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5篇
  免费   721篇
  国内免费   861篇
测绘学   319篇
大气科学   613篇
地球物理   599篇
地质学   1668篇
海洋学   735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262篇
自然地理   26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50年   2篇
  1943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南太平洋海浪特点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1950-1995年的南太平洋气象船舶报资料,对5°×5°网格统计的风浪和涌浪的要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南太平洋风浪和涌浪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南太平洋海浪场与北半球各大洋相比,季节变化不显著,但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低纬常年盛行东南向浪,高纬则盛行偏西向浪,本文通过分析每月风浪、涌浪的盛行方向、波高及周期等值线图,研究阐明了南太平洋各要素的分布规律,为船舶远洋交通运输、远洋出访和科学实验提供了较翔实的海浪资料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2.
牙鲆鱼耗氧率、氮排泄率与体重及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个体重2.5~34.5g的牙鲆幼鱼在不同水温(12、17、22、27℃)下的耗氧率和氮排泄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牙鲆幼鱼的耗氧率和氮排泄率均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牙鲆幼鱼的耗氧率随水温上升而增加,但仅27℃组与其他3个温度梯度组分别比较,出现差异极其显著(P<0.01),后3个温度梯度组之间的差异则不显著(P>0.05);牙鲆幼鱼的氮排泄率也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其差异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作者认为,在牙鲆养殖生产过程中,养殖水体溶解氧应维持在3mg/L以上,养殖水温以不超过27℃为宜。  相似文献   
43.
孙凌  张杰 《海洋学报》2007,29(3):137-145
卫星传感器接收到的辐射能量不仅受到大气中分子和气溶胶散射的影响,还受到气体分子吸收的影响.对于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水色遥感,吸收气体主要是臭氧、水汽和氧气,因此若传感器的光谱范围包含了这些气体的吸收波段,则应该在数据处理——计算瑞利、气溶胶反射率和透过率时予以考虑.波段光谱宽度为20 nm(两个近红外波段为40nm)的SeaWiFS在数据处理时主要考虑了臭氧和水汽的影响,并在计算气溶胶反射率时对受氧气吸收影响的波段进行了单独修正[1].由于“HY-1A”CCD的四个波段的光谱宽度均超过100 nm,覆盖了三种主要吸收气体的部分吸收线,因此它受到的气体影响会更大.  相似文献   
44.
黑潮延伸区的海平面异常和中尺度涡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3~2004年卫星高度计TP/Jason-1和 ERS/ENVISAT提供的海平面异常(SLA)融合数据,分析了黑潮延伸区12年来的平均海平面异常的变化特征及中尺度涡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黑潮延伸区海平面异常(SLA)呈递增趋势,年平均上升率为8.89mm/a,显著性周期是1年、0.5年和6年;黑潮延伸区的海平面异常和海表面温度异常的低频分量与Nino3指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说明,黑潮延伸区的海平面变化和海表面温度与厄尔尼诺事件密切相关,都受到黑潮变化的密切影响.在日本东部的黑潮延伸区,中尺度涡自东向西移动,寿命约为1年,移动速度大约是10经度/年.气旋涡和反气旋涡的面积呈现几乎同步增减的规律,均呈年周期变化,上半年少,下半年多.在1997~1998年,黑潮延伸区内中尺度涡的面积显著减小,并且正好对应于Nino3指数极大值出现的年份.因此,黑潮延伸区内中尺度涡的数量和强度也与厄尔尼诺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5.
46.
美国西伊利诺大学马德修教授所创立的紫露草微核技术(Tradescantia MCN Test),用于监测环境污染很有效。该技术用减数分裂中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作为攻击对象,以形成四分体中所出现的微核作为观测指标。这是由于处于减数分裂早前期的紫露草花粉母细胞对诱变因子比较敏感,它的染色体断片在形成四分体时期中成为微核。从微核的数量可以推测染色体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47.
本实验选用商品饲料饲养平均初体重为0.09g的南美白对虾,经过30d的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成活以及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由3次/天增加到5次/天,南美白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而饲料系数则显著降低,但当投喂频率由5次/天增加到7次/天时,南美白对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并无显著提高。对对虾全虾体主要组成成分的分析表明南美白对虾体主要组成成分并不受投喂频率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南海中部海域障碍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中部海域(10°~19°N,108°~122°E)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的障碍层.障碍层发生概率夏季最大(52.8%),秋季次之(41.0%),春季最小(10.5%).夏季(2000年8~9月)障碍层最显著,平均厚度约为14.2m;除114°E以东、吕宋岛以西海域为障碍层的多发区外,中南半岛东南海域(12°~14°N,110°~114°E)也存在显著的障碍层;春季(1998年4~6月)和秋季(1998年12月)障碍层平均厚度分别为6.8和11.2m,障碍层多位于114°E以东、吕宋岛以西海域.此外,吕宋岛以西海域(12°~16°N,116°~120°E)及中沙和西沙群岛附近(16°~18°N,110°~116°E)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超过20%,相对而言,其他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偏小.降水机制和层结机制分别是南海中部海域春、夏季和秋季障碍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降水机制及东南向的Ekman平流较好的解释了春、夏季吕宋岛以西附近海域成为障碍层多发区的原因;此外,强降水是夏季中南半岛东南海域(12°~14°N,110°~114°E)障碍层产生的关键,反气旋涡(暖涡)有助于形成更强的障碍层,上升流对障碍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9.
1980—1993年对黄茅海河口湾进行沉积物采样和水流测定及水深测量。根据水动力和地形条件,冲淤分析及Mclaren模型研究河口湾的动力地貌体系、冲淤特征和现代沉积物运移。结果表明:(1)水下地形主要为下泄流或上溯流控制的“深槽-槽沟-浅滩-湾口”的动力地貌体系,反映了河口湾“东进西出”的水流格局;(2)整个河口湾以淤积为主,只有崖门深槽有较明显的优势冲刷特征,并随着崖门深槽向海推移和河口湾“东进西出”水动力作用,黄茅海落潮三角洲相应向西南进积;(3)应用Mclaren模型揭示了黄茅海河口湾现代沉积物运移规律,同样反映了河口湾具有“东进西出”的运移趋势。  相似文献   
50.
尖吻鲈幼鱼耗氧率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加儿 《海洋学报》1991,13(3):424-4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