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5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By reference of the δ18O and δ13C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G.sacculifer and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AMS)14C dates, the U K 37 , ∑C 21 /∑C +- 22 and Pr/Pn in core DGKS9603 have been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hanges of paleooceanographic environment occurring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during the last 35000 years. The stratigraphic records of these proxies have shown that during the last 35 ka the Okinawa Trough has gone through 7 stronger cold-climate events (C1–C7) and 9 terrigenous matter-decreasing events (e2–e9), of which, the C1 corresponds to the cold episode occurring in the middle late Holocene, C2–C4 and C7 correspond to the H1–H4 events, respectively. e1 and e3–e8 correspond to the decrease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respectively. The terrigenous inputs increased when Heinrich events occurred. Climate colding resulted in the decrease of terrigenous matter transported by rivers, and the increase of that transported by winter monsoon. Heinrich ev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st Asia monsoon.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15.5–25.8 Cal ka BP), reduction environment fluctuated strongly, bringing forth three stronger reduction events (R1–R3) and one weaker reduction event (O), of which, R1–R3 correspond to the decrease of SST and increase of terrigenous nutrient and O corresponds to the decrease of terrigenous nutrient. The fluctuation of reduction condition must be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sea surface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42.
中国陆架潮流沉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国陆架潮流沉积研究新进展全新世以来陆架经历了大规模的海侵,裸露的陆架逐渐被海水淹没,潮流成为浅海最重要和最活跃的海洋动力要素,对海底地貌和沉积的形成发育起了主导作用。它塑造了不同规模的纵向和横向底形,其中冲刷深槽可能是陆架上最大的地形起伏;它驱动了...  相似文献   
43.
高密度电法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方便解译等特点,它在水文地质调查中具有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地质环境复杂、地下水资源缺乏地区。大别山地区是变质岩集中区域,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有着地质结构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是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的重点区域。本文以大别山连片贫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中的找水为实例,采用高密度电法,解译出目标找水靶区的电阻率剖面和地质断面,并结合地球物理特征、工区布置、钻探验证等,说明高密度电法在变质岩山区寻找富水构造效果显著,能作为变质岩山区找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4.
冲绳海槽末次冰期以来千年尺度古海洋演化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陵兰冰芯的δ18O记录表明,末次冰期的气候发生了一系列快速的冷暖交替过程,即所谓的Dansgaard-Oeschger旋回(Dansgaardet al.,1995;Stuiveret al.,1995;Grooteset al.,1997)。在北大西洋区域,海洋的沉积记录也清楚地再现了在总的冰期背景下代表强烈冰川漂移事件的6次变冷事件,即所谓的Heinrich事件(Bondet al.,1992,1993;Rasmussenet al.,1997;Andrews,1998)。通过对比发现Dansgaard-Oeschger旋回和Heinrich事件并非两个孤立的气候演变过程,Heinrich事件(H)发生在Dansgaard-Oeschger旋回的最冷期,几次大的Heinrich事件使格陵兰的…  相似文献   
45.
中国海湾的成因类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海湾是陆地环抱的海域。根据日内瓦海洋法公约规定,海湾为凹入陆地的水曲,其水曲面积不应小于以湾口宽度为直径的半圆面积。 前人的工作对各种海湾的成因虽有所提及,但对海湾的系统分类则未见先例。人们按自己的习惯把各类海湾称为开敞海湾、封闭海湾、深水海湾、浅海湾、大型海湾、小海湾、泻湖及溺谷等。但对这些海湾之间成因上的联系和不同海湾演化规律的差异均未进行系统  相似文献   
46.
我国邻近海域的水下沙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邻近我国的内陆架浅海海底,广泛发育着一种特殊的侵蚀堆积地貌体——水下沙脊.它由一系列平行水流方向的线性堆积沙体及其间的侵蚀沟槽组成,其类型复杂,形态各异.它们或呈梳状分布在开敞海湾的湾顶和强流近岸地区,或呈指状展布于河口和海峡出口,水深多小于35米.  相似文献   
47.
在海洋地质调查中,如何取得好的沉积物样品是每一位海洋地质学家所向往的,而获得好的沉积物样品的关键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的海洋调查仪器的使用。法国”阿塔郎特“号海洋调查船上的重力取样管不管在性能上,还是安全性上都瞰称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取样设备。  相似文献   
48.
辽东浅滩潮流沙脊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也是国家海洋局与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签署的中法海洋科技合作协议的第一个项目。由于辽东浅滩与邻近区域存在着成因上的内在联系,后将研究区扩展至渤海东部。目前该研究已顺利结束。 1991年中法两国科学家共同完成了渤海海上调查。这是一次集声学仪器地质剖面走航  相似文献   
49.
海南东方岸外海底沙波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海南东方岸外 2 0~ 50 m水深海底沙波形成的动力环境、形态特征、剖面结构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根据环境参数 ,对其活动性进行了计算 ,并将计算结果与发育环境相类似的 Surtainville沙波进行了类比。认为研究区沙波主要系在潮流作用下形成。研究区沙波迁移速率为每年数米。东区 (水深 2 0~ 40 m)是沙波发育的主体 ,受落潮流作用 ,沙波自北向南迁移 ;西区 (水深 36~ 52 m)沙波受涨潮流控制自南向北迁移 ;中区为过渡区 ,沙波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0.
2万年来我国东部海陆环境变化的不同步现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冲绳海槽DG9603孔高分辨率的硅藻、有孔虫、孢粉和植物硅酸体化石的记录,提供了联系海洋与陆地气候变化的直接证据。结果显示,中国东部及邻海区最近20kaBP以来海洋环境的文化滞后陆地气候的变化约1000a,初步认为这种滞后现象可能是北半球陆地气候快速变化的同步性和温盐环流从北大西洋缓慢传送到太平洋海域的时间差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