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磷形态分布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及形态分布等地球化学信息可以用来反演湖泊流域的古环境及污染历史。本文以乌梁素海和岱海两个不同类型的湖泊为研究对象,对两个湖泊沉积柱芯中磷形态分布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柱芯中沉积磷的主导形态均为ACa P、De P和 Or P,但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和沉积柱芯中Al P和 ACa P的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岱海,而Ex P、De P和 Or P的含量水平明显低于岱海。两个湖泊沉积磷形态分布的差异性能较好地揭示出湖泊流域的地理环境、化学风化程度以及湖泊富营养化类型的差异性,沉积柱芯中ACa P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能很好的指示湖泊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富营养化水平,而De P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则能较好的揭示出整个湖泊流域的古环境古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42.
43.
乌梁素海水体透明度分布及影响因子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2006-2008年间5-10月对乌梁素海的连续监测资料,分析了乌梁素海水体透明度的时空分布状况和季节变化规律,对影响透明度的5个理化因子,包括浊度、悬浮物、叶绿素a、氮磷比和pH值进行相关分析.三年内有监测资料的月份中,乌梁素海水体透明度变化范围在0.33-1.62m,平均值为0.93m,透明度分布的总体趋势是芦苇区及靠近芦苇区较低,西南端开阔水面区较高.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浊度是乌梁索海水体透明度的主要影响冈素,其与透明度的关系是SD=1.48x~(-0.471)(R=0.83,N=100,P<0.0001);悬浮物是乌梁索海水体透明度的直接影响者,与透明度的关系是S~(1/4)=-3.9481nSD+12.055(R=0.65,N=100,P<0.0001):pH值和N/P对透明度的影响是间接的.  相似文献   
44.
内蒙古乌梁素海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内蒙古乌梁素海0~20 cm深处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并利用潜在污染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底泥中的重金属的污染风险。根据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生态危害临界值和国家土壤质量一级标准,乌梁素海底泥中重金属的复合污染较严重,污染重金属主要为Cu、Cd、Ni、Zn。底泥中Pb、Cd、As、Cu、Cr、Hg、Zn之间相关性明显,说明湖泊底泥中这些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相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大部分地区属重金属轻度污染区,仅3个排干渠入口附近为极度污染区,其余地区为重度污染区。  相似文献   
45.
内蒙古乌梁素海“黄苔”暴发卫星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郑伟  韩秀珍  刘诚  李云鹏 《湖泊科学》2010,22(3):321-326
通过综合分析"黄苔"、芦苇、明水体和陆地等地物在EOS/MODIS图像上不同波段的光谱特征,提出了利用EOS/MODIS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数据提取"黄苔"信息的方法.结合乌梁素海"黄苔"实地考察资料和高空间分辨率的中巴资源卫星CBERS/CCD数据对MODIS数据监测"黄苔"的结果进行了比对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对"黄苔"进行有效的监测.同时提出了简单可行的去除程辐射影响的大气校正方法,利用MODIS 2008年5-10月的数据对内蒙古乌梁素海的"黄苔"灾情进行了动态监测,获得了乌梁素海"黄苔"灾情发生发展的特征信息,乌梁素海在2008年5月初开始出现"黄苔",6-7月份发生大面积"黄苔"暴发,进入8月以后"黄苔"开始逐渐消退,10月份基本消失,并初步分析了"黄苔"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46.
在2017 - 2018年冬季使用无人机对乌梁素海湖冰的冰面裂缝进行了航拍, 采用改进的自适应阈值分割方法进行图像二值化处理, 提取了冰裂缝的密度和分形维数。分析结果显示: 在固定区域的冰裂缝分形维数在1.35 ~ 1.50间变化, 冰裂缝数量随时间增加, 其分形维数也随之线性增大; 在冰生长期间, 冰厚度与冰裂缝分形维数也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75)。冰面不同区域的冰裂缝密度和分形维数在0.017 ~ 0.079、 1.38 ~ 1.64间变化, 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对数相关性(相关系数R2>0.96), 不同日期航拍数据拟合结果近似相等, 说明冰裂缝密度越大, 对应的分形维数越大。作为表征冰面形态特征的一种物理指标, 建立得到的冰裂缝分形维数与冰厚、 裂缝密度的相关关系, 对未来利用冰面裂缝形态监测冰层的生消过程可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47.
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在对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粒度的分析基础上,结合黄河以及河套地区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乌梁素海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演变过程。乌梁素海沉积物中黏土(<4 μm)平均含量28.7%、细粉砂(4~16 μm)平均含量34.4%、中粉砂(16~32 μm)平均含量17.3%、粗粉砂(32~64 μm)组分平均含量14.1%、砂质组分(>64 μm)含量整体较低,平均含量为5.5%。沉积物不同粒级范围颗粒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1965年左右(岩芯深度20 cm)乌梁素海沉积物组分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此,结合前期对湖泊沉积物中元素含量特征的分析,利用粒径-标准偏差方法,通过对比黄河泥沙以及流域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研究了约1965年前后两个时段的沉积物来源。尽管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携带的泥沙以及河套平原灌溉退水携带的大量流域表土侵蚀物质,但同一物源组分在1965年前后这两个不同的演化阶段具有不同的粒级特征。1965年之前,<19.95 μm的粒级组分反映了河套平原灌溉退水携带的流域表层侵蚀物质组分特征,而19.95~181.97 μm的粗颗粒组分反映了黄河径流携带的泥沙,后者决定了乌梁素海沉积物的粒级特征。1965年以来,这两种不同来源组分的粒级变细,灌溉退水携带的流域表土侵蚀物质(<5.71 μm组分)控制了湖泊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并与总排干入乌梁素海的水量变化、围湖建堤以及扬水站的修建等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总体来看,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受人类施加的影响已经超越了自然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沉水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组成,也是水质与健康状况的指标性类群,可以采用遥感技术对其生长和分布情况进行监测.基于实测光谱数据,分析了乌梁素海沉水植物光谱特征,研究了覆盖度对乌梁素海沉水植物反射光谱的影响,建立了乌梁素海沉水植物覆盖度反演模型.结果 表明;沉水植物群落的光谱反射率随覆盖度减少而下降,覆盖度为1%~20%时...  相似文献   
49.
乌梁素海沉积物腐殖质的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应用化学方法对乌梁素海湖泊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腐殖质组成、影响腐殖质的环境因子及腐殖化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为1.06%~5.38%.有机质分布特征与表层沉积物所处的水力条件、水生植物分布、人为活动有关;腐殖质组成中,胡敏酸含量为0.65~2.78 g/kg,富里酸含量为2.19~8.72 g/kg,胡敏素是主体,含量在3.28~20.92 g/kg之间;腐殖质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中,各组分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H值与胡敏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溶解氧与富里酸、胡敏素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显著正相关.腐殖化程度分析中,随着有机质含量的上升,可提取腐殖质的相对含量下降.PQ值介于9.50%~27.06%之间,平均值为21.47%,变异较大,且腐殖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50.
内蒙古乌梁素海~(210)Pb和~(137)Cs测年与现代沉积速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乌梁素海沉积物柱心样品进行210Pb、137Cs测年分析表明,柱心剖面上有明显的1963年蓄积峰,这个蓄积峰对乌梁素海的现代沉积有明显的时标意义。根据210Pb的CRS模式,可以计算出每个样品深度所对应的年代,在该沉积柱心中与137Cs时标吻合较好。乌梁素海的沉积速率并不稳定,变化比较大,表明乌梁素海近113 a来沉积环境不稳定。210Pb、137Cs两种计年方法的结合有助于认识沉积速率变化较大的沼泽的沉积状况,也有助于对核素计年方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