法确定两个参数。通过对塔中4号油藏CⅠ油组9口井2306个样品两种渗透率比值分布直方图分析,研究了CⅠ油组渗透率的非均质性及其渗流方向:CI油组储层在水平方向的渗流能力有很大差异,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储层垂向渗流能力明显小于水平方向的渗流能力。  相似文献   
47.
48.
宁潭岩体是由马田、亭子、陈冲、老虎头 4个单元组成的遭受了变形变质改造的花岗岩复式岩体。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反映该岩体属后碰撞强过铝花岗岩。其源区既包含有不成熟的富含长英质物质的特性 ,也有成熟的、富含粘土的特性。岩体的形成温度为 85 0~ 92 5℃ ,同位素年龄为 35 4~ 4 4 0Ma。可能是加里东期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后 ,在拉伸构造作用下岩浆底辟侵位而成  相似文献   
49.
我国4300 m高度上的高能宇宙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有恒 《天文学进展》2003,21(4):318-333
随着γ射线天文学的兴起,10年前在西藏高原海拔4300m的羊八井谷地,出现并成长着一个国际知名的宇宙线实验站。其中日合作的ASγ阵列在国际同类实验中,首先观测到了蟹状星云的Multi-TeV稳定γ射线发射及活动星系核Mrk 501在1997年、Mrk 421在2000年的Multi-TeVγ射线强爆发,独家测出了反映太阳和行星际磁场状态的宇宙线太阳阴影的偏移并将之用于太阳活动变化的监测,利用高海拔优势及乳胶室和Burst,探测器与阵列的联合实验进行了超高能宇宙线能谱和成分的研究。以高阻板探测器(RPC)地毯式阵列迈入≈100GeV空白能区的中意合作ARGO(Astroparticle physics Researchat Ground-based Observatory)计划,已进入大规模安装调试阶段。欲牢固占领Multi-GeV-TeV能区和满足对高可变、大峰流、短时标河外γ源的观测所需的高海拔巨型大气契仑可夫光成像望远镜计划5@YorG,也正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50.
The variation in the orbital period of the W UMa type contact binary V502 Oph is analyzed. The orbital period exhibits a wavelike variation with a periodicity of 23.0 years and an amplitude of △P = 1.24×10~(-6) days superimposed on secular decrease of dP/dt = 1.68×10-7 day per year. The long-term decrease may be accompanied by the contraction of the secondary at a rate of 83 m per year and a mass transfer rate from the primary to the secondary of 4.28×10~8 M per year. The short-term oscillation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presence of a third component. Orbital elements of the third body and its possible mas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