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煤岩热模拟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侏罗系煤岩热模拟实验研究,其结果表明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不仅受其母质的控制,而且还受热成熟度和生油岩的岩性影响。这与生油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先质在不同演化阶段释放出不同碳数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强度有关。同时,在烃源岩热演化过程中时,不能仅依靠OEP值作为热成熟度的判识指标;正构烷烃峰型在整个热演化过程中呈现出双峰型,前驼峰的主峰碳主要集中在nC16-nC18,而后驼峰则随着模拟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煤岩的ΣC21-/ΣC22+值与热模拟温度之间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原始煤岩的Pr/Ph值随热模拟温度由250℃~550℃升高,总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2.
前陆盆地冲断带构造分段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中国中西部典型前陆盆地为例,分析了典型前陆盆地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分段特征,总结构造分段的主控因素主要包括构造动力学背景、调节构造、构造变形期次与构造叠加、滑脱层与构造变形强度的影响等。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的油气勘探成果表明,构造分段特征对不同构造段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不同构造段的油气富集层位不同;不同构造段的油气成藏时间及成藏期次特征存在差异,主成藏期也不同。  相似文献   
43.
宋岩 《海洋科学》1983,7(3):38-38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马维骅博士(Allan W.H.Bé)及其同事在最近的一项实验中发现浮游有孔虫在外壳遭到严重损伤的情况下,仍能恢复全部生活能力,仍能分泌钙质来修造壳体,捕食、摄食并维持与藻体的共生,仍能进行配子生殖。 为了试验浮游有孔虫外壳重造本领与自愈再生能力,研究者在从巴巴多斯以西加勒比海  相似文献   
44.
吸附势理论在煤层气吸附/解吸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现波  陈润  林晓英  宋岩 《地质学报》2008,82(10):1382-1389
煤层气的吸附/解吸将导致煤层甲烷碳同位素以及煤层气多组分分馏,使得煤层气富集区预测成为可能;并为揭示注入CO2增强CH4产出提供依据。本文根据Polanyi吸附势理论和实测及收集的等温吸附试验数据,探讨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和多组分气体的分馏。通过研究,得到如下两个结论:①13CH4在煤表面的吸附势普遍高于12CH4,也就是说13CH4与12CH4相比具有优先吸附、滞后解吸的特点。这种差异具有随压力增加而增加的特点。②煤层气吸附/解吸过程中CH4和CO2的分馏可归纳为以下3种情形: a. CO2和CH4的吸附/解吸等温线不相交,CO2的吸附势大于等于CH4,在CO2和CH4吸附势接近的中压阶段(1~2.5 MPa)不利于注CO2驱CH4,高压、低压阶段均有利; b. 因CH4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相交造成CH4和CO2的吸附特性曲线相交,在高压条件(>2.5 MPa)下利于注CO2驱CH4; c. 因CO2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相交造成CH4和CO2的吸附特性曲线相交,在高压条件(>2.5 MPa)下利于注CO2驱CH4。吸附势理论的引入为定量评价注入二氧化碳驱甲烷工艺参数和有利储层的选择提供了方法,并揭示了在高压条件(>2.5 MPa)下总是有利于向煤层注入CO2强化CH4产出。  相似文献   
45.
低渗非达西渗流煤层气羽状井开发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新海  张冬丽  宋岩 《地质学报》2008,82(10):1437-1443
建立了非均质各向异性双重介质煤层气定向羽状水平井开采的较完整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与气体吸附、解吸、扩散相耦合的三维气、水两相渗流;考虑了储层的压力敏感性;考虑了煤层本身所具有的低渗透特性,即低渗透地层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考虑了井筒内的压降损失。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煤层气羽状水平井的增产机理,指出羽状水平井的主支和分支在地层中广泛均匀延伸,使整个控制区域地层压力均匀、快速下降,增大了气体解吸扩散的机会,是羽状分支水平井促使煤层气产量提高的根本原因;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使煤层中羽状水平井的降压效果变差,从而使煤层气的产量减少。  相似文献   
46.
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天然气的富集是中国前陆盆地的特点,煤系烃源岩发育是天然气富集的主要原因;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构造多期叠合、古构造发育、多套烃源岩多期演化是油气多期成藏的主控因素;前陆盆地发育三套储盖组合和原源、它源两大套成藏体系,控制着油气纵向分布;前陆盆地不同构造带地质特征控制着油气区域分布规律,逆冲带、前缘隆起带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下部成藏体系,坳陷带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上部成藏体系;在逆冲山前带油藏被破坏形成油苗、沥青或残余油藏,在坳陷内的逆冲带和坳陷带主要聚集了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天然气,在斜坡带和前缘隆起带既聚集了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又聚集了晚期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47.
塔里木盆地西部阿克莫木气田形成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西部阿克莫木气田天然气为非烃组份含量较高的干气,干燥系数高达99.7%;天然气δ13C1和δ13C2值明显偏重,δ13C1为- 25.2‰~-21.9,δ13C2为-21.2~-20.2‰,如果按传统的观点该天然气应为过成熟煤成气。但是综合气源对比研究表明阿克莫木气田天然气主要源自石炭系Ⅱ型烃源岩,成藏过程研究表明该气田主要聚集了石炭系烃源岩在Ro为1.5%~1.8%之后生成的天然气,具有晚期阶段聚气的特征,这是造成阿克1井天然气组份很“干”、碳同位素很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我国大中型气田主要成藏模式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我国大中型气田的形成特征,以圈闭类型为纲,建立了4种大中型气田成藏模式:早期或同期构造圈闭天然气成藏模式、晚期构造圈闭天然气成藏模式、古风化壳天然气成藏模式、泥底辟异常温压天然气成藏模式。同时,以封存箱的观点总结出了大中型气田的分布规律,指出箱内、箱缘及上下封存箱之间是大中型气田分布的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49.
流体本身既是运动的介质,又是蕴含能量的载体,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动力的分布状态。通过对地层不矿化度、水型、钠氯比值、脱硫系数和原油的密度、粘度与凝固点温度,以及天然气中的甲烷含量与△R3等九个参数的研究,发现与下伏的石炭第、二叠系、三叠系地层相比,侏罗系地层水明显处于一种更加开放的水动力环境,且平面上多发育点式或条带状、埋藏深浅不一的水动力“潜山”,与其他地区相比,后者更容易  相似文献   
50.
天然气扩散模型及彩25井巴山组油气藏天然气扩散量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然气在地层中的扩散主要以溶解在水中的方式为主,因此可以用其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来代替其浓度,而溶解度是随着地层的温度、压力和地层水的矿化度而变化的.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其溶解度最大值是一定的,于是可以用稳态方式来处理天然气在地层中的扩散问题.另外,在古埋藏史恢复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的方式来计算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扩散量,这样也更加接近天然气在地史中扩散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