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新疆喀什-叶城一带,层控的沉积岩型铅锌矿床沿着塔西南缘分布,受区域性的克孜勒陶断裂带控制,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的时空演化密切相关.早古生代末,原特提斯洋封闭使昆仑地体拼贴于塔里木地台南缘,并沉积了一套泥盆系陆相碎屑岩.  相似文献   
42.
扬子地台西南缘形成的大面积自然铜矿化是峨眉地幔柱成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四川省昭觉县拉一木玄武岩铜矿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与自然铜矿共生的石英和方解石中各类型包裹体测定,将该自然铜矿成矿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中早阶段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高盐度的盆地热卤水与有机流体的混合作用特征,流体组成为H2O,含少量甲烷、烃类及沥青,液态烃以荧光性强的芳烃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140~306 ℃,w(NaCl)值分布在3%~10%、11%~14%、21%~24%三个区间,平均盐度为8.6%;晚阶段流体表现为低温低盐度特征,均一温度80~190 ℃,w(NaCl)值0.2%~8%,平均值4.8%,表明流体是由地表下渗的大气降水经水岩反应后转变而成。研究区自然铜矿流体包裹体与滇东北昭通地区玄武岩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基本一致。无机物与有机物反应、地幔流体促成不同类型流体与其混合以及缺硫条件和有机质的还原作用是导致本区自然铜沉淀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3.
综述了近年来造山带型金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以及块状硫化物矿床等不同类型矿床中“不可见
金”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不可见金”的形成机制。微束分析技术能定量分析和给出元素分布图,波谱法是通过解谱来确定元素的
化合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微束分析技术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还有待提升、波谱法解谱难以及晶体化学和热力学数据的缺
乏。最后提出了研究“不可见金”赋存状态的意义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44.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沉积速率的变化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1992年6月冲绳海槽进行了热水活动和底质调查。从所采岩芯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岩芯6个,对样品进行了放射性同位素Th、^230Th、^232Th、U、^234U、^238U的测定。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全新世期间沉积物沉积速率比晚更新世期间低,全新世平均沉积速率为2.10-8.50cm/ka,晚更新世平均沉积速度为7.40-20.10cm/ak。这揭示了晚更新世低海平面期间大量的陆 火山碎屑冲绳海槽,而全  相似文献   
45.
峨眉山玄武岩之上宣威组中的沉积型铜矿,矿石矿物以铜硫化物和自然铜为主,矿石构造大多具有结核状,前人根据此特征将其命名为"马豆子式"铜矿.本文对该矿床中的铜结核进行了矿物学和同位素方面研究.矿物学研究表明,铜结核由含铁非晶质矿物、粘土以及碳质碎屑共同胶结铜的硫化物而组成,并以交代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方式形成;结核的原始形态是凝胶状物质组合体.同位素分析显示,碳沥青的13CPDB值在-24.8‰~-23.9‰之间,表明碳沥青是原地植物沉积变质的产物;辉铜矿的34SV-CDT值为7.6‰~13.1‰,与二叠纪海水的34S(约11‰)接近,斑铜矿、黄铜矿的δ^34SV-CDT值为21.6‰~22.2‰,和海相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20‰)类似,显示硫的来源不同.以上特征表明铜结核的形成过程是,含铜玄武岩经风化淋滤,铜质迁移到水体中后被粘土、含铁非晶质矿物和植物碎屑吸附,并成凝胶团悬浮与搬运,在湖泊或沼泽环境下与沉积物同生沉积成核;后期再经变质交代和热液叠加,斑铜矿交代辉铜矿、黄铜矿又叠加于斑铜矿之上,最终形成了"马豆子式"结核铜矿.  相似文献   
46.
浊积岩型金矿是指产在浊积岩中的受背斜和断层控制的含金石英脉。这种浊积岩受到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并经历造山运动形成了许多褶皱和断层。同时有花岗岩侵入。含金石英脉是在浊积岩,造山运动和变质作用之后形成的。主要分布于背斜的轴部和两翼,且平行于地层(Bed Parallele vein;BPV)。  相似文献   
47.
黔东南花桥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锦屏花桥金矿已经有较长的民采历史。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井下坑道编录和采样工作,得出含硅质有火山碎屑成分的浊积岩对金的富集有控制作用,浊积岩岩性变换的部位易出现含金石英脉等新认识。认为区域基底岩石金的地球化学丰度,矿体围岩岩性及构造地质作用是形成含金石英脉的三要素,并指出断裂破碎带及探索深部隐伏矿体为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48.
黔东南金矿形成时代的确定兼论湘黔加里东金矿带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东南金矿是赋存在新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变质岩的原岩是一套火山-沉积岩,由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等组成,多具清楚的条纹韵律结构,反映了一种浊流沉积的环境。石英脉的产出受背斜构造和剪切断裂控制,有整合层间脉与断裂破碎带充填脉两种类型。石英脉的组成比较简单,除石英外,主要是硫化物类矿物及捕获的围岩成分。通过对5个矿点的石英中包裹体的Rb-Sr同位素测定和等时线法定年,确定其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与比邻的湘西同类型金矿的形成时代一致。根据赋矿地层岩性、地质演化历史与构造环境的比较,圈划出了一个湘黔加里东金矿带,对今后的找矿工作会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
SEDEX型矿床成矿流体的研究是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正确识别系统中不同的流体来源及其混合过程,是深刻理解SEDEX型矿床形成演化的关键。系统总结了国内几个典型的SEDEX型矿床同位素研究成果,认为B和Si同位素是根据SEDEX型矿床独特的矿物组合而提出的一种示踪方法,对矿床成因和沉积环境示踪效果理想;He、Ar同位素则因为在地壳和地幔储库中有极不相同的组成,是理想的幔源流体示踪剂。鉴于SEDEX型矿床含有电气石、黄铁矿、硅质岩等特殊的矿物与岩石组合,B、Si、He-Ar同位素可能更适合SEDEX型矿床矿化流体来源研究,并指出其理论发展的薄弱之处。  相似文献   
50.
位于内蒙古狼山北侧的霍各乞层状铜、铅锌、铁矿床产于中元古界狼山群变质岩中,许多学者对该矿床进行了研究,但在矿床成因的认识上还存在争议,沉积变质改造、海底喷流沉积、岩浆叠加等成因观点相持不下。本文引入区域古元古代—太古宙基底、矿区各种沉积变质岩和火山岩、新元古代及海西期岩浆岩的铅同位素组成,与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对比,以确定矿石铅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1矿石中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均一;2区域古元古代-太古宙基底岩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地球早期老铅的特点,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与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存在巨大的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