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312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241篇
地质学   338篇
海洋学   945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2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渤海湾南堡海域的潮流动力地貌特征较为复杂.近几年随着冀东南堡油田的开发,在南堡近岸海域兴建了3个较大的人工岛,研究该海域的潮流动力地貌特征将会对该海区的人工岛建设等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实测的该海区的潮位、海流、侧扫声纳、底质取样等资料,对南堡油田3个人工岛所处海域的潮流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推测测区内沙坝的运移特...  相似文献   
42.
潮流能无污染,可预测性高,环境影响小,是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潮流能开发技术发展迅速,日趋成熟.我国潮流能资源丰富,合理有效的开发潮流能资源对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意义重大.文中总结我国潮流能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潮流能开发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3.
基于模型试验研究了浅海导管架平台的结构损伤诊断,采用标量型ARMA模型识别出结构的三阶模态参数,分别采用遗传算法和模态应变能法对试验模型不同模拟损伤工况进行了损伤诊断。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采用不同自由度一阶模态参数的损伤诊断方法。研究表明,由于海洋平台的前三阶模态分别为不同自由度的一阶模态,采用两阶或三阶模态识别损伤时,损伤杆件影响较小的自由度方向的模态参数对结构的损伤诊断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成为识别噪声。因此,可分别采用不同自由度的一阶模态进行结构损伤诊断。  相似文献   
44.
用一个三维(ECOMSED)模式对舟山凉潭岛填海工程前后的潮流场变化进行模拟,做出预测。潮流场模拟结果与实测基本吻合。经分析可知,工程对潮流的影响主要在围堤的东南角小范围内:工程后流速明显减小,造成淤积现象,但淤积程度不大,1年后的淤积为13cm左右,5年后的淤积为0.8—1.2m左右。工程对较深水层的潮流运动影响很小。通过对施工期间产生的悬浮物在涨落潮时的分布模拟可知,涨潮时,悬浮物从工程区域的一个悬浮物源不断排出,主要对工程附近及其上游地区造成一定的影响;落潮时,悬浮物主要影响工程外围及其下游地区,整个落潮期间悬浮物能影响的范围比涨潮期间要大。总体上工程对该附近海域的潮流场及冲淤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5.
单点高频地波雷达资料估算潮能耗散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嵊泗站所布设的地波雷达观测获取的径向流数据,以及嵊泗、芦潮港、岱山3个潮汐观测站水位资料,采用两点近似投影方法反演流场全矢量流速,并用T-Tide程序计算调和常数,分别计算O1、K1、M2、S2各分潮流速场及迟角场,并计算各点上的潮能通量及潮能耗散,得到嵊泗岛以西杭州湾口区域潮能耗散同地形存在良好对应关系,充分证明了采用地波雷达观测数据进行潮能耗散计算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供相关工作者作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46.
本文在z坐标海洋数值模式HAMSOM中引入了内潮黏性项(Interhal-tide viscosity term),将之运用到吕宋海峡M2内潮的生成与传播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250 m以浅,吕宋海峡产生的M2内潮振幅于温跃层处最大,岛坡附近的内潮明显强于别处,且最大振幅可达到40 m左右;(2)M2内潮的生成源主要集中在伊特巴亚岛西北、巴丹岛西南以及巴布延群岛西北的岛坡;(3)海峡产生的M2内潮向东西2个方向传播.巴丹岛以西的西向能量在吕宋海沟斜向下传播,在到达恒春海脊附近发生反射返回海面,到达海面后再次反射回海底,在此过程中,有高模态的内潮被激发,不同模态间有相消干涉的现象产生.西传的内潮能量分为2支进入南海,产生于巴布延群岛西北的能量分支直接向西南折转进入南海海盆,而产生于伊特巴亚岛和巴丹岛岛坡附近的主要能量则以束状向南海陆架传播,在到达118°E后部分能量折向西南的海盆,其余的能量则沿西北方向传入中国近岸,陆架陆坡地形起着重要的耗散作用.伊特巴亚岛西北有最大的能量产生,向东北传入太平洋.在122°E以东,能量主要以束状向东南传入太平洋.  相似文献   
47.
基于采用无结构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的FVCOM陆架模式,考虑8个主要的天文分潮,建立胶州湾三维高分辨率数值模型来重现和研究其潮汐潮流变化状况。与实测资料对比验证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得到了较以往更为精细的同潮图和潮汐、潮流、余流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揭示,最大可能潮流和最大余流都发生在团岛附近,流速分别可达2.14和0.43 m/s;除了湾口附近前人报道过的4个余流系统外,还在中部首次揭示了2个相对较弱的余流系统;潮流能通量在内外湾口呈"左进右出"的结构;胶州湾的平均纳潮量为8.31亿m3;染色试验表明,胶州湾30 d的水交换率为36.8%。  相似文献   
48.
高应力区砂岩加卸载条件下能量变化规律及损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高应力区砂岩三轴压缩试验和峰前卸围压试验的结果,分析了砂岩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能量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围压下,峰前卸围压试验的各能量指标(总吸收能、弹性应变能、耗散能)均小于三轴压缩试验,能量变化特征与其初始应力路径密切相关,且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峰前储存的弹性应变能比耗散能多,耗散能只在临近峰值点处才迅速增加。能量的耗散会导致岩石产生损伤,并且使岩性劣化、丧失强度,从能量角度定义的损伤变量,可以得出结论:开始卸荷低围压下的损伤变量大于高围压下,临近破坏时高围压下的损伤变量大于低围压下;卸围压使岩样束缚减小,加速了损伤的发展,岩样所受的应力状态愈趋不平衡。因此,基于能量的角度来表征岩石的损伤演化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49.
以山东桓台县华北集约化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为例,利用能值分析方法,对不同耕作方式(翻耕、旋耕、免耕)和秸秆还田(清茬、粉碎还田)下农田生态系统的能值利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粉碎还田模式的可更新有机能比率比清茬的高出4~5倍,说明粉碎还田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大于清茬的,有利于保护环境;耕作方式上,可持续发展指数表现为免耕的翻耕的旋耕的,说明免耕法具有明显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应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50.
考虑发电机尾流作用的潮流能理论可开发量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n this study, we construct one 2–dimensional tidal simulation, using an unstructured 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FVCOM). In the 2–D model, we simulated the tidal turbines through adding additional bottom drag in the element where the tidal turbines reside. The additional bottom drag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bottom friction dissipation and the rated rotor efficiency of the tidal energy turbine.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effect of the tidal energy turbine to the hydrodynamic environment, and calculated the amount of the extractable tidal energy resource at the Guishan Hangmen Channel, considering the rotor wake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