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南方丘陵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的地形效应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被覆盖变化是生态环境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但其估算精度常受到地形效应、土壤背景、大气效应等各种因素影响。以Landsat 8 OLI为遥感数据源,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分别利用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经Cosine-C校正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差值山地植被指数(NDMVI)建立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以评估南方丘陵区植被覆盖度的地形效应。结果表明,3种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均能削弱地形效应,但消除或抑制地形效应影响的能力不同。比较而言,基于NDMVI指数构建的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的地形效应最小,更适合地形复杂区域的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基于Cosine-C校正的NDVI植被指数构建的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的地形效应次之,但存在一定的过度校正现象;基于NDVI植被指数构建的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的地形效应最大,尤其当坡度≥10°时,阴坡植被覆盖度比阳坡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42.
深基坑围护结构力学变形监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要介绍了北京地铁五号线和平西桥车站施工期间的力学变形监测技术,阐述了力学变形监测工作在城市松散含水地层深基坑围护桩施工时的一些技术要求和措施,文章系统地总结了本工程中的力学变形监测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变形监测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3.
黄河口的变迁对邻近海区潮波运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区的潮汐和潮流分布具有如下显著特征:黄河口外存在M2分潮的无点潮(方国洪,1986)和S2分潮的无潮点(王淑雪等,1987),以及五号桩海区属于规则全日潮区。 关于黄河口外存在M2分潮无潮点的问题,自Ogura(1936)首次提出以来,一直是本区潮汐潮流研究中倍受重视的问題。据方国洪(1986)的统计,迄今为止,反映在黄河口外存在M2分潮无潮点位置的渤海同潮图的文献已有20篇之多(丁文兰,1985;山广林等,1983;方国洪,1986;方国洪等,1985;方国洪等,1986;王淑雪等,1987;刘爱菊等,1980;孙文心等,1981;沈育疆,1980;侍茂崇等,1985;黄祖珂,1991;An,1977;Fang1986 Nishida,1980;Ogura,1936; ?opИc,1958)。从表1可以看出,历年来不同学者给出的黄河口外M2分潮无潮点的位置各不相同,本文作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黄河三角洲的变迁造成的。统计表明,在1855年至1984年间,近代黄河三角洲自套尔河口至淄脉沟口的年淤进速率为0.16km,挑河湾至宋春荣沟口为0.16km,而年淤进速率最大的五号桩区(即直接影响黄河口外M2分潮无潮点位置的区域)的年淤进速率达0.3km。海湾中的无潮点是入射的潮波与自湾顶反射的潮波叠加而形成的节点,由于近代黄河三角洲的海岸线不断向海中推进,在黄河尾闾的不同时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的位置便有显著变化,这必然会使无潮点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然而表1中M2无潮点的不同位置并不完全是由于黄河三角洲岸线变化引起的,由于表1中的多数无潮点的位置是数值计算的结果,而不同的人在数值计算中所用的边界条件和底摩擦应力的表达式及其系数又不尽相同,因此必然造成计算结果的差异。这里值得指出的是王淑雪等(1987)的结果,这一结果是根据1985年8-9月在黄河口外几个站进行连续1个月的水位观测资料得出的M2无潮点位置,在此点上,M2分潮振幅仅为0.8cm。当然,由于渤海潮汐中存在着显著的天文一气象分潮(方国洪等,1986),故根据夏天一个月的潮汐资料分析得到调和常数与由长期(如一年)潮汐资料所得到的调和常数是有差别的,由此而得到的无潮点的位置仍会有一定的误差,但应该说,这一结果所给出的无潮点位置对于清水沟流路的单一顺直阶段的黄河三角洲岸线而言,已是最接近实际的了。既然黄河口的变迁是黄河口外M2分潮无潮点位置的变化的主要因子,那么自1855年以来由于黄河口的不断变迁使黄河口外M2分潮无潮点位置产生了怎样的变化?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題。至于黄河口外是否有S2分潮无潮点的问题,或者说,黄河口外曾存在过的S2分潮的无潮点现在是否已经消失仍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中也将讨论。 实测表明,在M2分潮无潮点附近的验潮站处,潮位的全日潮分量(即K1和O1分潮)作用突然增大,使黄河三角洲沿岸的潮汐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即不规则半日潮→不规则全日潮→规则全日潮→不规则半日潮(表2)。近一百多年来黄河三角洲的变迁对黄河三角洲沿岸各站的潮汐性质的变化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也是本文将探讨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考察不同时期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潮汐、潮流的分布特征,对上述各问题加以探讨,为黄河口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东海黑潮及琉球群岛以东海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它西部有广阔的大陆架,东面以九州岛、琉球群岛(由奄美诸岛、冲绳诸岛、先岛诸岛组成)和台湾岛连线为界,具有较深的海槽。黑潮是一支高温、高盐、高流速的西边界流,它起源于菲律宾以东海域,流经台湾东岸进入东海,沿东海大陆架外缘向东北向流动,穿越吐噶喇海峡返回太平洋。通常的把自台湾东北端起至吐噶喇海峡一段称为东海黑潮。此外,在琉球群岛以东海域也常年存在一支稳定的西边界流,称为琉球海流。对于东海黑潮和琉球海流的研究,主要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进行中日联合调查研究、中日副热带环流调查研究等,取…  相似文献   
45.
乐肯堂  王岳 《海洋学报》1994,16(6):1-10
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和数值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较深入地探讨了南黄海和东海北部由海流所输送的海洋热盐通量,其温盐资料取用1989牛1月中美南黄海联合考察所得的资料。本项研究获得了由南黄海主要流系(对马暖流、朝鲜西岸沿岸流、黄海暖流)所输送的体积通量、热量通量和盐量通量,以及各断面上的风生通量、非风生正压通量和斜压通量。  相似文献   
46.
海底以上1-2m水层的海流垂直分布和变化,对于海底泥沙运动和海洋工程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研究者分别从实测资料、实验室实验和理论等方面对底边界层中稳定流动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均难以直接满足工程需要.本文基于现有的理论和实验结果,发展了现有海底边界层理论,运用把稳定流的底Ekman层与对数层相配匹的方法确定了实测余流的垂直分布,并给出了在渤海石油平台区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原理和方法在应用中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可以直接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47.
南黄海冬季温盐结构及其流系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本文主要根据中美联合考察的温盐资料,分析了调查海区冬季温盐结构及其所表征的流系,主要结果如下:(1)传统上作为表征外海水进入南黄海的温度和盐度的水平分布均显示出双峰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存在着相应的流场;(2)黄海沿岸流的范围不仅比通常认为的更狭窄,而且更贴近海岸,而朝鲜西岸沿岸流看来比过去认为的弱一些;(3)南黄海表层环流的图案可能不是由一个环型而是由两个环型构成的。亦即,除了在南黄海西侧存在着通常认为的气旋型环流外,在其东侧还存在着反气旋型环流。  相似文献   
48.
为考察长江三峡工程对河口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必要探讨长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对河口区及口外陆架区流场结构的影响。在“长江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区流场的影响”的一文(本集)中,作者己着重探讨了三峡工程的流量调节方案将给长江口区流场带来的可能影响。本文试图从长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来分析长江口外陆架海域海流结构的季节变化,从而为三峡工程流量调节方案的设计提供某些依据。 关于长江口区及其邻近陆架海域的海流结构问题,根据实测海流资料所作的分析,迄今为止,主要限于洪水季节(即夏季)(乐肯堂,1987,1986,1984;赵保仁,1982;上海航道局设计研究所,1978;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77;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河口海岸研究室,1975,1973; Le Kentang,1986;Cannon, et al. , 1983; Beardsley et al.,1983)。长江口区枯水季节(冬季)的海流结构曾已讨论(Le Kentang, 1988)。至于春、秋两季,迄今尚未见有专题论述。本文将根据已收集到的实测余流资料(其中包括1959-1976年的资料,1980-1981年间的中美联合考察资料和1985-1986年的专题调查资料),结合有关的水文观测资料,对本区各个季节余流的结构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以台风近时效内的移速和700hPa24小时正变能量中心区的变能最大值,计算求合力,用矢量图解法预报台风移向及中心区域位置。通过实用验证,准确率较高,是一种简便的短时效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50.
相士堂 《海洋预报》1991,8(2):42-49
本文按对立统一规律原理,以1960~1970年历史天气图资料。对本年5~10月份影响我国和日本地区的台风,与前一年秋、冬、春季的寒潮关系分析,得出用本年10~12月,1,2和4月的寒潮日期,输送路径等因子,预报翌年5~7月,8,9和10月的台风发生期,路径登陆点和登陆日期范围。经7年来的预报服务检验,用户均认为准确率较高,对布署防台风,保障安全生产,减少经济损失等方面,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