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5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41.
通过综合分析东海陆架南部EA05岩心上部30 m的岩性、有孔虫丰度和一些特征的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该段岩心的气候地层划分。该段岩心可依次划分为末次盛冰期(30~11.85 m)、冰消期(11.85~5 m)和冰后期(5~0 m)地层。末次盛冰期时气温低,研究区水深浅,沉积物中有孔虫丰度很低,且大多数热带浮游有孔虫种属消失,此时陆源物质输入量较大,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高,黑潮对东海陆架南部影响小。随着冰消期以来气温回升,海面上升,研究区水深增大,岩心中有孔虫丰度急剧增加;陆源物质输入量减少,沉积速率降低。大约在16 ka B.P.左右,黑潮重新开始对东海南部陆架产生影响。在EA05岩心的6~5 m,3.4~3.0 m和1.4~1.2 m处分辨出了3个冷事件,可能分别对应于YD事件、8.2 ka B.P.冷事件和3.8 ka B.P.新冰期Ⅲ,反映出该地区冰消期和冰后期气候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42.
美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K·O·埃默里教授应我所邀请,在参加杭州中美国际沉积学术交流会后来青访问.4月18、19日埃默里教授做了"板块构造"和"海面变化"两个专题报告,会后又同我国海洋地质学家进行了广泛的座谈讨论.埃默里教授知识广博,他不希望自己是那一门的专家,而要成为具有多种知识的各行通家.  相似文献   
43.
格陵兰冰芯的δ18O记录表明,末次冰期的气候发生了一系列快速的冷暖交替过程,即所谓的Dansgaard-Oeschgerk旋回(Dansgaard et al.,1995;Stuiver et al.,1995;Grootes et al.,1997)。在北大西洋区域,海洋的沉积记录也清楚地再现了在总的冰期背景下代表强烈冰川漂移事件的6次变冷事件,即所谓的Heinrich事件(Bond et al.,1992,1993;Rasmussen et al.,1997;Andrews,1998)。通过对比发现Dansgaand-Oeschger旋回和Heinrich事件并非两个孤立的气候演变过程,Heinrich事件(H)发生在Dansgaard Oeshger旋回的最冷期,几次大的Heinrich事件使格陵兰的大气温度在冰期的气候条件下又降低3-6℃(Mayewski et al.,1997)。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些气候事件的发生,尤其冷事件并不仅限于格陵兰和北大西洋等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几乎在全球各大区域均找到了它们的印记。 冲绳海槽作为西太平洋的一个弧后盆地,其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放大效应”,为我们识别过去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演化事件并进行全球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本文作者对取自冲绳海槽北部的CSH1孔的孢粉组合和中部DGKS9603孔的浮游有孔虫动物群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有关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记录的末次冰期气候突变事件具有全球意义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44.
中国海湾的成因类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海湾是陆地环抱的海域。根据日内瓦海洋法公约规定,海湾为凹入陆地的水曲,其水曲面积不应小于以湾口宽度为直径的半圆面积。 前人的工作对各种海湾的成因虽有所提及,但对海湾的系统分类则未见先例。人们按自己的习惯把各类海湾称为开敞海湾、封闭海湾、深水海湾、浅海湾、大型海湾、小海湾、泻湖及溺谷等。但对这些海湾之间成因上的联系和不同海湾演化规律的差异均未进行系统  相似文献   
45.
冲绳海槽末次冰期以来千年尺度古海洋演化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陵兰冰芯的δ18O记录表明,末次冰期的气候发生了一系列快速的冷暖交替过程,即所谓的Dansgaard-Oeschger旋回(Dansgaardet al.,1995;Stuiveret al.,1995;Grooteset al.,1997)。在北大西洋区域,海洋的沉积记录也清楚地再现了在总的冰期背景下代表强烈冰川漂移事件的6次变冷事件,即所谓的Heinrich事件(Bondet al.,1992,1993;Rasmussenet al.,1997;Andrews,1998)。通过对比发现Dansgaard-Oeschger旋回和Heinrich事件并非两个孤立的气候演变过程,Heinrich事件(H)发生在Dansgaard-Oeschger旋回的最冷期,几次大的Heinrich事件使格陵兰的…  相似文献   
46.
在海洋地质调查中,如何取得好的沉积物样品是每一位海洋地质学家所向往的,而获得好的沉积物样品的关键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的海洋调查仪器的使用。法国”阿塔郎特“号海洋调查船上的重力取样管不管在性能上,还是安全性上都瞰称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取样设备。  相似文献   
47.
我国邻近海域的水下沙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邻近我国的内陆架浅海海底,广泛发育着一种特殊的侵蚀堆积地貌体——水下沙脊.它由一系列平行水流方向的线性堆积沙体及其间的侵蚀沟槽组成,其类型复杂,形态各异.它们或呈梳状分布在开敞海湾的湾顶和强流近岸地区,或呈指状展布于河口和海峡出口,水深多小于35米.  相似文献   
48.
辽东浅滩潮流沙脊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也是国家海洋局与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签署的中法海洋科技合作协议的第一个项目。由于辽东浅滩与邻近区域存在着成因上的内在联系,后将研究区扩展至渤海东部。目前该研究已顺利结束。 1991年中法两国科学家共同完成了渤海海上调查。这是一次集声学仪器地质剖面走航  相似文献   
49.
海南东方岸外海底沙波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海南东方岸外 2 0~ 50 m水深海底沙波形成的动力环境、形态特征、剖面结构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根据环境参数 ,对其活动性进行了计算 ,并将计算结果与发育环境相类似的 Surtainville沙波进行了类比。认为研究区沙波主要系在潮流作用下形成。研究区沙波迁移速率为每年数米。东区 (水深 2 0~ 40 m)是沙波发育的主体 ,受落潮流作用 ,沙波自北向南迁移 ;西区 (水深 36~ 52 m)沙波受涨潮流控制自南向北迁移 ;中区为过渡区 ,沙波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0.
2万年来我国东部海陆环境变化的不同步现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冲绳海槽DG9603孔高分辨率的硅藻、有孔虫、孢粉和植物硅酸体化石的记录,提供了联系海洋与陆地气候变化的直接证据。结果显示,中国东部及邻海区最近20kaBP以来海洋环境的文化滞后陆地气候的变化约1000a,初步认为这种滞后现象可能是北半球陆地气候快速变化的同步性和温盐环流从北大西洋缓慢传送到太平洋海域的时间差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