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用广角度X射线散射 (WAXS)和由它得到的径向分布函数 (RDF)研究了偏岭石的结构。偏岭石是一种以非晶组份为主的部分有序的中间序性物质。构成偏岭石的结构单元是四面体 [MO4 ](M =Si,Al)和八面体 [AlO6](O =O,OH)。偏岭石结构中近邻四面体与四面体共顶连接构成M-O层,八面体与八面体共棱或共面连接构成Al-O层;而四面体与八面体通过不规则的共顶连接构成近程层状结构。它的近程结构将不随序性或结晶性变化。它的微结构及其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主要决定于结构基元之间的关系和序性。偏岭石是结构不同于变高岭石的一种粘土.  相似文献   
42.
华北地台晚古生代海侵模式雏议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对华北地台的山西太原西山上石炭统太原组的7、8和11号煤层及其顶板灰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煤核和生物化石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煤层形成过程中有海水的影响,煤层上覆石灰岩形成过程中亦有淡水参与,说明煤层及其顶板灰岩在相序上是连续的,其海侵模式并不是突发型海便。而为渐进型海侵。本还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论述了海平面变化与聚煤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上二叠统合山组是桂中地区主要含煤地层,它在马滩一带沿红水河出露特别完整。合山组是较为少见的局限台地碳酸盐岩型含煤建造,研究它的物质成分、沉积结构和构造、生物化石、沉积相类型、垂向层序及沉积模式等,为探索含煤建造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提供了必要资料。这一研究课题,无论在沉积学理论上或成煤理论上都有重要意义。笔者先后于62年、78-81年多次到野外进行观察,82年又补充了一定的野外工作。其中78-81年广西150煤炭勘探队参加了野外工作。  相似文献   
44.
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鹏飞 《沉积学报》2003,21(1):125-128,136
根据沉积学和煤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聚煤作用、聚煤中心、煤层在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煤的前身--泥炭和成煤基地--沼泽地 ,以及煤和煤系中的矿物组分--高岭石进行了介绍、分析、论述 ,并再次提出华北晚古生代海侵问题。  相似文献   
45.
张鹏飞  李国平 《山地学报》2007,25(6):649-654
利用中(国)日(本)青藏高原陆面过程合作试验(GAME/Tibet)设立于青藏高原西部狮泉河和改则两地自动气象站(AW S)1997~1998年观测的大气、辐射和土壤等资料,计算了两地的逐时地表反射率,并进行了日平均、月平均和日合成分析,据此讨论了青藏高原西部地表反射率的若干变化特征,并在计算了对反射率影响最大的因子——太阳高度角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青藏高原西部地表反射率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半年,由于降水使土壤湿度增大,植被生长、地表反射率值较低;冬半年,受土壤湿度减小、雪盖覆盖影响,地表反射率值较高,12月平均值可达0.5以上。而地表反射率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清晨、黄昏地表反射率高,中午地表反射率低,大致呈U形曲线,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相反。该工作有助于深入了解高原地区地表反射率的平均状况及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6.
海平面的变化是旋回性沉积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在克拉通盆地滨海平原沉积背景中,海岸线附近的沉积环境受海平面变化影响最为明显,旋回性沉积作用易留下证据。而在远离海岸线的内陆或滨外较深水地区,海平面变化一般难以引起沉积环境的明显变化,因而其旋回性的沉积作用不甚明显。反映在旋回的数量上,海岸线附近的旋回数目比远离海岸线地区的旋回数目要多得多。海岸线附近一般是最有利的聚煤场所,所以某一时期的旋回频率曲线中的峰值所在地区即是该时期聚煤中心所在位置。在三级海平面变化范围内,从低位、海侵到高位层序组,旋回峰值区会随着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据此我们可以识别聚煤中心的迁移规律。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本文将贵州西部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划分为3个三级复合层序及15个四级层序,每个三级复合层序中又分为低位、海侵和高位层序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不同层序组及不同复合层序的旋回频率曲线,并根据其峰值的位置分析了相应聚煤中心的变化。  相似文献   
47.
详细研究了北京地区与窑坡组有关的岩浆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岩性和分布特征以及对窑坡煤系的影响。认为窑坡组形成前的火山喷发,为煤系的形成提供了基底,并引起抢峰坡和葫芦棚等地隆起;窑坡组形成过程中的火山喷发,喷出的火山物质使湖泊淤浅,在淤浅处发育泥炭沼泽而成煤;窑坡组形成后的岩浆侵入使窑坡煤系受到了破坏。   相似文献   
48.
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充分利用岩芯、录井、测井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的沉积相类型,首次提出运用相对单因素综合作图法来绘制各沉积时期的沉积相平面图,综合探讨了沙河街组的沉积特征及空间沉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滨浅湖相和半深湖—深湖相4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砂体为欢喜岭地区主要的储集砂体,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持续发育,主要发育于盆地缓坡部位;湖底扇主要发育在SQ3和SQ4沉积时期,主要分布在广阔的半深湖—深湖环境内;相对单因素综合作图法可以弥补传统的沉积相作图方法精度低的不足;沙河街组的沉积相垂向演化的旋回性明显,自下而上分为两个水进旋回,分别为SQ2~SQ5沉积时期和SQ6、SQ7沉积时期;每个水进旋回初期,盆地构造活动相对较弱,水体较浅,扇三角洲沉积广泛发育,湖底扇沉积规模较小;每个水进旋回中后期,盆地构造活动强度大,湖盆水体加深,扇三角洲规模减小,而湖底扇沉积规模明显扩大,形成非常有利的储集砂体,在研究区广泛发育,是研究区深层勘探的有利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9.
为揭示陆相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应用低温氮气吸附-解吸实验,结合扫描电镜分析、有机碳测定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分析页岩有机质和矿物组成,厘清孔隙结构和分形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沙河子组陆相页岩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石英和长石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黏土矿物粒内孔、长石溶蚀孔和颗粒边缘孔,有机孔隙不发育。氮吸附曲线主要呈现为Ⅳ类吸附曲线,发育H2和H3两类迟滞回线,其中H3型比表面积较低,平均孔径较大,宏孔含量较高。页岩孔体积主要由介孔和宏孔贡献,比表面积主要由介孔贡献。孔径分布呈现双峰态,左峰约为2.7 nm,右峰分布在20~70 nm。页岩发育两段分形特征,分形维数显示H3型页岩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及复杂性较弱。孔隙结构主要受矿物组成控制,与TOC无明显相关性,微孔含量与比表面积越高,宏孔含量与平均孔径越高,页岩孔隙结构越复杂,越不利于页岩气的运移及产出。陆相页岩因沉积环境控制下赋存的腐殖型有机质,从本质上影响了其孔隙空间、孔隙结构及页岩气富集特征,与海相页岩区别显著。   相似文献   
50.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科罗拉州采用夯管锤进行裂管施工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